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京师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亲子沟通与儿童的学业成就
定价:32.00元
售价:16.0元,便宜16.0元,折扣50
作者:池丽萍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3031622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亲子沟通指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增强情感联系或解决问题等目的的过程。本书从家庭系统中寻找儿童在校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以系统论思想为基础建构起一个“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提出家庭中的亲子沟通是儿童学业表现的有效预测因素,甚至影响因素。家庭中的亲子沟通、问题解决中的亲子沟通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指导可以有效预测或影响儿童的学业。这对我们重新理解亲子沟通和家庭教育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有启发意义。
目录
章 儿童学业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一、学习的建构性质与亲子沟通
二、亲子沟通与儿童学业的关系
三、学业成就及其家庭成因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以往亲子沟通研究存在的“问题”
二、有待研究的问题s
三、研究思路和框架s
第三章 亲子沟通的理论建构和工具编制
一、寻找新的视角:理论建构
二、为理论模型提供载体:量表编制
三、检验亲子沟通的三层次模型及工具:量表预测
四、用模型描述亲子沟通现状:正式施测
五、小结
第四章 学业成就的代际传递及亲子沟通的中介作用
一、学业成就是否“代际传递”:量的研究s
二、优差生亲子沟通的比较:质的研究
三、亲子沟通影响儿童学业成就
四、小结
……
第六章 用亲子沟通解读儿童的学业成就
附录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研究成果,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前几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们理解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从学龄前到青春期早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这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紧接着,核心章节深入探讨了亲子沟通中的“冲突管理”与“积极强化”策略。我注意到书中大量引用了最新的神经科学对亲子依恋的研究,这为传统的教育理念注入了新的科学血液。例如,书中关于“压力荷尔蒙”对学习记忆区的影响分析,让我对如何营造一个低焦虑学习环境有了更科学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回避北京地区特有的“精英教育焦虑”问题,而是直面这种焦虑,并试图提供一个平衡点——既不放弃对高标准的追求,也不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种平衡感,是许多同类书籍所缺乏的,往往要么过于强调放松教育,要么过于推崇高压竞争。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务实的中间地带。
评分我个人认为,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部社会观察报告与实践手册的完美结合体。它细致地剖析了现代城市家庭中,尤其是在高竞争环境中,亲子关系是如何被“学业成就”这一目标所异化,以及如何将这种关系重塑为相互滋养的伙伴关系。书中有一段关于“有效赞美”的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它清晰区分了“关注努力”与“关注结果”赞美的长期效应差异,并提供了大量的句式模板供读者模仿和练习。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是教科书式的理论无法给予的。最让我赞叹的是,它没有提供万能的“解药”,而是强调“个性化适配”。作者多次提醒读者,每个家庭都有其独特的互动模式和文化背景,核心在于理解自己的孩子,并根据书中的框架,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沟通策略。这本书提供的是“地图”和“指南针”,而不是“载具”,真正教会我们如何自己航行在复杂的教育海洋中。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像与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资深教育心理学家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咨询。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充满了对父母困境的理解和同情。我发现其中关于“非语言沟通”的章节尤其具有启发性。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了,但书中通过图表分析了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潜意识信息,揭示了我们实际上传达的“不耐烦”或“失望”。这迫使我开始审视自己在家庭交流中的“真实信号”。此外,书中对“学业倦怠”的预防性干预措施描述得非常详细,它不仅关注结果(成绩下滑),更关注过程(动机丧失)。它强调将家庭作业时间转化为“共同探索时间”,而不是“监督和检查时间”,这是一个巨大的思维转变。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列表也相当详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让人对书中所述观点的可靠性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亲子关系如何影响孩子的学习有很浓厚的兴趣。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找到一些更深入的见解。首先,我得说,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温暖而又不失专业的色调,让人感觉内容会非常扎实。从目录上看,它涵盖了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到具体的亲子沟通技巧,脉络非常清晰。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将北京特有的教育文化背景融入到理论分析中,这会提供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毕竟,京城地区的教育竞争压力和家庭结构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探讨这些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会更有现实指导意义。我猜测书中会有大量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的案例分析,比如“鸡娃”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构建健康的亲子学习联盟,而不是简单的压力传递。如果能提供一些实操性强、可立即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建议,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真正的学业成就不仅仅是分数上的体现,更是孩子心理健康、自主学习能力和幸福感培养的综合结果。期待书中能揭示一些不那么直白,但却至关重要的家庭互动模式对长期发展的影响。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初稿(假设我提前看到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和富有洞察力。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干巴巴地堆砌理论,而是巧妙地将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与日常家庭场景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关于“共情式倾听”那一部分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书中详细描述了当孩子在学校遇到挫折时,家长常见的几种无效回应方式,并给出了基于积极心理学原理的替代方案。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学业成就”定义的多维度拓展,它跳出了传统只看考试成绩的狭隘框架,强调了元认知能力、抗逆力和学习动机的重要性。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侧重点。此外,书中对“代际期望传递”的分析也极其到位,很多我们自认为的“爱与关心”,在孩子那里可能被解读成了沉重的负担。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家庭沟通“诊断工具”,帮助父母识别自己无意中制造的沟通障碍,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易近人,阅读过程流畅,即使是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也能通过生动的比喻被轻松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