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坏脾气》
作者:[英]汤姆·贾米森/著 [俄]奥尔加·戴米朵娃/绘 尹玮/译
定价:42.00元
装帧:精装 塑封:有
开本:1/12
页数:32页
书号:978-7-229-13061-9
版次:2018年4月第1版
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 青豆书坊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目录
无
内容简介
乔治经历了这样的。
这,他大嚷大叫着:“我怎么玩都不痛快!”他哭喊着:“不要……不行……我不想!就不!”
就在他脾气越来越大时,一个叫做坏脾气的大怪物忽然出现在他面前……
坏脾气带着乔治四处闹脾气、搞恶作剧,直到乔治发现,自己的朋友们都变得很不开心。
乔治还会继续和坏脾气闹下去吗?
作者信息
汤姆·贾米森(Tom Jamieson),英国童书作家。他曾在许多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中担任编剧,是获奖的英国幽默系列短剧《死亡之铃》的作者。2009年至2011年间,他参与撰写了儿童情景喜剧《新闻》,这是贾米森一次为儿童写作。《坏脾气》则是他创作的一本儿童绘本。
奥尔加·戴米朵娃(Olga Demidova),俄罗斯插画师,毕业于莫斯科应用艺术学院。她曾从事过动画制作,现在主要为童书、杂志和APP创作儿童插画。她出版过多种儿童读物,合作过的出版商遍布。她还是国际艺术基金协会、莫斯科艺术家协会会员。她参与创作的绘本有《卡车和拖车去出差》《皇帝的新衣》《假期万岁!》等。
编辑推荐
¶ 机智有趣的故事,细致诙谐的画风,帮助孩子轻松理解“坏脾气”。
¶ 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心理,引导孩子理解负面情绪的存在,迈出情绪管理的一步。
¶ 引人入胜的情节,回味无穷的结局,引导孩子学会接纳情绪,也理解集体环境中的相处之道。
¶ 更适合子共读,帮助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和接纳谁都会有的“坏脾气”。
一只臭味扑鼻的大怪物,一场“精彩纷呈”的恶作剧,开启一段与“坏脾气”的奇妙互动!
精彩书摘
……
坏脾气一下子出现在乔治面前。
他是个怪怪的家伙,浑身像砂纸那样粗糙,闻起来像穿了很久很久的袜子那样臭。
“我就是坏脾气。我的工作是让每个人都变得脾气坏,你来做我的帮手吧。”
说完,坏脾气就抓起乔治的手,拉着他四处捣乱去了。
首先,坏脾气教他制作全世界鼎鼎大名的“坏脾气三明治”。
然后,他们找来麦克塔维什太太喜欢的衣服和帽子,穿在她的17只流着口水的狗狗狗身上,这让麦克塔维什太太大发雷霆。
她的狗狗们也很不开心。
……
精美插图
从文字风格上来说,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深谙儿童心理学,但又极富人文关怀的教育者。他的笔触非常温暖,没有那种冰冷的学术腔调,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辈在娓娓道来人生的智慧。书中多次强调了“积极倾听”的重要性,这在我们的快节奏生活中,简直是一种稀缺的能力。我发现自己以前听孩子说话,耳朵在听,但心思早就飞到别处去了,总想着怎么快点结束这场对话,好去做下一件事。这本书让我停下来,真正地用“心”去听孩子话语背后的“潜台词”。比如,当孩子说“我讨厌我的幼儿园老师”时,我以前可能会立刻反驳“老师很好的,你不可以这样说”。但现在,我会问:“听起来你好像很烦恼,是发生了什么让你不开心的事情吗?”这个小小的句式转变,带来的效果是惊人的。孩子开始愿意跟我分享更多细节,而不是把烦恼闷在心里。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坏脾气”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重建亲子间有效沟通的“关系修复指南”。它教会了我,真正的管教,不是压制,而是深度的连接。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层的触动在于它对“完美父母”幻想的瓦解。我们这个时代,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光鲜亮丽的育儿模范,这给很多家长带来了巨大的无形压力,仿佛只要孩子一发脾气,就证明自己是个失败的父母。这本书非常有力地反驳了这种观点,它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试错”和“情绪风暴”的过程,而父母的角色,就是那个稳定、安全的“情绪避风港”,而不是另一个需要被孩子“打败”的对手。它鼓励家长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有失控的瞬间,并教会我们如何在失控之后,如何真诚地向孩子道歉,修复关系。这种坦诚和自我接纳的理念,让我如释重负。我不再追求那种“永远波澜不惊”的育儿状态,而是开始接受生活中的“小浪花”。这本书就像一剂强心针,它不仅给了我工具去理解孩子,更给了我勇气去成为一个更真实、更宽容的自己。对于所有被孩子的负面情绪搞得心力交瘁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心灵上的释放和重塑。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叙事上的那种细腻和克制,它没有陷入那种过度美化育儿过程的陷阱,而是非常坦诚地展示了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不讲理”时的那种内心的挣扎和自我怀疑。