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家长
定价:36.00元
作者:王琳,孔屏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1999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做一名合格的幼儿家长》,本书共包括12编内容。编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第二编重视幼儿的安全感;第三编认识幼儿的反抗期;第四编加强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第五编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第六编提高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第七编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能力;第八编关注隔代看大的宝宝;第九编切莫忽视留守宝宝;第十编警惕孩子的不良行为;第十一编识别幼儿的特殊疾病;第十二编家庭教育难题解答。书中的每一编文章都是结合具体的新闻事件展开,通过详实而真实的案例咨询和分析,给出了孩子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对策。
目录
章 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二章 重视幼儿的安全感
第三章 认识幼儿的反抗期
第四章 加强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
第五章 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
第六章 提高幼儿感觉统合能力
第七章 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能力
第八章 关注隔代抚养的宝宝
第九章 切莫忽视留守宝宝
第十章 警惕幼儿的不良行为
第十一章 识别幼儿的特殊疾病
第十二章 幼儿家庭教育难题解答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以前买过不少关于“如何培养高情商宝宝”的书籍,但读完大多觉得空洞,要么是过度强调“正面管教”的理想化场景,要么就是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显得有些宿命论。然而,这本让我耳目一新。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对“合理界限”的构建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没有原则的宠溺者”,也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威严的独裁者”,而是在探讨如何在这个“爱”与“规则”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拖延症的早期干预”,它没有简单地贴上“懒惰”的标签,而是从孩子对任务掌控感不足、目标设置不合理等角度进行了解构,并提供了一套“任务碎片化管理”的方法。我试着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我儿子整理玩具的环节,效果立竿见影,他从原来的敷衍了事,变成愿意主动完成任务的小小负责人。这种基于行为科学基础上的育儿指导,使得书中的建议不再是主观的经验之谈,而更像是一套系统性的、可量化的训练方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心灵鸡汤,这一点深得我心。
评分令人赞赏的是,这本书没有将育儿视为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家庭系统”和“社会适应性”的框架下进行探讨。作者清晰地指出,一个合格的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个体的发展,更要关注家庭内部的动力平衡。特别是关于“父母如何协调育儿理念的差异”这一部分,提供了非常务实且不伤和气的协商策略。它承认了夫妻双方在成长背景和教育方式上的天然差异,并提供了一套“非暴力沟通”在亲子教育冲突中的应用模型。这对我很有启发,以前我们夫妻俩经常因为孩子看电视的时长问题而争执不休,这本书提供的方法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共同制定一个双方都接受的“电子产品使用契约”,而不是在孩子面前互相拆台。这种对家庭整体运营智慧的探讨,让这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提升了,它不仅仅是教我怎么管孩子,更是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稳定、更有智慧的家庭成员,从而间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了更优良的土壤。
评分这本书刚拿到手,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觉得它绝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育儿手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展现出的那种对幼儿心理的深刻洞察力,很多时候,她笔下的情景描述,简直就像是在复述我自己在孩子身上观察到的细微变化,那种“被理解”的感觉非常强烈。比如,书中对于“磨耳朵”这个概念的阐述,它不仅仅停留在播放古典音乐或者英语磁带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频率的声音对孩子神经发育的实际影响,这远超出了我之前在其他育儿书籍中读到的内容。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作者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用一种循循善诱、仿佛邻家资深妈妈分享经验的方式,娓娓道来。她会用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来支撑她的理论,比如处理孩子发脾气时的“五步暂停法”,并不是生硬地要求家长“不吼叫”,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包含了家长自我情绪管理的流程。这使得我们这些初为人父人母的,在面对育儿高压时,能有一套具体的工具箱来应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该怎么做”的理论层面,这种实用性是极其宝贵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逻辑清晰,即便是忙碌的家长,也能很快找到自己当下最需要的章节进行阅读和实践。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亲子沟通这一敏感话题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成熟度和专业性。我发现很多市面上的育儿书在谈论“倾听”时,都流于表面的口号,比如“多听少说”,但这本书则深入到了语言的颗粒度。它详细区分了“有效倾听”和“被动接收信息”的区别,并提供了大量的“复述确认句式”和“开放式提问模板”。例如,当孩子因为朋友间的矛盾而沮丧时,作者建议的表达方式不是“别哭了,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是“听起来你现在感觉很委屈,是因为小明没有听你的想法,对吗?”这种精确的语言工具,极大地帮助我改善了与我女儿的对话质量。以前,我总觉得女儿跟我有代沟,现在我意识到,可能是我使用的“语言防火墙”太高了。这本书教会我如何降低自己的“评判音量”,用一种更具同理心和探索欲的语气去引导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这对于建立坚固的亲子信任关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角色转换”的强调。很多家长在成为父母后,往往会陷入“事必躬亲”的误区,过度包办,结果培养出生活能力低下、依赖性强的孩子。作者非常犀利地指出了这种“爱”的陷阱,她把家长比喻成“攀岩的保护者”,而不是“背负前行的挑夫”。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做家务的意义”这一节,它详尽地分析了家务劳动不仅是技能训练,更是孩子建立“对家庭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的绝佳途径。书中甚至细化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可以参与的家务类型,比如三岁的孩子如何安全地擦拭低处的家具,五岁的孩子如何负责餐前摆放餐具等,这些细枝末节的指导,对于那些“想让孩子做,但不知道怎么开始”的家长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它并没有回避现实育儿的复杂性,反而直面了“教一次错一次、教很多次都做不好”的挫败感,并告诉我们,每一次看似“做砸了”的尝试,都是通往孩子独立自主的关键一步,这种积极的心理建设非常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