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ABC(3)/彩色弦系列丛书

小提琴ABC(3)/彩色弦系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小提琴
  • 教材
  • 乐器
  • 音乐
  • 儿童
  • 启蒙
  • 彩色弦系列
  • 练习
  • 基础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土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
ISBN:9787103053942
商品编码:2971169947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小提琴ABC(3)/彩色弦系列丛书
  • 作者:编者:(匈)盖茨·西尔维|译者:姜谧娅
  • 定价:48
  • 出版社:人民音乐
  • ISBN号:978710305394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10-01
  • 印刷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16开
  • 包装:活页
  • 页数:83

内容提要

“彩色弦”是一套专为儿童设计、以孩子为中心 、运用多种感官将音乐理论可视化的小提琴教材,以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概念为基本原则,适用于4-10岁 儿童的小提琴个体、集体教学。它以系统丰富的教材 培养学生的听觉、读写和视唱等基础音乐能力。
     “彩色弦”教学法以加强基本技巧的观念而发展 ,建立一个优质且能让孩子有积极学习动力的音乐教 学体系。学习音乐如同语言,听到音乐能直觉快速将 所学习到的必要性乐器技巧表达出来,这是“彩色弦 ”教学法的*主要目标。
     本书为《小提琴ABC(3)/彩色弦系列丛书》, 由盖茨·西尔维编。
    

作者简介

盖茨·西尔维,1943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曾在巴托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演奏,后在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教学,1966年毕业。他还在布达佩斯ELTE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科学专业,并于1970年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起,他在东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从事小提琴教学工作;1978年起,同时执教于西贝柳斯音乐学院。1984年,他被任命为东部赫尔辛基音乐学院院长。1972年,盖蒗西尔维和大提琴家乔鲍·西尔维创办**的赫尔辛基少年弦乐团(赫尔辛基弦乐团的前身),并担任该团指挥。西尔维两兄弟在弦乐教学、乐队指挥、青少年弦乐团培训等方面获得了**音乐界同仁的赞誉。鉴于其在青少年文化方面的贡献,予1981年荣获芬兰狮子骑士勋章,1983年荣获芬兰文化奖章,1990年荣获匈牙利政府文化活动奖章,1995年荣获赫尔辛基文化奖章,1999年荣获音乐奖章。 通过西尔维两兄弟的发震,“彩色弦”教学法获得了**性的赞誉,并在**广泛运用。许多欧洲**开设了“彩色弦”教育机构——学校、培洲中心和社团,以便*好地普及、推广此教学法“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目录

第九章
五线谱中的二线谱
带连线的五音旋律
切分节奏
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四分音符
第十章
双音
按音的同时用空弦伴奏
第十一章
在五线谱中的换弦练习
五声调式
五线谱
附录


