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附小的老师对家长说(附小七彩教育成果丛书) |
| 作者 | 郑瑞芳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0205236 |
| 出版日期 | 2015-04-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这本书是附小多年来家校合作经验的总结,更是基于几千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家长关心、困惑的问题给出的沟通指南。 本书在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入学,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何与老师互动方面提供了很多实在的建议。 家长多了解一点,孩子就能更快乐地度过人生中重要的六年。 |
| 作者简介 | |
| 郑瑞芳,特级教师,1981年毕业分配到附小,1995年10月至1997年3月曾公派日本留学。2003年11月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曾荣获“全国德育管理先进个人”、“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师德标兵”等19项荣誉称号。主编学校素质教育丛书、七彩教育丛书及教材近50本;在*、市级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20余篇;主持教学、科研课题研究8项,撰写各级获奖论文10余篇;接受*报纸、杂志及网络等专访报道10余次。近年来应邀为全国10余个省、市来京培训校长做讲座40余次;多次带领老师为“牵手校”送课,利用暑期赴外地义务支教,为当地校长做培训;代表学校在市、区级大会做典型发言近30次。 |
| 目录 | |
| 学前阶段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孩子是否需要上学前班? 家长怎么对待老师反映的孩子的问题? 男孩子的家长怎么陪孩子一起玩儿? 和女儿一起玩儿什么亲子游戏? 孩子学习时坐不住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孩子胆小怎么办 ?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孩子不爱说话怎么办? 低年级段 孩子上学不能按时起床怎么办? 孩子上学时常忘带学习用具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低年级孩子放学回家该做什么? 孩子对数学学习有障碍怎么办? 孩子背不下古诗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爱玩? 孩子是否需要报课外班? 孩子不爱收拾学具怎么办? 怎样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习惯? 孩子太顽皮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阳光的性格? 孩子反复涂抹,字写得不好怎么办? 孩子撒谎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持之以恒的品质? 孩子信老师不信家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不一样怎么办? 孩子回家告状怎么办? 孩子占有欲强,不会分享怎么办? 孩子放学回家总看电视怎么办? 孩子不愿意洗澡怎么办? 孩子总爱问为什么怎么办? 如何避免孩子在公共场合让家长尴尬? 孩子要养宠物怎么办? 孩子“圈养”还是“散养”? 孩子一个爱好特长都没有,家长怎么办? 中年级段 奥数有必要学吗? 孩子不喜欢背英语单词怎么办? 如何兼顾孩子的学业与特长? 孩子学英语该不该报英语班? 孩子写完作业不爱检查怎么办? 孩子做事马马虎虎怎么办? 孩子不爱动脑筋怎么办? 孩子犯错误还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怎么办? 如何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 孩子不能承受挫折怎么办? 该不该让孩子做家务? 孩子课上抢着发言没被叫到不开心怎么办? 怎样帮助孩子提高体能? 孩子不爱写作文怎么办? 高年级段 男孩子缺乏阳刚之气怎么办? 孩子过于爱看书但无法自控怎么办? 孩子上课不爱发言怎么办? 孩子乱花零用钱怎么办? 家长辅导不了孩子的学习怎么办? 孩子知道的比家长多怎么办? 如何正确处理男女生之间的关系? 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意见不一致怎么办? 孩子好心办“错事”怎么办? 孩子愿自主学习、不愿让家长管,怎么办? 孩子做事磨蹭怎么办? 如何让孩子阅读经典名著? 如何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 孩子学习负担重、压力大怎么办? 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怎么办? 孩子偏科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家长怎样和孩子做朋友? 如何让孩子适应中学生活? 小学阶段 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 怎样让孩子爱学数学、学好数学? 孩子不爱写家庭作业怎么办? 如何让成绩落后的孩子也能快乐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孩子只会说不会写怎么办? 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 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孩子过于任性怎么办?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孩子爱攀比家长怎么办? 孩子在学校老丢东西怎么办? 孩子迷恋电子产品怎么办? 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需要家长陪伴怎么办? 孩子不懂得关心家长怎么办? 孩子之间出现矛盾,家长如何处理? 孩子犯错误,家长是否可以惩罚? 当家长对老师不满意时怎么办?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 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总与别人发生冲突怎么办? 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读物?