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做朋友吧:40招指导孩子交朋友
定价:28.00元
作者: 劳伦斯·E.夏皮罗,尹航,陈超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61354100
字数:
页码:1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我们做朋友吧:40招指导孩子交朋友》全方位解决孩子成长难题。
40个亲子活动引导家长帮助孩子:
找到稳定、值得深交的友谊
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正确应付抛弃和失望
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倾情推荐,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刚作序推荐。
内容提要
建立积极有利的友谊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研究表明半数的孩子在交朋友和与朋友维持良好关系方面有困难。《我们做朋友吧:40招指导孩子交朋友》中的活动将教给孩子一系列的社交技巧,如如何结交新朋友并与其保持良好关系、如何面对别人的拒绝,以及如何发展互谅互让的良好关系等。通过练习,孩子可以找到信心和勇气,维持良好的友谊,成长为健康坚强的人。
目录
部分 交朋友
活动1 关于你
活动2 寻找共同的兴趣
活动2 在哪里结识新朋友
活动4 友善的孩子更易交到朋友
活动5 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活动6 做个受欢迎的人
活动7 你的社会关系网
活动8 接触其他人
第二部分 了解社会规则
活动9 做个社交小侦探
活动10 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活动11 说话要得体
活动12 读懂肢体语言
活动13 讲礼貌
活动14 电话礼仪
活动15 邮件礼仪
活动16 策划一个派对
第三部分 友谊中的付出和收获
活动17 学会分享
活动18 遵守次序
活动19 学会倾听
活动20 学会赞美别人
活动21 做个的
活动22 懂得什么时候听从別人
活动23 遇到麻烦要泰然处之
活动24 学会变通
活动25 言语要温札
活动26 保持冷静
活动27 释放自己的感情
活动28 走出被拒绝的阴影
第四部分 理解和关心你的朋友
活动29 关注别人的感受
活动30 帮助別人
活动31 不要做“太和善”的人
活动32 把所有人人都包括进来
活动33 不是针对你个人
活动34 原谅别人
活动35 尊重差异
第五部分 讲和
活动36 和难相处的孩子打交道
活动37 社团与小集团
活动38 维持和睦的关系
活动39 道歉
活动40 妥协
作者介绍
劳伦斯·E.夏皮罗(美),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学家,他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帮助的实践案例曾经被美国广播,电视和国家飞机场广为传播。
文摘
寻找共同的兴趣
小贴士
如果孩子发现他跟另外一个人有共同的兴趣,比如都喜欢阅读或骑车,那么他会很容易和那个人成为朋友。做你们都喜欢做的事情是了解新朋友的好方法。新朋友甚至能帮助你发现更多可以分享的共同兴趣。
小威廉走进新学校的大校门,里面的教学楼恐怕有原来学校的四倍,楼里的一切看起来巨大无比。教室门像高塔一样耸立在小威廉面前,连同学们都显得那么高大。小威廉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他熟悉的东西。他想交朋友,可是又担心自己和新同学没有共同的兴趣。
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小威廉环顾四周,想找些看起来比较友好的同学。这时,班上的一个男孩子朝他挥手,小威廉走过去问道:“我可以和你们坐在一起吗?”“当然。”同学们正在讨论大家都看过的一部电影。阿曼达说这是好看的一部电影。小威廉也这么觉得,他问大家:“你们有谁看过这本书吗?”特雷弗说他看过。他和小威廉一样喜欢这本书,但他们两个都认为电影比书更好看。伊桑对小威廉说:“我们打算星期六去看电影,你想一起吗?”
