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晶主编的《古筝基础(老年大学统编教材) 》针对零基础的老年学生,从古筝*基础的认弦、戴 义甲等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步提高。全书 按课时编排,共60课时,便于学员自学,掌握课时进 度,使老师的教学思路统一清晰。每节课有简介、导 学、指法标记、要求、训练方法、乐曲等部分,重点 突出。
《古筝基础(老年大学统编教材)》60课时正合 一甲子。人生一甲子,是一个循环,*是一个开始。
很多老年大学的学生学习古筝是一个新的尝试,心中 存有对古筝的热爱与梦想。老来有闲暇,按照本教程 的进度,打好了基础,可以继续往*高层次的学习迈 进,恰恰也是古筝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如环无端, 如环无终,生生不息,学无止境。
**阶段 入门
第一课 介绍古筝、学戴义甲、抹托练习
第二课 勾托技法
第三课 大撮技法
第四课 四点技法
第五课 颤音技法
第六课 乐曲《北京的金山上》
第七课 小撮技法
第八课 按4音练习
第九课 按7音练习
第十课 刮奏练习
第十一课 花指技法
第十二课 乐曲《平湖秋月》(一)
第十三课 乐曲《平湖秋月》(二)
第十四课 乐曲《步步高》
第十五课 连托、连抹技法
第十六课 乐曲《沧海一声笑》
第十七课 上滑音技法
第十八课 乐曲《凤翔歌》
第十九课 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课 上下滑音技法
第二十一课 乐曲《苏武牧羊》(一)
第二十二课 乐曲《苏武牧羊》(二)
第二十三课 单手拨弦技法
第二十四课 双手拨弦技法
第二十五课 分解和弦技法
第二十六课 单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七课 双手琶音技法
第二十八课 乐曲《知音》
第二十九课 乐曲《紫竹调》(一)
第三十课 乐曲《紫竹调》(二)
第三十一课 托劈技法
第三十二课 扎桩技法
第三十三课 泛音技法
第三十四课 乐曲《渔舟唱晚》(一)
第三十五课 乐曲《渔舟唱晚》(二)
第三十六课 乐曲《渔舟唱晚》(三)
第三十七课 轮抹技法
第三十八课 乐曲《纺织忙》(一)
第三十九课 乐曲《纺织忙》(二)
第二阶段 提高部分
第四十课 慢快摇与快慢摇技法
第四十一课 个数摇指技法
第四十二课 一拍摇技法
第四十三课 移位摇技法
第四十四课 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
第四十五课 乐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二)
第四十六课 乐曲《洪湖水,浪打浪》(一)
第四十七课 乐曲《洪湖水,浪打浪》(二)
第四十八课 乐曲《枉凝眉》
第四十九课 乐曲《茉莉花》(一)
第五十课 乐曲《茉莉花》(二)
第五十一课 乐曲《女儿情》(一)
第五十二课 乐曲《女儿情》(二)
第五十三课 乐曲《彩云追月》(一)
第五十四课 乐曲《彩云追月》(二)
第五十五课 乐曲《化蝶》(一)
第五十六课 乐曲《化蝶》(二)
第五十七课 乐曲《高山流水》(一)
第五十八课 乐曲《高山流水》(二)
第五十九课 乐曲《高山流水》(三)
附 完整版乐谱
后记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淡雅的米黄色调,配上旁边那几笔写意的竹子图案,一下子就营造出一种宁静、沉稳的学习氛围。我特意选了这本书,就是因为它名字里那个“老年大学统编教材”的标签,感觉内容应该非常系统和规范,不会像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入门书籍一样,学到一半就找不到北了。这本书拿在手里,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不粗糙,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我们这些视力不如从前的老人家,看起来也丝毫没有吃力感。更让我欣赏的是,教材的排版非常人性化,每个乐谱区域都留出了足够的空白地方,方便我们课后用铅笔标注指法或者记笔记。那些基础的乐理知识部分,讲解得深入浅出,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完全是为初学者量身定制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本教材,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让人从拿到它的第一刻起,就对即将开始的古筝学习充满了期待和信心。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本真正用心去服务学习者的作品,细节之处尽显关怀。
评分我最看重的是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它是不是能真正地循序渐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第一部分简直就是为我们这些零基础的“小白”量身打造的黄金起点。它没有急着上来就弹奏复杂的曲子,而是先把持琴的姿势、调音这些最基础,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讲透彻了。我记得有一节专门讲解“勾、剔、抹、托”这四大基础指法的练习,不是简单地画个图敷衍了事,而是用极其细致的图示,配合生动的文字描述,比如它把“勾”指的力度比喻成“轻轻拨动水面上的涟漪”,这种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让抽象的动作变得具体可感。而且,每学完一个新指法,它都会立刻配上一个极其简单的、只用这一个指法就能完成的练习曲目,巩固效果立竿见影。这种“讲——练——巩固”的节奏感,让我感觉每一步都踏得非常扎实,完全没有那种囫囵吞枣的感觉。这种严谨的教学设计,是很多市面上速成教材望尘莫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感。学古筝,不仅仅是学习一门乐器技巧,更是在接触一种文化符号。在这套教材中,编者显然深谙此道。比如,在介绍一些经典曲目的前奏部分,他们会穿插一些关于这首曲子背后的历史背景或者民间故事的简短介绍。这让我在练习曲目时,不再是机械地重复音符,而是能够带着情感和理解去弹奏。我记得有一段讲到“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阶时,它没有直接堆砌五线谱和简谱的对应关系,而是追溯到了古代的律学,甚至提到了古代文人雅士如何用音乐来表达心境。这种文化底蕴的熏陶,让学习过程变得异常充实和有意义。它让我明白,我弹的不仅仅是声音,更是流淌了千年的东方美学。这对于我们这代追求精神富足的老年学习者来说,是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练习曲选择简直是老道的智慧体现。它平衡得非常好,既有能让人快速建立信心的短小精悍的练习曲,也有需要稍微花点功夫才能攻克的进阶小品。我特别欣赏它在曲目难度递进上的处理,非常平滑自然。比如,从最开始只有两根弦配合的练习,到后面加入更多手指的配合,过渡得几乎察觉不到压力。而且,教材中选用的很多曲目,虽然是为教学设计的,但旋律都非常优美耐听,完全不是那种枯燥的“练习曲味道”。我常常是把练习曲当成真正的曲子来欣赏,弹完一遍,心里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这对于保持学习热情至关重要,毕竟年纪大了,如果学的东西听起来不好听,很容易就提不起劲了。这本书确保了每一次练习都能带来正向的反馈,这才是长期坚持的秘诀所在。
评分说实话,作为一本“统编教材”,我原本担心它会过于刻板、缺乏趣味性,但这本书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附加资源——如果算作附加的话——处理得十分巧妙。教材后面附带的那些关于古筝维护保养的小贴士,简直是雪中送炭!比如如何正确清洁筝码、如何判断湿度对音色的影响,这些都是在琴行里老师可能一笔带过,但回家后自己摸索又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本书用非常简洁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了这些“售后服务”知识。此外,在一些技术难点区域,教材会明确指出“请结合配套音频进行模仿”,这说明它背后是有一套完整的、经过精心制作的音频材料支持的,这对于听觉学习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它提供了声音的标准,避免了我们一开始就养成错误的发音习惯。这本书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对学习者全方位的照顾,让它在众多教材中脱颖而出,绝对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投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