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得远的中国小屁孩
3岁,185天,途径12个国家去北极看熊;5岁,146天,纵穿南美洲去南极看企鹅。辛巴是迄今为止年龄小走得远的一个中国小屁孩。
★一起启发年轻父母的轰动事件
同多数中国父母不同的是,老极并没有过早地把孩子送入课堂和束缚在课本里,他将儿子辛巴引向自然,让他带着好奇与兴奋,去阅读大自然这本厚重之书。因为孩子能新奇地看见我们看不见的色彩,能本能地领悟到我们早已遗忘的真理。
★一次革新理念的世界探索
有些中国家长,过早得给孩子灌输知识,却漠视和掩盖了儿童早期对求知的欲望。年轻父母和孩子都处在各自心智好的阶段,辛巴一家的环球之旅世人证明:大人的智慧与孩子的天真之间,应该通过回归自然、感知世界,来进行美好、和谐的对等交流。
★一种多元教育的价值思考
辛巴一家的传奇旅行经历将会启发中国年轻父母们更加用心地去陪伴童年时期的孩子,激励他们敢于打破固定的生活模式,去寻找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对于那些想要引导孩子的父母而言,“知道”远不及“感觉”的一半重要。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游记,记录了作者老极带着妻子小猪、儿子辛巴,途径20国进行环球旅行的全部过程。
为了好好陪伴孩子,热爱旅行的老极夫妇从2014年11月开始,也就是辛巴3岁的时候起,一家人骑着三轮摩托车出发,历时185天,途径12个国家来到了白色世界北极看熊;又在2016 年11月开始,辛巴5岁的时候,一家人再次出发,历时146天,纵穿整个南美洲,越过千年寒冰到达无限冷冻的南极圈看企鹅。这一路之上,每一次挑战、每一回喜悦、每一个问题、每一份收获都是无法预料并且真实发生过。
书中聚焦中国儿童教育的误区,通过带孩子环球旅行这种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真实展现了辛巴在旅行当中的见闻和成长,特别探索了旅行对于处在早教期儿童成长的意义,深度启发了中国父母对于教育模式、与孩子相处方式的思考。
老极,本名徐承华,国内外知名行者,纪录片导演,环保人士。因为喜欢极限运动,被大家称呼为老极。曾获得第十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背包客(2015)、第七届中国当代徐霞客(2017)、班夫国际电影节中国首位探险家等称号。作者根据自己携妻带子行走南北极的真实经历,拍摄成16 集大型纪录片《别叫我宝贝》、15 集《南极学前班》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先后播出。
由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制作成大型纪录片《别叫我宝贝》(16集)、《南极学前班》(15集),万众瞩目,也引起中国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思考。
《鲁豫有约》栏目以“世界那么大,如何去看看”为主题专访老极,掀起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观察世界、倾听自然的话题浪潮。
老极一家的传奇经历被网易、新浪、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BBC、路透社等国内外大量媒体一夜之间以头条和大版面形式密集披露后,瞬间燃爆大江南北,引起了成千上万的年轻父母极大的关注。
小辛巴在中国同龄的孩子当中无疑是幸运的,小小年纪就能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开始读大自然这本厚重的书。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也开始读大自然这本够您读一辈子的大书。
奚志农 野生动物摄影师、中国首位用影像将滇金丝猴和可可西里藏羚羊危机状况公之于众的人。
一旦生儿育女,就会不知不觉成为孩子的奴隶,但老极为众人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奴隶形态,那就是“我也是孩子啊”!于是,他的妻子默默地带着两个“小朋友”周游了世界。
杨柳松 探险家。曾77 天孤身探索北方的空地大羌塘无人区,多次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一个富有担当的爸爸,一个娴淑达理的妈妈,一个满眼好奇的儿子。这个疯狂的家庭在途经20 国前往南北极的路上,花式跳水般地成长,很多特别的故事就在书中。
梁子 独立纪录片导演。中国首位深入非洲神秘原始部落的行者,对越反击战战地女记者。
自信、独立的小猪美女从勇敢地挣脱束缚去追寻爱情,又在旅途中学习着如何去教育引导孩子,这些故事让妈妈们都会有所借鉴。经常听人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可我想说:“女本刚强,为母更强”。
罗静 登山家。已登顶全球13 座海拔8000 米以上的雪山,华人女性首登海拔8611 米乔戈里峰。
大男孩老极爱做梦,他曾兴奋地对我说:要带着妻子孩子去世界三极。很快,他开始了一切源于热爱的行动,而且比当初的梦想更加的奇妙。愿他们一直在路上,也愿我们一直有憧憬。
钱海英 跑者。班夫山地电影节、国际海洋电影节之中国区策展人。
第一章:出发前
我,长发飘飘,一路仗剑走天涯 / 003
我俩,一个人行走很孤独,有你真好 / 007
我仨,原本是“铁钉”一族,可上天偏偏塞给我一个辛巴 / 008
趁你还小,趁我们未老,我们满世界去野吧 / 010
第二章:老挝
骑着风一般的三轮摩托车,进入龟速慢世界 / 015
琅勃拉邦,吃几只蝗虫再上路 / 018
遇见你们真好!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行者 / 020
四千美岛,小辛巴遇上了同一频率的法国小“老驴” / 024
第三章:柬埔寨
过呀过不去的边境 / 029
