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生儿婴儿喂养护理百科(汉竹)
定价:49.8元
作者:南亚华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53739571
字数:170千字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从零开始教新手爸妈养护0~1岁宝宝的百科全书,帮你快速了解宝宝的需求,扫清育儿道路上的疑惑。
喂养和护理精细到每周。宝宝“每周一个样”,每周的生长发育、本周特别关注,手把手地指导新手爸妈如何喂养和护理宝宝。
三种喂养方式任你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不管你是哪种喂养方式的妈妈,都能找到贴心的指导。
产后半年恢复与瘦身计划。为新妈妈制订的恢复与瘦身计划,让每一位爱美妈妈都能恢复往昔的曼妙身姿。
方便实用的护理步骤图和小叮咛,让新手爸妈一目了然,不用再自己琢磨,照着书做就可以。
附赠在线网络下载“宝宝抚触按摩”视频,让宝宝在妈温柔抚摸下茁壮成长。
内容提要
刚出生的宝宝吃什么?吃多少?
怎么给宝宝冲泡奶粉?
怎么给宝宝做抚触按摩?
妈妈产后怎么恢复身材?
……
产后新妈妈一定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上网搜、查资料,或者问一问身边的过来人,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的结果,新妈妈仍然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听谁的。有了这本书之后,新妈妈就可以轻松上路带宝宝啦,因为所有的问题我们都已经帮你想好了。
给宝宝冲泡奶粉、做抚触按摩,这些看似简单的育儿养护不知道如何下手,怎么办?不用担心,细致入微的步骤图我们已经为你呈现好了。无需四处打听,不用焦头烂额,只要找到宝宝对应的周龄或月龄,照着书去做,妈妈和宝宝面临的所有疑难都会迎刃而解。
在这本书里,妈妈无尽的呵护一路陪伴宝宝的成长,每周都能看到小天使惊人的变化,在这一刻,所有的妈妈都化身成为这个世上美丽的女人。
目录
作者介绍
南亚华
北京大学医院儿童保健专家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约主讲
她是一位拥有近30年临床实践和育儿经验的儿童保健专家,也是一位喜爱宝宝的奶奶。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以特有的亲和力,让几十万宝宝得到细心的呵护。
她还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约主讲,多次参加育儿节目的录制,并在各相关报刊发表儿童保健科普文章近百篇。
她的微博起名为“南大夫快乐育儿日记”,微博宣言是“爱我的工作,也爱所有的宝宝们,感谢他们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快乐育儿”是她的理念,期待新妈妈新爸爸在她的指导下,不再为抚养照顾新生儿和婴儿而头疼,享受宝宝健康成长的每一天。
文摘
第1周
母乳喂养
24小时内喂奶8~12次
新生儿期,绝大多数宝宝需要每2~3小时喂奶1次,24小时喂奶8~12次,每次喂奶20~30分钟。不过,出生1周内的宝宝,喂奶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可以每隔1~2小时喂奶1次。以下是母乳喂养宝宝一次喂奶量的参考:
第1天奶量10~13毫升,第2天奶量22~27毫升,第3天奶量36~46毫升,第4天奶量43~57毫升。
母乳喂养要按需哺乳
在给宝宝哺乳的时候,不必拘泥于书本或专家的建议,如要隔几个小时才能吃,每次吃多长时间等,只要按需哺乳即可。如果宝宝想吃,就马上让他吃,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吃奶规律。按需哺乳可以使宝宝获得充足的乳汁,并且能有效地刺激乳房。同时,宝宝的需要能得到及时满足,会激发宝宝身体和心理上的快感,这种基本的快乐就是新生儿大的享受。
宝宝饿了的4大信号
宝宝哭闹不止
如果没有吸吮到足够的乳汁,宝宝常常表现为哭闹、烦躁、吸吮指头、渴望妈拥抱等。饥饿性哭闹的宝宝在吸奶时,会表现得很急迫。
体重一直不增
如果宝宝一段时间内体重增加变慢或者停滞时,妈妈可要注意啦。建议这个时候带宝宝去医院做个全面体检,这可能是宝宝缺乏营养的表现。
大小便次数减少
如果宝宝每天尿湿的尿布不到6块,可别开心地以为可以少洗尿布了,这并不是好的现象。因为尿色深,气味重,大便次数和量的减少,往往提示着宝宝没吃饱。
睡眠质量较差
如果宝宝睡眠浅,容易惊醒,常常无故哭闹,就表示要妈妈喂奶了。
混合喂养