彩色弦系列丛书:管风琴入门与实践 本书聚焦于管风琴这一宏伟乐器的学习与演奏,是“彩色弦系列丛书”中的又一力作。 本册专注于为初学者搭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演奏技巧,旨在让对管风琴充满热忱的爱好者能够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掌握这门古老而神圣的艺术。 目标读者: 零基础的管风琴学习者、钢琴基础扎实的音乐学生、教堂或音乐机构中需要提升管风琴演奏技能的专业人士。 --- 第一部分:管风琴的结构与历史溯源(约300字) 本部分将带读者走进管风琴复杂而迷人的世界,剖析其机械结构与演变历程。 1. 管风琴的“解剖”:从键盘到音管 详细介绍管风琴的各个核心组成部分: 键盘系统 (Keyboards/Manuals): 区分大键盘(主奏键盘)、小型键盘(回音键盘、绶键)以及脚踏键盘(Pedalboard)。解析击键如何通过机械联动(机械传动、空气传动或电子传动)控制风箱的气流。 音栓系统 (Stops): 深入讲解音栓的命名规则(如8’、4’、16’)、音色分类(如基础音栓、簧音、浮音、混合音栓)。阐释“拉栓”或“拨栓”的实际物理作用——控制特定音管群的通气。 风箱与风源 (Bellows and Wind Supply): 介绍早期的皮囊系统与现代高压风机的工作原理,强调气流的稳定性和压力对音色纯净度的决定性影响。 音管的奥秘: 区分开放式音管(Open pipes)与封闭式音管(Stopped pipes),以及木管与金属管在发声上的细微差别。 2. 历史的足音:从古代水风琴到巴赫时代 简述管风琴在西方音乐史中的地位演变。追溯其起源,重点介绍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时期(特别是德国和意大利)管风琴制作工艺的成熟,以及不同地域的管风琴(如德国的“结构式”与法国的“浪漫式”)在音色配置上的风格差异。理解这些历史背景,对于选择合适的音色配置进行演奏至关重要。 --- 第二部分:基础乐理与踏板技巧的融合(约450字) 管风琴的学习必须同步进行乐理的深化理解与脚踏键盘的独立训练。本部分将重点解决初学者在“三手合奏”上遇到的主要障碍。 1. 乐理进阶:为管风琴而生的和声 低音声部 (Basso Continuo): 强调在管风琴演奏中,低音部的角色不仅是支撑,更是织体结构的核心。复习和声学基础,但侧重于如何将低音线(通常由脚踏键盘演奏)与双手声部进行逻辑匹配。 音栓与调性色彩: 探讨不同音栓组合如何影响听觉上的“明亮度”和“空间感”。例如,何时使用柔和的8’Flute来营造宁静感,何时需要16’Principal来增加庄严感。 2. 脚踏键盘的独立训练:踏板的“双腿”哲学 脚踏键盘(Pedalboard)的训练被视为管风琴学习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本书提供了一套结构化的练习方法: 脚型与触键: 详细示范“脚尖触键”与“脚跟触键”的交替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不同踏板角度中实现平稳换位。 音阶与琶音的脚踏练习: 专门设计了针对脚踏键盘的音阶和琶音练习曲目,强调节奏的均匀性,避免因脚部动作过大导致身体晃动,影响双手演奏的稳定性。 独立性训练: 引入针对性的双声部练习,要求脚部独立完成旋律或复杂的低音线,双手则负责和声填充。这部分借鉴了早期的踏板专著,强调肌肉记忆的建立。 --- 第三部分:演奏技巧与音色设计实战(约500字) 本部分将理论付诸实践,指导学生如何“听见”并“构建”管风琴的音色,而非仅仅是按下琴键。 1. 手指技巧的精细化:触键的力度与时值 管风琴的键盘触发机制与钢琴不同(一旦触发,音量主要由风量决定,而非击键力度),因此手指的重点在于清晰的起落与精确的时值控制。 颤音与装饰音的实现: 教授如何在巴洛克作品中,用手指的快速、均匀的动作来清晰地演奏颤音(Trill),并强调不同地域对颤音起始音的选择惯例。 连奏的精确性: 区分机械传动与电子传动中,连奏(Legato)的实现方式。在机械管风琴中,需要避免“粘键”导致的音栓被错误地长时间保持。 2. 注册法 (Registration) 的艺术:声音的调色板 注册法是管风琴演奏的灵魂。本书提供了一个实用的注册法速查表和设计流程: 基础注册法原则: “从下到上”原则——总是先选定必要的低音基础(Pedal),然后加入双手的基础音(如8’Principal),最后再叠加八度(4’/16’)和色彩音栓。 巴洛克风格注册: 推荐使用清晰、音栓分离度高的注册方案,如使用Flutes和Principals的组合,避免使用过多厚重的簧音。 浪漫派风格注册: 侧重于音色的“融合”与“叠加”,学习如何运用如“Undulator”(颤音音栓)或“Voix Humaine”(人声)来创造连续的音色渐变效果。 转换技术: 详细讲解如何在演奏过程中,平滑地切换注册(例如,从一个乐章的柔和主题切换到副歌的宏大合奏),避免突兀的音量变化。 --- 第四部分:曲目导读与练习资源(约250字) 本书精选了一系列适合初学者和进阶者在管风琴上实践的曲目类型,并附带练习指导。 1. 实用练习曲目选粹 巴赫的基石: 推荐从巴赫的《前奏曲与赋格》(如C大调 BWV 533)入手,专注于清晰的分句与脚踏的独立性。 圣咏改编曲: 引入一些简单的圣咏(Chorale Prelude)改编曲,帮助学习者掌握如何为既有旋律设计伴奏织体和注册。 浪漫主义片段: 选取一些段落练习音色的平滑过渡,例如选自门德尔松或维多尔作品中相对抒情的段落。 2. 维护与实践环境建议 简要提醒学习者,管风琴对湿度和温度敏感,并提供了一些基础的维护建议。最后,鼓励学习者多去不同类型的管风琴(机械、电子)上实践,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独特演奏体验,从而真正掌握管风琴演奏的广阔天地。 --- 总结: 《彩色弦系列丛书:管风琴入门与实践》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扇通往管风琴艺术殿堂的门。它力求将复杂的机械原理、严谨的音乐理论与富有创造力的音色设计融为一体,为每一位渴望驾驭这“乐器之王”的学习者,提供了一条清晰、可靠的学习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音乐启蒙的宝典,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制的!