前路受阻时,辛巴是我们的大福星 / 031
吴哥窟里,我们记住了高棉的微笑 / 033
心生呼啸,带着异国的穷孩子一路狂欢 / 037
别开枪!我们在冲关大逃亡 / 042
第四章:泰国
清迈,小城故事多,听我来说一说 / 044
见过后院的小象,吓哭了的辛巴从此不要骑大象 / 046
辛巴生病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提前发生了 / 051
第五章:缅甸
没错!缅甸男人都爱穿裙子 / 054
国宝大师为辛巴专场演出木偶戏 / 056
致敬!墓碑永远向着中国的远征军战士 / 059
第六章:斯里兰卡
艺高人胆大,开着斯里兰卡国粹“突突车”闯荡贾夫纳 / 063
误入“黑帮”集结地,谁敢跟我尬段钢管舞 / 067
那些年震撼我灵魂的音乐 / 070
相爱的一家人在一起,每一天都是过新年 / 073
过把瘾!当了一回“五星级”黑司机 / 075
在高山火车上,辛巴上演了一出“小小铁道游击队” / 078
第七章:伊朗
有趣的德黑兰街头 / 081
被伊朗男子连亲三口,因为我是中国人 / 083
轻轻掀开伊朗人神秘的面纱 / 085
上天把美好的面容都给了库尔德的孩子们 / 087
祝你好运!即将奔赴战场的库尔德战士 / 092
第八章:亚美尼亚
《圣经》里说的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到了 / 095
踏上满是洞穴的山头 / 097
穴居人归来 / 101
教堂里,辛巴干了件漂亮的事 / 103
来!干掉这杯战斗民族的“夺命”伏特加 / 105
第九章:阿塞拜疆
纳卡,走进不被世人所知的地方 / 108
开火!我们是纳卡少年游击队 / 111
活着的废墟,活着的希望 / 113
第十章:格鲁吉亚
行走在普罗米修斯被囚禁的雪山上 / 115
爸爸是登山家,辛巴是登山“坐”家 / 118
我的登山往事 / 120
卡兹别克真速度,“屁降”下山呼呼呼 / 124
第十一章:土耳其
飞翔吧!有一种情结叫“宫崎骏” / 126
让热气球飞,我们看到了世界多彩的面孔 / 129
第十二章:俄罗斯
禁止入境!俄罗斯真的不相信眼泪 / 134
不放弃!万千朋友一直跟随我们在路上 / 137
上天为诚实的人打开了最后一扇窗 / 138
第十三章:北极
我们不是做梦,我们真的到了北极 / 142
最好客的北极原住民,最难吃的晚餐 / 147
辛巴在极地冰湖里钓鱼,从此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 149
蒸完80℃桑拿,再去零下20℃雪地里玩“裸奔”,作死 / 153
快看,那是圣诞老人的大麋鹿 / 155
极地尽头,永不消失的北极熊 / 158
第十四章:北极归来
从地球顶端归来,我们已成“网红” / 165
我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 167
辛巴,快去告诉你爸爸,你想去南极看企鹅 / 169
第十五章:厄瓜多尔
在印第安人最接地气的集市上看花了眼 / 172
辛巴鼓励我,一块儿去巴尼奥斯几百米宽的大峡谷上空滑行 / 175
在达尔文和上帝分手的地方,看到了巨龟、怪兽和大鸟 / 178
因为穷,在加拉帕戈斯只能天天都吃大龙虾 / 181
夜夜新郎的象龟大王和它的八百子孙 / 184
父子双双潜海去。鲨鱼!鲨鱼!鲨鱼 / 187
第十六章:秘鲁
库斯科,一座来了就想走,走了就想回的印加古城 / 191
向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致敬 / 193
狂风暴雨中,安第斯山脉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 195
骑着摩托车终于找到了躲在云中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 198
潜伏在亚马孙雨林里的九种危险 / 203
热带雨林大冒险 / 206
胆肥了,小屁孩竟敢用手抓凯门鳄 / 209
丛林里,小辛巴受苦受难记 / 213
恶魔食人鱼,辛巴要钓的就是你 / 215
第十七章:玻利维亚
辛巴母子和羊驼母子,相偎相依在雪山草甸上 / 219
来到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首都拉巴斯 / 222
女巫,女巫,给我们算一算未来吧 / 224
兴趣是好老师,讲讲无师自通的小小摄影师 / 228
走在乌尤尼的高原上,回眸拉萨往事 / 232
因为爱你,我要和你来天空之镜看看世界的倒影 / 235
第十八章:智利
旅行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小偷和大盗贼 / 240
一顿彼此温暖彼此照亮的年夜饭 / 243
复活节岛,千尊巨像千年的谜 / 245
别惹我!“坏小孩”辛巴斗殴记 / 249
五岁老驴,五天徒步巴塔哥尼亚高原 / 251
第十九章:阿根廷
乌斯怀亚,在世界最尽头的城市享受阅读时光 / 256
五岁辛巴,想拿越过南极圈的船票不容易 / 259
和辛巴谈谈死亡那点事 / 262
第二十章:南极
呜呜呜,启航吧!跨过千年寒冰,前往无限冷冻的南极圈 / 265
德雷克海峡请高抬贵手,不然我要跳海 / 266
密密麻麻的萌物出现了,辛巴开心得手足无措 / 270
南极冰泳,我来为中国人争个光 / 273
偶像沙克尔顿,一个永远不会降下旗帜的人 / 275
在极地工作45年的动物学家,为辛巴讲动物的故事 / 280
最小到达南极的中国人有话说 / 283
从装帧设计和排版上看,这本书的质感也令人赞赏,它体现了一种对阅读体验本身的尊重。每一页的留白、字体的选择,都烘托出一种沉静而有质感的氛围,让人愿意放慢速度,去细细品味每一个段落。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试图用宏大的叙事来压倒读者,而是通过无数个微小的、可以被复制的“生活切片”来打动人。老极的语言风格在不同场景下表现出极佳的适应性,在描述壮丽的自然景观时,文字变得开阔而富有史诗感;而在描绘与当地人交流的温馨时刻,笔触又变得亲昵而富有温度。这种“可塑性”使得阅读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仿佛你在跟随一个高明的导演,他知道何时该用广角镜头,何时又该用特写,一切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感觉读完后,不仅是眼睛被满足了,灵魂也被温柔地梳理了一遍。