有些新妈妈由于母乳分泌不足或因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完全用母乳喂养时,可选择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的方式,但应注意妈妈不要因母乳不足而放弃母乳喂养,至少坚持母乳喂养宝宝6个月后再完全使用配方奶。
尽量多喂母乳
混合喂养要尽量多喂母乳。母乳是越吸越多,如果妈妈认为母乳不足,就过度减少喂母乳的次数,会使母乳越来越少。母乳喂养和配方奶喂养次数要均匀分开,不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去喂母乳。
夜间妈妈累,好用母乳喂养
夜间妈妈比较累,尤其是后半夜,起床给宝宝冲配方奶很麻烦,好是用母乳喂养。夜间妈妈休息,乳汁分泌量相对增多,宝宝需要量又相对减少,母乳基本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但如果母乳量太少,宝宝吃不饱,就会缩短吃奶间隔,影响母子休息,这就要考虑添加配方奶了。
人工喂养
正确挑选奶瓶和奶嘴
面对货架上各式各样的奶瓶和奶嘴,父母有时真是非常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其实只要选择有“道”,找准适合新生儿的就够了。
奶瓶的选择
奶瓶从制作材料上分主要有两种――PC制和玻璃制的。玻璃奶瓶更适合新生儿阶段,由妈妈拿着喂宝宝。形状好选择圆形,因为新生儿时期,宝宝吃奶、喝水主要是靠妈妈喂,圆形奶瓶内颈平滑,里面的液体流动顺畅,适合新生儿使用。
玻璃奶瓶除了强度不够,易碎之外,其他品质都优于PC制的塑料奶瓶。但塑料奶瓶有个大的优点就在于其轻巧不易碎,可以让宝宝自己拿,可以出门时携带。所以,玻璃奶瓶主要还是适合父母在家亲自喂养婴儿时使用。当宝宝长大些,能自己拿奶瓶时,塑料奶瓶就可以开始派上大用场了。
奶瓶不要选购太复杂的,要选容易清洗的。奶瓶好买宽口径的,冲配方奶时会比较容易,但宽口径奶瓶的奶嘴要比普通口径奶瓶的奶嘴稍贵些,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需求更换奶瓶。
奶嘴的选择
奶嘴有橡胶和硅胶两种。相对来说,硅胶奶嘴没有橡胶的异味,容易被宝宝接纳,且不易老化,有抗热、抗腐蚀的特性。宝宝吸奶时间应在10~15分钟,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宝宝口腔的正常发育,圆孔小号适合尚不能控制吸奶量的新生儿使用。
好买同一品牌的同一种口径奶瓶,这样奶嘴就能互换。一般大、中、小奶瓶各一个就够了,小号奶嘴两个,一个用于喝水,一个用于吃奶。大号奶嘴可以多备几个,因为使用的时间会比较长。奶瓶和奶嘴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奶嘴好每个月定期更换新的。
圆孔标准奶嘴应用广。根据奶嘴圆孔的大小,可分为S、M、L三种,父母应根据宝宝的月龄选购相对应的奶嘴:
圆孔标准奶嘴S号:适合于尚不能控制吸奶量的新生儿用。
圆孔标准奶嘴M号:适合于3个月及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宝宝使用。用此奶嘴吸奶与吸母乳所吸出的奶量及所做的吸吮运动的次数非常接近。
圆孔标准奶嘴L号:适合于用6个月及6个月以上的宝宝。另外,如果觉得给6个月以上宝宝用以上两种奶嘴喂奶时间太长,但量不足、体重轻的宝宝,也应换用这种孔型的奶嘴。
Y字型孔奶嘴:适合于可以自我控制吸奶量、边喝边玩的宝宝使用。
十字型孔奶嘴:适用于宝宝吸饮果汁、菜水等饮品,也可以用来吃奶。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到内页的排版都透着一股用心。那种柔和的色调,配上精美清晰的插图,简直是为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一份视觉享受。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信息点上所做的标注和区分,比如不同月龄的喂养要点,那些小图标做得非常直观,让原本可能让人感到有些紧张的知识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翻开书时,那种纸张的质感也让人感觉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耐看且不易损坏。作为家里第一个新生儿的到来,我们对所有与宝宝相关的事情都格外谨慎,这本书在视觉上传达出的专业和温暖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焦虑。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放在床头柜上,随时需要时都能迅速找到所需的那一页。