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好的母亲:给母亲的10个叮咛
定价:25.00元
作者:(美)卡特史考特 ,朱衣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561752487
字数:142000
页码: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作家毕淑敏,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总督导陆小娅,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倾情推荐。
你需要做怎样的准备才能胜任母亲——这个世界上*和*艰巨的角色?
本书是这段人间至美的曲折旅程的向导图,是有关如何做妈必读书。
我相信读了这本书和没读这本书的女人,做母亲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做女人也会有很多不同。这本书能让你更从容地担当“妈妈”这一崇高的称谓,更胸有成竹地面对种种突发的难题,更得心应手地抚育娇弱的宝宝,更精心地呵护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让人生更趋圆满。
——作家 毕淑敏
在这本书中,雪莉·卡特史考特博士以极为细腻敏锐的女性感觉,从纵向和横向帮助我们拓宽了对为人之母的理解,让我们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当妈妈这回事。
雪莉的书还有一个难得之处,就是不仅探讨了作为母亲我们怎样对待孩子,也探讨了作为母亲我们怎样对待自己。
——中国青年报“青春热线”总督导 陆小娅
每当谈论起自家的孩子,几乎每一个做母亲的都是一脸的幸福。小生命的降临让女人的一生充实,或许,母亲是女人一生当中*重要的一个角色吧。
《做*好的母亲》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爱孩子而不娇宠,做母亲的同时善待家人和自己;如何多一点观察和思考,多一点笑脸和宽容。
照顾好孩子和自己,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快乐的女人。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谢军
内容提要
虽然每一位母亲的经历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也是的,但是身为母亲,都会有同样的担忧、期待、希望与恐惧,都要经历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如何指导孩子,如何掌握,如何放手,对于这所有的一切,无论环境、国籍、种族或宗教,仍然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对所有的母亲都适用的守则。
当你觉得生活中的困难似乎排山倒海而来,或迷失方向时,这些守则能够像地图一样为你指引迷津。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购买这本书时,其实是冲着那“十个叮咛”的实用性去的,期待能得到一些立竿见影的招数来应对我家那个小学高年级段的“小大人”。然而,这本书带来的冲击远超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心法”的武功秘籍,而非“招式”的教学手册。特别是在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部分,它提出的观点非常具有启发性。我过去习惯于使用奖励和惩罚作为主要激励手段,效果时好时坏,而且副作用明显——孩子似乎越来越“功利”。卡特史考特在这部分强调了自主感、胜任感和联结感对孩子成长的核心作用。她没有简单粗暴地反对奖励,而是教我们如何设计奖励机制,使其服务于内在动机,而非取代它。举个例子,当孩子完成一项挑战后,比起物质奖励,更有效的鼓励是让他自己描述“我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这种引导,就是在构建他的“胜任感”。我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语言从“你真棒,因为你考了第一名”转变为“我看到你为了这个目标付出了很多努力,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这种微妙的措辞变化,让孩子从“为取悦我而学习”转变为“为自我成长而努力”,这种深层次的观念转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做好母亲”。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是那种非常细腻、富有洞察力的,它不像许多育儿指南那样只提供“做什么”的清单,而是深入探讨“为什么我们这么做”的根源。我特别喜欢它对“情绪管理”那一章的处理方式。我们都知道要管理孩子的情绪,但很少有书会如此坦诚地剖析母亲自身的情绪黑洞——那些源于原生家庭未解决的创伤、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是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对孩子的控制欲或过度保护上的。书中有一段描述了一个场景: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大哭,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安抚,而是愤怒,因为孩子的哭声激活了母亲自己童年被忽视的委屈。这个精准的捕捉,让我瞬间回忆起自己无数次失控的瞬间,当时我以为只是孩子不听话,现在才明白,那其实是我自己在跟自己的过去“吵架”。作者非常温柔地引导我们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压抑它。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疗愈。它让我们意识到,做一个“好的母亲”,前提是先接纳自己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个体”,这种对复杂人性的尊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做好的母亲:给母亲的10个叮咛》,光是书名就让人心里一紧,带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沉重的复杂情绪翻开了它。我一直觉得自己还算是个尽职的母亲,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做好”这个词,总像根刺一样扎在那里,提醒着我总有可以进步的空间。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就非常坦诚地指出了现代母亲普遍面临的焦虑——那种被社交媒体上光鲜亮丽的育儿榜样推着走的无力感。这本书没有贩卖那种虚无缥缈的“完美育儿”神话,反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坐在你对面,递给你一杯温热的茶,慢悠悠地跟你聊聊那些最真实、最棘手的问题。比如,孩子青春期叛逆时,我常常觉得自己是那个“搞砸了”的人,但书里关于“倾听的艺术”那一部分,用极具画面感的例子教我如何放下自己的判断,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我读到那段关于“允许孩子失败”的论述时,简直拍案叫绝,它精准地击中了我在孩子考试失利时,那种想安慰又忍不住想说教的矛盾心态。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它的“去戏剧化”,它让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母亲,终于有机会喘口气,承认“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并且,做“一个足够好的母亲”,远比做“一个完美的母亲”来得重要和可持续。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醍醐灌顶,尤其是在处理家庭内部权力结构和夫妻关系对育儿影响这一块。我以前总觉得,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丈夫帮忙搭把手就好,这种思维无形中给自己套上了太多的枷锁。作者(卡特史考特,我猜是这位美国作者)对“合作式育儿”的阐述,彻底颠覆了我对“分工”的理解。她强调的不是谁洗碗、谁辅导作业的琐碎划分,而是关于“价值认同”和“共同目标”的构建。书中有个小节专门讲了如何举行家庭会议来解决冲突,而不是让母亲沦为唯一的仲裁者和“坏人”。这个概念对我触动非常大,因为很多时候,我因为不想和先生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宁愿自己默默扛下所有管教的恶名。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健康、更具前瞻性的家庭动力模型,它鼓励父母双方以平等的姿态,共同面对成长的挑战。我甚至开始尝试每周和先生进行一次“育儿战略回顾”,不再是抱怨,而是基于书中的原则去讨论我们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从“个体作战”到“团队协作”的转变,让我的育儿疲惫感明显降低了,我感觉自己终于卸下了一半的重担,而孩子也因此受益,他们看到了父母之间更成熟、更互相尊重的相处模式。
评分作为一位多年来在各种育儿论坛和书籍中“冲浪”的家长,我通常对“叮咛式”的书名抱持警惕,总觉得里面充斥着空泛的说教和不切实际的完美主义。但《做好的母亲》成功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处理了太多“灰色地带”的问题,那些你不好意思在公开场合提问,却在深夜里辗转反侧思考的难题。比如,关于如何平衡教育资源投入与孩子独立性的微妙界限。我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我总担心自己放手太早,孩子会跟不上。但书中关于“逐步撤回支持”的理论,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评估框架,它教我们如何识别出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任务,哪些是需要我们“协助完成”的,以及最重要的——何时该“放手”,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搞定”的成就感。这不再是简单的“放手”,而是一种带着清晰意图的、有计划的“退出策略”。这本书提供给我的,不是一堆生硬的规则,而是一套可以根据我家孩子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的“思维工具箱”。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决策不再是凭感觉行事,而是有了一套坚实、有弹性的理论基础支撑,这带来的心安和笃定感,是任何表面的“榜样”都无法给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