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妈妈是孩子的工程师——父母教育的智慧和艺术(现代家教丛书3)
定价:24.00元
作者:张健鹏,胡足青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8020351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每个不成才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位失败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可有很多不懂教育的母亲。
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命运。决定母亲素质的因素不只是和学历,而是爱心和教育艺术。
孩子是父母给社会的终产品,一个的孩子就是父母成功的作品。你可以选择不生孩子,但一旦有了孩子,你就别无选择,只有负责到底!为了孩子,我们可以做一切,为什么不能读一本书呢?
目录
辑 母亲的榜样
自律
“CEO”的故事
狠心的妈妈
精致生活
我母亲选择的生活
看不见的爱
膝下有黄金
珍贵的爱
未上锁的门
苦糖
藏羚羊跪拜
母亲
另一个儿子
总有可爱之处
将心比心
体会爱心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与工作斗争的人
流泪的故事
捐一个徽笑
第二辑 父亲的教育
一段回家的旅程
你试过走另一条路吗
父女对话
过失与责任
乐在奋斗中
深恩
爸爸的电报加
擦皮鞋的小伙计
放回去,孩子
“舐犊”的理性
爱因斯坦的镜子
你要帮我吗
一枚别针
好的礼物
煮沸的水与冷却的铁
用上所有的力量
了不起的父亲
坏脾气与钉子的故事
天使的吻痕
不当差的天使走了
第三辑 教育的艺术
四块糖
特级教师
爱的神奇
老师的眼泪
门的悬念
左手与右手
美丽的歧视
播种希望的日子
利息
该低头时就低头
细节与结论
不要等到比原来还少
说“不”的勇气
打翻的牛奶
丑陋的鸡
咬过的汉堡包
后一课
美国素质教育故事
超级思维
升空的气球
生命的价值
学无止境
第四辑 教育的方式
母亲的较量
分苹果的故事
咆哮与温柔
卖鸡蛋的小学生
人生好的教育
再富也要“穷孩子”
外公是总统
师者如斯
放飞一只蝴蝶
苏珊的帽子
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
绅士风度
鸡毛蒜皮
花季之问
生命中的大石块
出人意料的遗嘱
人生课
做贼心虚
谁错了
仇人帮忙
神奇的鹅卵石
第五辑 教育的误区
答案
绕开真实
摆正期望的天平
溺爱意味着什么
遗憾
船王与儿子
财主家的少爷
抄写
一个无赖的培养过程
贫穷
鸡为什么飞不高
猫头鹰和它的孩子
我爱你,可是我不敢说
位置
补脑
教子
追随梦想
第六辑 成功的秘诀
天才的“基因”是什么
成功者的课
为生活设定目标
永远都要坐前排
吃必要的苦
要活在巨大的希望中
成功
一个秘诀
永不退缩的林肯总统
成功的法则
试题的秘密
倒过来试试
改变
敢不敢大声说话
真实的高度
富乌鸦
果断
大器之材
砌墙工人的命运
另起一行
没有人会带你去钓鱼
蔷薇的启示
水牛和阳雀
第七辑 美丽的心灵
美好的礼物
母亲的贺卡
美丽的吻
永生的眼睛
骆驼妈妈
爱的考核
一束白色的栀子花
风雨中的菊花
爱之链
第六只戒指
母爱无言
好的报酮
给警察的诗
太太,你很有钱吗
第八辑 孩子的智慧
花开为凋谢
幼稚的真理
一个低智商的孩子
计谋
地图的另一面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环境
捧着空花盆的孩子
理解
块钱的故事
美金的价值
小约翰想要一辆自行车
是谁赢得巨额奖金
子为吾师
溜溜球原理
聪明的报童
苹果里的星星
傻孩子
动脑的结果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活力的色调搭配,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踏实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简洁的排版,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直奔主题,让人一眼就能捕捉到它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内页的纸张质感也出乎意料地好,油墨印制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装订工艺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书脊平整,翻页顺滑,完全没有那种廉价书籍容易出现的散页或折痕问题。要知道,对于一本承载着如此重要主题的书籍来说,良好的物理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尊重读者的表现。书本的尺寸也掌握得恰到好处,既方便携带,又保证了阅读时的视野开阔。这种对细节的打磨,无疑提升了整体的阅读价值,让人忍不住想多翻阅几遍,细细品味每一个字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显得格外有品味。
评分初读此书,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手术刀般精准的洞察力所吸引。她对于儿童成长阶段中那些微妙的心理变化,描绘得入木三分,简直就像是把我自家孩子日常生活中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小情绪,一股脑地给解构了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习惯于用成人的逻辑去揣测孩子的心思,结果往往是南辕北辙。这本书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教会我们如何“退回”到孩子的世界里,用他们的频率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那几个章节,作者提出的“情绪接纳与引导”的策略,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具体到场景的对话脚本和应对流程。我试着用其中一种方法处理了我家孩子上周发的那次无名火,效果立竿见影,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让人由衷赞叹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将复杂的育儿理论,转化成日常生活中随手可用的工具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一开始有点让我感到意外,因为它远比我想象中要“硬核”一些。它没有采用那种过度温情脉脉、或者说教意味太浓的叙事腔调,反而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严谨和逻辑性。但这种“硬”恰恰是它最可贵的地方——它拒绝提供廉价的安慰剂,而是直面教育中的核心矛盾与困境。作者的论述体系非常完整,从早期依恋模式的建立,到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危机,每个阶段的论述都建立在前一阶段坚实的基础上。我特别欣赏它在引用外部研究成果时的审慎态度,数据和案例的结合运用,使得整本书的论证过程充满了说服力,丝毫没有哗众取宠之嫌。读这本书,更像是在进行一场高强度的思维训练,它挑战了我们固有的教育定势,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和责任边界。对于那些追求深度思考的家长来说,这无疑是一剂极佳的“清醒剂”。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艺术”层面的探讨。我们常说教育需要“艺术”,但往往不知道这个艺术具体指的是什么。这本书巧妙地将“技术”的精确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结合起来,阐述了如何在一套科学的框架内,去培养孩子的独特个性和创造力。它没有要求我们把孩子塑造成任何预设的模板,反而极力主张发掘潜能,尊重差异。在关于兴趣培养的部分,作者的见解非常独到,她强调的不是“学会什么技能”,而是“如何保持探索的热情”。我体会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可能不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而是点燃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持续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真正能陪伴孩子一生的财富。读完这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孩子兴趣的干预程度,并决定给予他更多的自由试错空间,这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放手。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平均分配篇幅给各个年龄段,而是根据当前社会环境下父母最容易感到困惑的节点,进行了重点突破和深度挖掘。例如,在处理家庭关系动态变化时,作者提出的“角色重塑”理论,对我触动极大。很多家庭教育问题,追根究底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的能量错位导致的。书中详细分析了当孩子出生后,夫妻双方如何在新的身份下调整自我定位,以及如何维护一个稳固、和谐的家庭核心。这种宏观的视角,把教育问题从“孩子自身”扩大到了“整个家庭系统”,让读者明白,教育不是单方面的灌输,而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员参与的生态工程。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对孩子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对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定位,这种内观的收获,价值无与伦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