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到“疲惫与易怒的恶性循环”,读到那段时,我差点没忍住笑出声,因为那简直就是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前一天没睡好,第二天孩子一有点小动作,我的神经就立刻紧绷起来,很容易小题大做。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问题也纳入了讨论范围,这让我感到极大的慰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很多父母都有同样的困扰。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讲解了如何帮助孩子给自己的情绪“命名”。我们常常说“你很生气”,但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生气”具体是什么感觉。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引导句式,比如“我看到你的拳头握得很紧,你是不是觉得很沮丧?”这种引导,就像是为孩子提供了一把小小的钥匙,让他们能够打开自己情绪的黑匣子。我试着在孩子哭闹时用这种方式引导,虽然一开始他还是会抗拒,但慢慢地,他开始会用词语来表达,而不是单纯地用哭喊来代替。这种从“外部控制”到“内部调节”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惊喜。它不是教你怎么“镇压”坏脾气,而是教你怎么“赋能”孩子去处理自己的内心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很有逻辑,从理论的铺垫到具体场景的分析,再到家长的自我调节,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非常顺畅,毫无晦涩之感。我尤其喜欢它引入的几个“情绪小故事”单元,那些简短却充满力量的案例,就像是生活中的小剧场,让我们能迅速将书中的理论代入实际情境中去检验。比如,关于“坚持底线”的那一节,我以前总是担心,如果我表现出理解,孩子是不是就会变本加厉地利用我的“软弱”。这本书巧妙地解释了“共情”和“纵容”之间的那条微妙的界线。它强调,我们可以完全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委屈,但同时也要坚定地执行家庭的既定规则,比如“我们不能在超市里大喊大叫要买玩具”。这种“情感上接纳,行为上规范”的二元一体的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操作指南。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好像拿到了一份情绪处理的“操作手册”,不再是凭着一时的冲动和本能去应对,而是有章可循。这种清晰的指引,极大地增强了我的育儿信心,让我觉得,即便是面对最棘手的“小恶魔”时刻,我也有工具可以拿出来应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带着点拙朴又不失童趣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每天面对的挑战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是当孩子情绪上来的时候,那种失控的感觉,真的让人手足无措。我记得有一次,因为一个小小的玩具没按他的意思收起来,他直接就开始尖叫、扔东西,我当时真的是气得胸口疼,甚至想吼回去。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开始意识到,我们大人在处理情绪上的不成熟,可能恰恰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糟糕的榜样。书里对于“情绪爆发点”的分析,简直是太精准了,它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去说教,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掰开了揉碎了告诉我,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比如,它提到孩子在感到无助或被误解时,负面情绪更容易被放大。这让我猛地想起,那次发脾气之前,他是不是正因为学不会一个拼音而感到挫败?这种“共情”的视角,太重要了,它让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从对抗变成了理解。这本书真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观察孩子的视角,不再是把“坏脾气”看作是“捣乱”,而是看作是一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正在学习应对世界的笨拙尝试”。这种思维的转变,对我来说,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更有价值。我开始尝试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先深呼吸,然后去描述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去解决问题本身。这种细微的改变,已经让家庭氛围变得缓和了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