而且,它在章节划分上也做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半夜宝宝哭闹,手忙脚乱之际也能快速定位到“夜间喂养”或者“肠绞痛处理”这类急需参考的部分,这在实际操作中简直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似乎涵盖了从宝宝出生前夕的心理准备,一直到后续的过渡性喂养需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我尤其欣赏它对“父母心理健康”与“喂养压力”之间的关联所做的探讨。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宝宝的生理需求,但这本书却花了篇幅来引导父母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应对来自长辈或者社会标准的压力。这种对“养育者”自身的关注,让整本书的格局瞬间提升了。它不仅仅是教你喂奶的技巧,更是在培养你的育儿哲学。当你阅读到那些关于建立亲密连接和信任感的内容时,你会发现,喂养远不止于提供营养,它更是情感交流的载体。这种人文关怀渗透在字里行间,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因为它不仅涵盖了“What”和“How”,更深入探讨了“Why”。
评分坦白讲,很多育儿书读起来都很枯燥,信息量大到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知识的组织和呈现上,采用了非常聪明的“知识点模块化”策略。它避免了长篇大论的理论灌输,而是将每一个喂养技巧、常见问题,都拆解成独立的、易于消化的信息单元。你可以只看其中关于“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的那个小节,而不用担心错过其他重要内容。这种模块化的编排,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尤其是在哄睡间隙或者通勤路上,可以随时拿起翻阅几页。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喂养误区”的澄清非常到位。很多流传甚广的“老经验”,这本书都用科学的视角进行了梳理和辩证,这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既科学又适应自家宝宝特点的喂养体系,而不是被各种相互矛盾的说法搞得晕头转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堆砌术语的医学教科书的架子。它更像是邻居家那位经验丰富、又耐心细致的育儿达人,坐在你身边,用最日常的语言跟你聊家常。举个例子,关于母乳和配方奶的选择,它没有简单粗暴地下结论,而是详细分析了每种方式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对应的解决方案,甚至连吸吮姿势的小细节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感觉不是在“学习”,而是在“模仿”。特别是它对宝宝信号的解读部分,简直是我的救星。宝宝的哭声、扭动、眼神,过去在我看来都是一团乱麻,但书里把这些“暗语”拆解得头头是道,让我开始真正理解我的孩子在“说什么”。这种同理心和实操性并重的写作风格,让这本书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了其他那些厚重的育儿指南。每次遇到新的喂养难题,翻开它,总能找到那种“啊,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突发状况”的处理上,这才是区分一本好书和一本普通参考书的关键。我记得有一次宝宝突然对某种食物表现出轻微的排斥反应,我当时心急如焚,赶紧查阅了家里的其他资料都没有明确的指示。翻到这本书的“辅食添加与过敏排查”章节时,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细致的观察记录表格和升级步骤建议。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强调“应该如何观察和记录”,这才是科学育儿的核心。这种结构化的处理方式,让我能够冷静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危机处理中。此外,书中对于不同喂养阶段的“时间表”设计得非常灵活,它没有规定你必须在某一天完成某个动作,而是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和观察指标,这极大地减少了我们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内疚感。这种体贴入微的设计,让育儿的过程充满了掌控感而非挫败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