基本信息
书名:大夏书系 父母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
定价:28.00元
作者:洪延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56176507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孩子不独是上帝赐予父母的礼物。孩子是人。我欣赏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教育孩子,是一项艰巨、漫长却充满欢乐的事业。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孩子每天都是新的。于是,我每天学习如何做父亲、如何做孩子的挚友。
——王木春
我可能是一个在儿子眼里不错的妈妈吧。
我早就开始接受儿子的教育。他除了教我电脑帮我把一切电脑问题处理清爽,也教我很多,比如坚守规则即使没人看见,到教堂不许拍照就不可以掏相机出来,比如珍爱生命,不许掺假。
——赵克芳
儿子的快乐是我的快乐,儿子的忧愁是我的忧愁。“家教三十六计”、“家教孙子兵法”一直是我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为了成功育儿我博览群书;为了成功育儿我勤奋写作;为了成功育儿我好学好问。在育儿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成长得比儿子还要快,从以前的乖乖女变成研究女,疯狂阅读教育书籍,如饥似渴。一切的神奇源于母性的。
——郑迎春
孩子是一本书,家长要真正地读懂并不容易。在家庭教育上,总怀着一颗平常心,和孩子做朋友,蹲下来和他讲话,疼爱而不溺爱,每一天都让孩子的心像装满幸福和快乐的小篮子。让他拥有健康的心理,自然地成长,这才是教育的重点。
——陈惠莲
内容提要
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教育自己的孩子更为重要?有什么样的“早教”比亲自陪孩子玩更为优质?有错过什么东西比错过陪伴孩子一同成长更为可惜?
99个教育细节,99份育儿心得,99道家庭芬芳,众多家长与您分享,为人父母的幸福、惊喜与不安……
交往沟通,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习惯养成,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本书把25个父母的育儿思想和教育故事,凝缩于99个教育细节之中。
目录
章 爱的功课,父母应学会的13个教育细节
1 爱要让孩子真真切切体会到
2 爱吃妈妈做的饭
3 爱字需要说出口
4 我的小蝴蝶宝宝
5 每天抱孩子一分钟
6 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童话世界
7 坚持写孩子成长日记
8 有一种爱叫放手
9 父亲应多陪孩子玩
10 为孩子做爱的表率
11 餐桌旁的春风
12 给孩子制造一点小惊喜
13 一封信,写给儿子
第2章 健康育儿,父母应学会的13个教育细节
14 走,跑步去!
15 在风雪里玩耍
16 幸福的味道
17 惩罚,总是情非得已!
18 我想做个坏孩子
19 拥抱大自然
20 每周,给儿子写一封信
21 巧用惩罚
22 多一点耐心,少一些恐吓
23 女儿洗冷水澡
24 俺很瘦,可是俺浑身是肌肉
25 孩子,祝贺你正在长大
26 性教育,越透明越健康
第3章 交往沟通,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
27 主动打招呼也是一种礼貌
28 人不知而不愠
29 孩子走进群体
30 儿子当上班长后
31 当孩子闹情绪时
32 教孩子如何去争取
33 欣赏,所以美好
34 消除入园焦虑心理
34 我教宝宝学会分享
36 做好家庭小主人
37 水至清则无鱼
38 出门前,请对孩子说,你很棒!
第4章 学习在场,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
39 周末,有个读书时间
40 游戏卡和识字卡
41 欣赏孩子的奇思妙想
42 压岁钱,该如何花
43 特殊的奖励
44 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45 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长大
46 孩子独自去旅行
47 小小地图游世界
48 在游戏中学英语
49 在阅读中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50 那些“花生表妹”
第5章 习惯养成,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
51 我把这个空盒子放进去
52 蛋汤带来的快乐
53 儿子的日记
54 来,孩子,自己试试吧!
55 巧妙纠正孩子不良习惯
56 习惯培养需详细指导
57 家长要统一教育观念
58 把作业当考试
59 宝贝儿,我们读书吧!
60 记得说“谢谢”
61 我和宝宝的故事时间
62 “我能自己睡一个房间了!”
第6章 兴趣发展,父母应学会的13个教育细节
63 我更看重你睁开眼睛看到的
64 动手创造,创意无限
65 帮助孩子留住快乐
66 玩出真正的兴趣
67 孩子,你放心去做梦
68 在低处,也可以体会乐趣
69 我与儿子的赛诗会
70 亲子游戏——让兴趣不再是5分钟热度
71 阅读兴趣,从听故事开始
72 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
73 兴趣广泛的孩子更快乐
74 我给孩子当榜样
75 太好了,你真棒!
