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条理的孩子
定价:32.00元
作者:王银杰,袁俊峰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82075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什么他学得慢,为什么写作业要比别人多花半个小时,为什么上课总是神游,为什么他会成为小小拖拉斯基,为什么他丝毫没有时间观念,为什么他的小屁股就是坐不住,为什么他对学习没有一点点热情?爸爸妈妈请注意:孩子条理性差带来的种种问题,不仅影响到现在的学习,还会直接妨碍他将来的工作、就业,要重视起来!
◎有条理的孩子学得好,无条理的孩子乱糟糟。从小事做起,整理书包,整理房间,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孩子会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
◎专家的视角,精湛的教育分析,实用案例的解析。生活有条理、学习有条理、办事有条理……怎么教出这样的好孩子?两位教育专家告诉你。
内容提要
上小学后,许多孩子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例如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拖拉拉;东西丢三落四;书包、课桌和房间乱乱糟糟;做事不靠谱……这些小问题从哪里来的?究其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思维层面和行为层面缺乏条理性造成的。
孩子的条理性并不是与生俱来,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形成。教育专家蒙台梭利女士在100年前就提出,注重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教育,对培养他的条理性和秩序感极为重要。孩子的条理性并不难以培养,只要你懂得并会使用相应的教育方法。
儿童心理专家袁俊峰老师和亲子教育实践专家王银杰老师从儿童成长规律出发,为广大家长提出了一系列如何培养孩子条理性的小方法。在书中,他们摈弃传统家教书说教性太强的特质,采用了有趣的叙事方式,能使你在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帮孩子建立条理性的种种方法,让条理性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目录
作者介绍
王银杰,父母成功与子女成长关系研究与实践专家,亲子教育实践专家。北京本元智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曾著有《决定孩子命运的七个小习惯》。
曾在中学任教的她,先弃教从商独立创业,成功创立多家企业,后有感于事业的成功无法弥补教育的不足,从而开始潜心研究父母成功与子女成长的关系,专门研究并传播儿童本元智慧激发,以“让少年拥有未来智慧,让少年成为未来精英”为使命,投身亲子教育事业。
袁俊峰,国家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研究专家,“全人教育”研究、实践与传播导师,北京本元智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导师。曾参与国家重点课题“科学教育”子课题“0-16周岁全程一体化潜能开发教育应用与技术研究”项目工作近15年,参与国家基础小学至高中的数学教材研发与编写的工作,并在儿童成长、儿童心理发育方面深有研究,先后治愈包括抑郁症、多动症、网瘾、自闭症等近千名儿童心理患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收到了一封来自一位极其细致入微的导师的信件,充满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没有空谈理论,而是专注于“细节执行”的艺术。尤其让我惊叹的是关于“微习惯”的构建部分。它不同于那些要求你一下子做出巨大改变的口号,而是强调从“小到可笑”的动作开始,比如每天只做一次俯卧撑,或者每天只写一个句子。作者的论点是,小动作更容易被大脑接受,从而绕过了我们内在的阻力。我以前尝试养成阅读的习惯,结果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读半小时,结果经常以失败告终。这本书建议我从“每天翻开书本看一页”开始,这个目标低到几乎不可能失败。结果,当我轻松完成“看一页”后,我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多看几页。这种“低门槛入门”的方法,彻底改变了我对“习惯养成”的认知,它强调的是一致性而非强度。此外,书中对“自我监控”的工具推荐也非常实用,各种免费App和表格模板的介绍,让我能够清晰地追踪我的进步,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激励了我。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说教式指南,更像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自我成长小说”。我跟着主角一起经历了从一个毫无方向感的“信息焦虑者”到最终掌控自己生活节奏的过程。作者对“拖延症”的剖析简直是入木三分,他没有简单地归咎于懒惰,而是深入挖掘了隐藏在拖延背后的恐惧——害怕失败、害怕不够完美。书中设计了一些非常巧妙的“心理干预练习”,比如“五分钟启动法”,要求你无论多不想开始,先强迫自己做五分钟。我尝试着完成了一个我搁置了很久的项目,仅仅是开始的那五分钟,就神奇地打破了心理上的僵局,后面就水到渠成了。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在给我灌输道理,而是在引导我亲身体验改变的力量。而且,书中对于“环境设置”的描述也极其到位,比如如何设计一个让你心无旁骛的工作空间,如何利用视觉线索来强化目标。读完后,我立刻重新布置了我的书桌,那种被积极能量包围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里面的哲学思想非常引人深思,它着重探讨了“价值驱动”的生活方式。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真正的效率并非来自于更快的完成任务,而是来自于确保你做的每件事都符合你内心最深层的价值观。它提出了一个“价值澄清模型”,要求读者花大量篇幅去思考自己到底看重什么——是陪伴家人、是专业突破、还是精神自由?然后,所有的日程安排都必须以此为基准进行“筛选”。我以前总是被各种突发事件和别人的请求牵着鼻子走,感觉自己像个救火队员。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学会对那些不符合我核心价值的事情说“不”,这比我预想的要困难得多,但一旦成功拒绝,那种掌控感是无与伦比的。书中的案例分析也特别精彩,引用了许多商界领袖和艺术家的生活片段,展示了他们是如何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一致性。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忙碌,其实是“价值错位”造成的心理疲惫。
评分哇,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如何高效学习的书,简直是醍醐灌顶!这本书的作者似乎对认知科学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他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努力”,而是拆解了我们大脑是如何吸收和处理信息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间隔重复”的理论,以前我总觉得一次性把所有内容都塞进脑子里最有效率,结果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净。这本书里提供的具体操作指南,比如如何制定复习计划,用番茄工作法来切割学习时间块,这些小技巧我试着用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我发现我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变长了,而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更清晰了。书里还提到一个概念,说“有效学习不是时间堆砌,而是策略的运用”,这完全颠覆了我过去对“勤奋”的理解。那种感觉就像找到了一个秘密地图,之前一直在森林里乱闯,现在终于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而且,作者的文风非常幽默风趣,把复杂的心理学名词用日常生活的例子解释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枯燥,读起来就像和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愉快。如果你还在为学习效率低下而苦恼,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深挖一下。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冲击,主要来自于它对“心智模式”的深刻探讨。它挑战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比如“多任务处理是高效的标志”这类现代社会推崇的观念。作者引用了大量的神经科学研究来佐证,说明大脑在快速切换任务时会产生巨大的“切换成本”,实际上是在损耗我们的认知资源。这本书推荐的核心策略是“单任务专注”——一次只做一件事,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深度工作”流程,包括如何进行“隔离”和“时间区块划分”。我尝试着给自己设置了两个小时的“无干扰时段”,期间手机静音、关闭所有通知,专注于最重要的那项工作。效果是惊人的,原本需要一整天才能完成的报告,我在那个深度专注的时段内就高质量地完成了大半。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犀利和直接,毫不留恋地撕下了那些伪装成高效的“忙碌”外衣,迫使读者正视自己注意力分散的现状,对于渴望从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剂清醒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