评分作为一名经常为行程规划感到头疼的“计划控”,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启发在于“放下”。老极的旅行哲学明显倾向于随遇而安,他似乎总是能将那些突发状况化解为旅程中意想不到的惊喜。这种随性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他对未知环境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对家庭成员的充分信任之上。这种“即兴”的生活态度,通过他的文字被感染力十足地传达出来,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被行程表束缚太多的旅行方式。书中的插图(或者说影像记录)也极其关键,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配角,更是强有力的佐证,那种光影的捕捉和构图的选择,都体现了作者不俗的审美功底,让文字的想象得到了完美的落地和延伸。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断舍离”,卸下了对完美的执念,专注于当下的体验。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感极其出色,有一种电影蒙太奇般的流畅和层次感。老极似乎非常懂得如何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线,即便是平淡的过渡期,也能通过巧妙的视角转换和富有画面感的描述,让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他对于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观察,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猎奇,而是带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尊重,让你感觉他不是一个“游客”,更像是一个暂时的“融入者”。我特别喜欢他处理文化冲突和语言障碍时的那种幽默和智慧,既展示了旅途中的小挫折,又巧妙地将其升华为人与人之间共通情感的证明。这种叙事功力,让这本书读起来完全不像一本传统的游记,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散文集。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新的情绪体验,时而是开怀大笑,时而又是陷入沉思,这种情绪上的张弛有度,是很多游记望尘莫及的。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非常真实地展示了“带娃旅行”的酸甜苦辣,但老极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没有将孩子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旅行伴侣,而是将他成长过程中那些真实的懵懂、好奇甚至是小小的任性,都毫无保留地记录下来。这种坦诚,让那些正在考虑带孩子出远门的父母们感到极大的共鸣和慰藉——原来,我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挑战。老极处理这些“育儿小插曲”的方式,既有父亲的耐心,又不失幽默感,他将这些时刻转化为家庭关系中更加深厚的纽带。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地理探索的书,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家庭成长百科全书”的侧篇,展现了家庭成员如何在共同面对新环境时,彼此成就,互相扶持,共同构建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回忆库。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和图片组合在一起,简直是为我这种热爱慢节奏旅行的人量身定制的“心灵鸡汤”。老极的笔触带着一种独特的松弛感,完全没有那种急匆匆打卡景点的焦虑,反而更像是在和老友娓娓道来一段精心准备的旅程。尤其是在描绘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瞬间时,总能捕捉到一种微妙的美感,比如清晨薄雾中炊烟升起的那一刻,或者夕阳将远方山峦染成金色的刹那,都通过他的文字和镜头被放大,让人忍不住停下来细细品味生活本身的美好。他记录的不是“我去了哪里”,而是“我在那里感受到了什么”,这种细腻的情感渗透,让读者仿佛也一同呼吸着旅途中的空气,感受着阳光的温度。看着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我甚至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到达目的地,而在于与所爱之人共同经历过程中的那些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感。这种对“在路上”的哲学思考,通过轻松愉快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来,读完后,心头那种被洗涤过的宁静感久久不散,非常治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