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小提琴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音准、运弓、指法,每一个环节都像一座大山。但自从翻开这本书,那种无助感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把复杂的概念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它对运弓的讲解,不仅仅是告诉你“要拉直”,更是细致到弓毛接触琴弦的角度、压力的变化,甚至配有清晰的图示。我特别喜欢它循序渐进的编排,从最简单的空弦练习开始,慢慢过渡到双音和简单的音阶。每学完一个小节,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挑战或者复习,让你感觉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更棒的是,这本书的排版非常舒服,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密密麻麻让人喘不过气,留白恰到好处,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愿意沉下心来慢慢琢磨。这对我这样一个追求效率和美感的学习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它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里对“音乐性表达”的初步引导。很多教材在初期只是强调“拉对音高”和“拉对节奏”,但这本书在基础练习中,就已经悄悄地融入了对力度(强弱)和时值(长短)的细微处理要求。它会用一些很生动的比喻来描述这些要求,比如“像水滴落下一样短促的音”或者“像微风拂过一样轻柔的连弓”。这让我意识到,小提琴不仅仅是机械地移动手指和弓子,它更像是一种语言的表达。这种早期的熏陶,让我避免了陷入“技术流”的误区,从一开始就培养了对音乐表情的敏感度。虽然是入门教材,但它所蕴含的音乐哲学深度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成功地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学习技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音乐,而不是为了炫耀技巧。这种核心理念的植入,是我认为这本书价值最高的方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实用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非常注重教材的耐用度,因为练习时书本会被频繁翻动,甚至有时还会沾上点灰尘或者不小心洒上水渍。这本教材的纸张质量非常厚实,而且封面是那种带有纹理的覆膜设计,即使用力翻页也不会轻易撕坏。更关键的是,它采用了几乎可以完全平铺的装订方式。这一点对于练琴的人来说极其重要!你不需要一只手死死按住书页,另一只手才能拉弓。这本书可以牢牢地平放在琴架上,所有的谱例和文字都清晰可见,极大地解放了我的双手,让我在对照乐谱时更加从容不迫。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关注,真的体现了出版方在制作教育产品时的专业态度。很多旧教材的设计思维还停留在“能看就行”,而这本显然是站在现代学习者的角度,把“好用”放在了和“有用”同等重要的地位。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这套书的作者对儿童心理的把握简直太到位了!我给我的侄女买来学琴,原本担心她注意力不集中,坚持不下来。结果她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甚至会主动要求练习。这绝对不是偶然,而是设计者的功劳。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活力,但又绝不花哨,每一种颜色似乎都服务于教学目的。比如,在讲解指法对应音高时,不同手指会用不同的鲜亮颜色标记,这对于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神器。而且,这本书里的小曲子选得极好,都是耳熟能详的儿歌或者改编的简单旋律,听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学起来成就感爆棚。我侄女甚至能自己哼唱出练习曲的旋律,然后去模仿书上的指法,这种主动探索的过程,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我观察了其他几本同类型的教材,大多是黑白印刷,或者色彩运用比较陈旧,相比之下,这本彩色系列丛书简直是站在了教育美学的前沿。它让学习乐器这件事,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一种积极、现代的色彩。

评分

作为一个业余学习者,我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感觉自己停滞不前,找不到提升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恰恰在于它为“进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是以一种非常清晰的路线图方式呈现的。它不满足于教会你怎么把音拉响,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拉好听”。比如,在关于音准的讲解部分,它引入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听力训练方法,比如对照音叉或者钢琴进行对比,并教会你如何通过耳朵去微调左手的按弦位置,而不是完全依赖视觉上的标记。这种对“听觉训练”的重视,是很多初级教材所忽略的。我感觉,掌握了这本书里传授的这些小技巧后,我拉出来的音色似乎都有了质的飞跃,不再是那种干巴巴、生硬的感觉,而是多了一丝丝的“音乐味儿”。这种由内而外的提升,让我对小提琴的学习重燃激情。它不仅仅是一本“入门”教材,更像是一本“提升乐感”的秘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