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成长的陷阱:儿童意外伤害
定价:28.00元
售价:21.3元,便宜6.7元,折扣76
作者:骆庆明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591008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儿童意外伤害触目惊心,作者为东莞市儿童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儿科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的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5篇,*篇为水、火、电伤害,介绍了烧伤和烫伤、电击伤、溺水、中暑。第二篇为交通、公共设施、行 接触、吸入、食入性伤为伤,介绍了交通意外、外伤性骨折、跌伤、坠落伤、辐条伤、牙外伤、窒息伤。第三篇为 接触、吸入、食入性伤,介绍了异物、化学伤害和动物伤害。第四篇为其他伤害。第五篇为预防。
目录
目 录
绪论 儿童意外伤害概述1
篇 远离水、火、电21
烧烫伤别慌,学着这样做22
触电!危险!24
溺水营救,把握黄金4分钟27
中暑了要这样做35
第二篇 交通、公共设施、行为伤害39
潜伏在交通中的危险40
外伤安全小知识45
哎呀,跌伤了48
预防高处坠落51
骑乘自行车需小心54
爱护心灵之窗56
护牙小分队59
预防窒息这样做62
第三篇 接触、吸入、食入性伤害65
异物逃生记66
呼吸道的不速之客66
警惕“祸从口入”70
这些东西进眼睛了怎么办?76
当心小耳朵78
鼻炎?或许是鼻腔异物惹的祸80
化学伤害83
东西是不可以随便吃的83
气味不对?要警惕87
这些植物别碰,更别吃!89
动物伤害92
别靠近它,有毒!92
宠物不能太亲近96
毒蛇咬伤98
蜱虫咬伤100
如何防治蜈蚣、蝎子咬伤102
第四篇 其他伤害105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106
向暴力说不112
校园暴力伤害116
不要伤害自己119
儿童走失被拐122
第五篇 化险为夷助成长——急救及预防125
小儿外伤的急救方法126
关键时刻“起死回生”131
家长安全须知140
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147
后记152
作者介绍
作者为东莞市儿童医院院长,长期从事儿科工作,对儿童生长发育、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有很多的研究,撰写了很多儿童意外防范的论文和专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引人深思的意味,让人不由得去思考“成长”这个过程中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风险和隐患。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于理论性的安全手册,但读完之后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关怀的长辈在娓娓道来。书中穿插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数据,而是带着温度和情感的片段,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些意外发生时的惊心动魄和随后的无助与悔恨。特别是关于家庭环境安全隐患的分析,细致到了每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落——比如厨房的某个低矮柜子、浴室里未固定的扶手,甚至是客厅里那些看起来无害的装饰品。这些细节的揭示,极大地刷新了我对“安全”这个概念的认知,让我意识到,安全教育并非简单的“不要跑”或“别乱动”,而是一场需要系统性、前瞻性思维的工程。它迫使家长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以及居住空间的设计布局,真正做到了将预防工作嵌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但逻辑性极强,它避免了冗长复杂的专业术语,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构建起一个立体化的安全防护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急救常识与错误应对”的章节。作者没有停留在普及基础的心肺复苏术上,而是着重批判了那些流传甚广但实则有害的“土方法”,并强调了在专业医疗援助到达之前,家长的“冷静判断”才是最重要的救命稻草。这种对常见误区的精准打击,非常有价值。读完后,我立刻去复查了家中的急救包配置,并根据书中提到的“时间敏感性”原则重新调整了常用药品的存放位置和标识。书中对于如何与医疗体系进行有效对接,如何在紧急情况下保持清晰的沟通,这些“软技能”的讲解,往往比硬性的技能教授更难得,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最终结果。
评分从整体上看,这本书超越了一本普通的育儿参考书,更像是一份面向现代家庭的“风险管理手册”。它不仅仅告诉我们“什么不能做”,更重要的是引导我们建立起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思维模式。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每一个细小环节的执着,令人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安全教育不是一劳永逸的任务,而是一个需要持续学习、不断调整和动态适应的过程。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应对突发状况的家长,而是一个有准备、有预案的“家庭安全架构师”。这本书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心态上的转变——从恐惧到有掌控感,从应激到主动预防。我向所有有孩子的家庭推荐这本书,它提供的知识和视角,其价值远超其售价,是值得反复研读的良心之作。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强烈的共鸣,同时又夹杂着一丝丝的焦虑,这恰恰说明了作者的文字具有极强的冲击力和代入感。书中对于“家有二宝”或“多子女家庭”中,大宝无意间对小宝造成的伤害案例的分析,特别触动我。在很多家庭中,大宝往往被视为“小帮手”或“小大人”,但他们自身也处于能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的阶段,这种复杂的家庭动态平衡中隐藏的风险,是许多育儿书籍常常忽略的盲区。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敏感且现实的问题,而是直面它们,并提出了如何在家庭成员间进行有效沟通和责任划分的实用建议。此外,书中对特定年龄段(比如青春期初期)青少年在社交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有所涉及,这表明作者的视野是贯穿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的,而非仅仅聚焦于幼儿阶段。这种全景式的安全视角,让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按照伤害部位来分类,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识别——干预”的完整逻辑链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与意外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很多时候,我们只关注了物理上的障碍,却忽略了孩子在特定成长阶段的好奇心、模仿欲和对危险的认知偏差。例如,书中详细分析了学步期儿童的探索欲和三岁后开始出现的“超人情结”对行为选择的影响,这种心理学层面的剖析,使得安全建议不再是机械的规定,而是基于对孩子心智成长的深刻理解而制定的引导策略。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强调“限制”的同时,也着重强调了“赋能”。如何既保护孩子免受伤害,又不过度束缚他们的探索欲,如何在每一次小小的“试探”中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边界感和风险评估能力,这本书给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指导,这比单纯的“禁止”要高明得多,它真正培养的是孩子内在的“安全免疫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