第7章 品质塑造,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
76 教育,也可以欲擒故纵
77 它的名字叫——感谢
78 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
79 家务劳动记录表
80 发出自己的声音
81 约好了
82 给孩子一个纯净的世界
83 教给孩子“大爱”
84 让孩子对“恶小”说不
85 我教孩子行善
86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87 不要轻易给孩子定性
第8章 态度教育,父母应学会的12个教育细节
88 竭力把每件事做到好
89 微笑面对困难
90 相信他,慢慢“好起来”
91 “快乐爬虫队”
92 儿子的甜言蜜语
93 帮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
94 放手,让孩子自己做
95 赞美你,高兴吗?
96 勇敢小儿是这样炼成的
97 我给你找个位子吧
98 “我觉得我的回答更好!”
99 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的一点,在于它对“父母自我成长”的重视程度。许多育儿书只关注“如何管教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放大镜。这本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父母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和挫败感,这一点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并不常见,或者说,没有像它这样深入探讨。它明确指出,很多所谓的“教育问题”,其根源在于父母自身未处理好的情绪投射。比如,作者分析了父母在孩子表现不佳时,更容易将自己的“未竟事业”投射到孩子身上,从而产生过度的期待和压力。它提供的解决方案不是教你如何“假装平静”,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正念呼吸或者事后复盘来真正地疏导负面情绪。这种由内而外的自我修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如何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如何更好地成为一个情绪稳定、能够自我反思的成年人,这对我的生活质量本身都有积极的影响。
评分从出版社和装帧来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扎实的学术背景支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烙印,保证了内容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空想。阅读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着严谨的心理学基础在支撑,只不过这些复杂的基础理论被作者巧妙地“翻译”成了日常的语言。比如,书中关于“界限感”的阐述,它不是枯燥地讲解什么叫“边界”,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如何礼貌地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坚持“不”的权威性,来构建这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强调了界限的建立必须是“坚定而温柔”的统一体。这种在坚定原则和保持亲密关系之间寻求平衡的智慧,是很多新手父母最难拿捏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在“溺爱”和“严苛”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黄金分割点,让我对自己的教养方式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校准目标。
评分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毫不矫饰的“实操感”。翻开书页,与其说是在读理论,不如说是在翻阅一本详尽的、按部就班的家长手册。我记得特别清楚,里面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处理孩子在公共场合的“失控”情绪,它没有用那些高大上的心理学术语来唬人,而是直接给出了几个场景模拟和对应的台词。比如,当孩子在超市大哭大闹时,作者建议先不要急着讲道理,而是先蹲下身子,用一种非常平静的、近乎耳语的语气说出“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们先离开这里”,这种处理方式,说实话,比我之前听的各种“正面管教”的讲座都要来得直接有效。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想,而是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我个人认为,对于很多处于教育“新手期”的父母来说,这种细节的指导价值千金,因为它直接填补了家长在具体情境下“不知所措”的空白。它没有把教育描绘成一场漫长而抽象的修行,而是拆解成了无数个可以立即执行的微小动作,让人感觉教育这件事,似乎触手可及,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学。
评分坦率地说,一开始我对这种“细节至上”的教育理念是持保留态度的。我总觉得,教育的核心应该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塑造,那些所谓的“99个细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成功学的速成秘籍?但当我真的深入阅读后,我发现我误解了。这套书里的“细节”,并非是教家长如何去“操控”孩子,而是揭示了孩子成长的某些隐性规律。举个例子,关于如何鼓励孩子做家务,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不要用金钱奖励,而是要强调“贡献感”。这个区分非常微妙。它不是让你把家务变成一项交易,而是让你在孩子完成任务后,明确告知他:“你今天把垃圾倒了,让爸爸妈妈省下了宝贵的时间去读一会儿书,你为我们的家庭做出了贡献。”这种语言的力量,我体会到了。它将孩子的行为与家庭的整体福祉连接起来,让他们从心底里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这远比一句简单的“你真棒”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精准地捕捉了儿童心理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机制,并给出了恰到好处的言语杠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跟你唠家常,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专家在做宣讲。这种亲切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几乎没有产生心理上的抗拒。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失败”的坦诚描述。很多教育书籍总是倾向于展示“完美父母”的范本,让人读完后更加焦虑,觉得自己做不到。但在这本书里,作者会毫不避讳地提及自己在某个细节上处理失当,然后是如何反思并纠正的。这种“我也是凡人,也会犯错”的态度,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的心理门槛。它传达的核心信息是:教育不是一场零失误的考试,而是一个不断试错、不断修正的动态过程。我记得有一段谈到如何处理孩子弄坏了东西,书中给出的建议是,引导孩子参与到修复或赔偿的过程中,重点不是惩罚,而是“承担后果”。这种将“惩罚”转化为“责任教育”的理念转变,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我们往往因为害怕孩子受伤或犯错,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承担责任的机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