小威廉笑了。他已经开始交朋友了。
……
序言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深知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社交需求和能力上有着天壤之别。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一刀切的理论,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设置了相应的侧重点。对于小一点的那个,书里强调的是“平行游戏”到“合作游戏”的过渡技巧,比如如何引导孩子从各自玩自己的玩具,过渡到互相分享同一个积木来搭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重点则放在了“维护友谊”和“应对排斥”。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小团体的形成”那一章节,它以一种非常成熟的态度去分析了孩子圈中那种微妙的权力动态,而不是简单地指责任何一方。这让我这个旁观者家长,能够更冷静地看待孩子在群体中受到的委屈或者偶尔表现出的“小霸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套“社交雷达”,能够提前预判孩子可能遇到的社交陷阱,并提前植入积极的应对思路。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指导手册的范畴。
评分这本书的实操性令人称赞,但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所蕴含的教育哲学——那就是接纳孩子的独特性。我的孩子在融入集体方面确实比较慢热,我以前总担心他是不是有什么“社交障碍”,这种担忧甚至影响了我对他的态度。然而,这本书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慢热型”孩子在社交中的独特优势,比如他们通常更善于观察、更懂得深度思考,以及他们的友谊往往更持久稳定。它不仅教孩子如何“融入”,更教导家长如何“接纳并肯定”孩子自然而然的社交节奏。书中有一个小练习,是让家长写下孩子“不擅长”的社交场景,然后反向思考孩子在这种场景下的“潜在天赋”,这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思维定势。读完后,我不再强迫孩子必须像“社交达人”那样热情洋溢,而是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的交友方式。这是一本真正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充满理解和智慧的指南,它给予了我巨大的信心去支持我的孩子走自己的社交之路。
评分我很少会为一本育儿书写长篇的评论,但这次真的忍不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温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读起来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心地善良的邻家长在跟你倾诉她的育儿心得。我最喜欢的是它对“友谊的质量”的强调。在如今这个过度强调“受欢迎程度”的社会氛围里,很多父母都在焦虑孩子朋友多不多。这本书却提醒我们,拥有两三个知心朋友,远比拥有一大群泛泛之交来得重要。它提供的方法论非常注重“深度连接”,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倾听,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欣赏,以及如何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提供恰当的支持。我尝试了书里提到的“非指导性倾听”技巧,在孩子向我描述学校里的小烦恼时,我只是单纯地重复和确认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给出解决方案。结果发现,孩子自己反而说出了很多以前藏在心里的想法。这本书让我放下了很多无谓的焦虑,真正理解了友谊的价值和培养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刚翻开这本关于孩子社交的书时,内心是抱着怀疑态度的,毕竟“40招”听起来有点像快速致富的宣传口号,我担心内容会非常肤浅或者过于理想化。然而,当我真正沉浸进去后,发现作者的视角非常细腻和人性化。她没有把交朋友这件事描绘成一场必须成功的“战役”,而是把它看作孩子成长中一个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冲突解决”那几章的深入探讨。我的孩子前阵子因为一个玩具跟别的小朋友起了争执,我当时除了安抚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教他处理后续关系。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阶梯式的沟通模型,从识别情绪到表达需求,再到寻找共赢方案,每一步都讲解得清晰明了。我立刻实践了其中关于“情绪命名”的方法,引导孩子说出“我很生气,因为我想玩那个”,效果立竿见影,他开始能用语言而不是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只是教技巧,更是在培养孩子的情商基础,让孩子从根本上理解社交的互动逻辑,这比死记硬背几句“打招呼”的台词要管用得多。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社恐”家长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很担心我家那个小家伙在幼儿园里是不是吃亏了,毕竟他性格比较内向,不太主动去跟别的小朋友搭话。市面上关于儿童社交的书看了不少,但大多都停留在“鼓励孩子多说话”、“要大方”这种空泛的口号上,实际操作起来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真的给出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招数”。比如,它提到了一种“观察-模仿-参与”的社交启动策略,我当时就觉得茅塞顿开。我试着带着孩子在公园里观察那些玩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互动的,然后鼓励他模仿那种简单的互动方式,比如递一个球或者一起看一个有趣的昆虫。最让我惊喜的是,书里还特别强调了“退出策略”的重要性,教孩子如何在感到不适时优雅地离开,这让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但对于保护孩子的情绪健康太关键了。我感觉这不只是一本教孩子交朋友的书,更像是一本教父母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实用手册,里面的案例都特别贴近生活,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