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人的家教智慧
定价:45.00元
作者:翟博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000999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汲取历代家训精华,树立当代家庭新风。
◎历代家长智慧的结晶,现代家庭教育的宝鉴。
内容提要
家训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本书从中国历代家训中精选、节录了100多篇文章,按照作者简介、内容提要、原文、注释、译文的体例编辑成书。所选篇目多系名人名作,内容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读书作文、待人接物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历代一百多位有成就的家长智慧的灵光和丰富的教子经验。
本书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工具书随时参阅,作为每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读物阅读借鉴。
目录
作者介绍
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文化、教育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在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的书籍有《法门寺传奇》《教育均衡论》《中国家训经典》等50多部(本)。参与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撰写、统稿,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09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011年3月被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特殊津贴。2012年12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文摘
序言
这本名为《中华家风的传承与当代价值》的著作,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细腻地描绘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理念的演变轨迹。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特点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先秦时期的“孝悌”之风,到宋明理学对家庭伦理的重塑,再到近现代社会转型期家教观念的碰撞与融合,逻辑清晰,论证严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地域性家风差异的探讨,揭示了江南文化与北方文化在子教方面的细微差别,这种兼具宏观视野与微观洞察的叙事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家教”这一复杂命题的理解。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对文化基因的深度溯源,让我得以重新审视那些看似陈旧却蕴含着生命力的家庭教育智慧。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古老的书房和庭院之中,感受着先人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与言传身教的力量。书中的案例选取恰到好处,既有帝王将相的家训,也有寻常百姓的教子故事,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生活土壤之中,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评分坦白说,初捧《东方教子心法》,我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手册,没想到它却以一种近乎散文诗的笔触,讲述了关于“人师”的艺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纠缠于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聚焦于“日常瞬间”中的教育契机。作者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景——父亲在田间地头的一个眼神,母亲在灶台旁的一句叮咛,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教育内涵。语言风格极其优美,行文间流淌着一种温润而坚定的力量,读起来让人心头一暖,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的导读,引导读者去发现,教育的本质并非高深的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浸润与感染。尤其书中关于“仪式感”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它提醒我们,即便是最简单的家庭活动,若能融入敬畏与专注,便能成为滋养心性的沃土。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教育从课堂和说教中解放出来,使其回归到家庭的烟火气和人伦的真挚情感之中。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望子成龙的另一面》,那便是“反思”。这本书的论述角度极其犀利和批判性,它直面了中国式教育中那些潜在的焦虑与异化现象。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了过度强调“成功学”和“望子成龙”背后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对个体自由的压抑、对精神世界的忽视,乃至于亲子关系的紧张化。它的行文风格是那种典型的思辨型写作,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冷静观察和尖锐质问,读后让人不得不拍案叫绝,同时也深感警醒。书中对“成就焦虑”的心理分析尤为深刻,它不仅指出了问题,更尝试去追溯这种焦虑的文化根源,将个体的困境与群体的心理脉络联系起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它像一面镜子,强迫我们审视自己教育行为的初衷和潜在的伤害。对于那些深陷“鸡娃”漩涡的家长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呼唤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教育观,即尊重孩子作为“人”的完整性,而非仅仅将其视为“未来成就”的载体。
评分《耕耘者手记:现代家庭教育的实践地图》这本书的结构和内容组织,简直就是一本为现代忙碌父母量身定制的操作指南,但它的“操作性”建立在对现代生活节奏的深刻理解之上。这本书的风格是极其务实和系统化的,没有过多抒情,而是用清晰的框架和详实的数据来支撑其观点。全书被巧妙地划分为“时间管理与亲子陪伴”、“情绪劳动与有效沟通”、“科技使用与界限设立”等几个核心板块,每个板块下都提供了可立即上手的具体策略和工具。我特别欣赏它提出的“微效能陪伴”概念,即承认现代父母时间碎片化,转而强调在有限时间内如何最大化亲子互动的质量,这比空洞地呼吁“多花时间”要实际得多。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非常贴近当代城市家庭的真实场景,无论是学业压力还是电子产品带来的挑战,作者都能给出既有人文关怀又不失科学依据的建议。对于希望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平衡点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实用的工具箱,是兼具理论深度和应用价值的典范之作。
评分读完《静水流深:传统文化中的育儿哲学》,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宁静与超脱。这本书的文字表达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哲学的思辨性,仿佛作者是一位深谙东方美学的智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它不像现代教育学著作那样追逐最新的理论风向,而是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如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在育儿中的体现。书中对“养性”的阐述尤其引人深思,它强调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孩子自然淳朴的本性,而非刻意雕琢外在的才华。作者的语言有一种韵律感和层次感,善用譬喻和典故,使抽象的哲学理念变得具体可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松弛与内观,它让我从对外部世界各种“标准答案”的追逐中抽离出来,转而关注孩子内在的“气象”与“根基”。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沉静的力量,它不急于改变什么,只是静静地展示了另一种看待“教养”的可能:顺应天性,静待花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