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看起来像是关于小学教育和家校沟通的实践指导,名字挺直白的,让人想起当年我们自己上小学时,老师们和家长之间那种既正式又带着点微妙距离感的交流场景。我记得那时候,家长会就是老师们展示学生成绩和行为的场合,老师们在台上讲,家长们在下面默默记着重点,偶尔有几个积极的家长会提问。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现在这种“附小”背景下,学校如何更有效地构建与家长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通知和要求上,那价值就很高了。尤其是在如今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的当下,老师们如何将学校的教育理念,比如书名里的“七彩教育成果”,转化为家长可以理解并支持的日常行动指南,这中间的桥梁搭建至关重要。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展示那些成功的家校互动模式,比如如何通过定期的非正式沟通、共同参与的项目活动,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伙伴,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或者仅仅是成绩的关注者。期待它能揭示出,在优质的小学教育中,老师的智慧和家长的理解是如何互相成就的。
评分我对“七彩教育成果丛书”这个系列名非常感兴趣,它暗示了一种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教育理想。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向家长展示这些“成果”往往是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因为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往往是硬指标,而艺术、品德、实践能力这些“彩色的果实”则难以量化和直观呈现。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创新的展示方法,比如通过数字故事板、主题作品集或者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让家长“看见”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听老师“说教”,那无疑是走在了时代前沿。毕竟,现在的家长更习惯于视觉化的信息接收。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鼓励老师们成为孩子成长的“策展人”,而不是简单的“报告员”,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家长们为孩子在非学术领域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骄傲和满足。
评分从出版社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背景通常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会带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研究基础,而非纯粹的经验分享。这就让人对《附小的老师对家长说》这本书的期待更高了。它不应该只停留在“要对家长好一点”“多沟通”这种泛泛而谈的建议上,而是应该深入剖析附小这种精英化教育环境下的特殊挑战。例如,面对家长群体中可能存在的过度焦虑和“鸡娃”现象,老师们应该如何既维护学校的教育原则,又温和地引导家长调整心态?这种平衡的艺术,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尤其难能可贵。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家长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与强势干预型家长沟通,如何激活内向沉默型家长的参与热情。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结构化的沟通框架,让老师们可以按图索骥地处理复杂的家校关系,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指南,更像是一部实战手册。
评分说到底,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应该在于赋能老师,让他们在与家长的互动中,能够更自信、更有效、更有温度地表达自己的专业判断。很多老师在面对家长的质疑或不理解时,会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工具而感到无力和挫败。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将学校的教育理念,那些宏大的“七彩教育”目标,分解成家长可以在家里轻松配合的小步骤。这需要一种极强的共情能力,老师必须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家长工作生活的压力、教育背景的差异,以及他们对孩子未来的朴素期望。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拉着年轻老师的手,耐心地讲解每一个沟通场景中的“潜台词”和“最佳回应”,帮助他们建立起与家长之间基于尊重和平等的伙伴关系,那么这本书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一本普通的业务学习书籍,它关乎每一位老师的职业幸福感和教育实践的最终成效。
评分读到这个标题,我立刻联想到了我自己的求学时代,那时候的老师形象总是带着一种神圣感,他们的话语权几乎不容置疑。但现在不同了,教育理念在不断迭代,家长们受到的信息也更多,对教育的期望值也水涨船高。所以,一本名为《附小的老师对家长说》的书,如果能站在一个非常务实且富有同理心的角度去撰写,相信会引起很大共鸣。我特别好奇的是,书中是否探讨了“七彩教育”的具体内涵?它是不是涵盖了学科知识之外的艺术、体育、情商培养等方面?如果是这样,那么老师向家长阐述这些“成果”时,需要一套非常巧妙的语言体系,既要体现出专业性,又不能显得高高在上。毕竟,家长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家孩子的具体进步和成长轨迹。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翻译”的技巧,帮助老师们把复杂的教育理论转化为家长能够感同身受的场景描述,比如“您看孩子上周在解决小组合作问题时展现出的耐心,这正是我们艺术项目培养的情商体现”,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