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会教孩子吗:是教出来的
定价:25.00元
作者:郑继超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9-01
ISBN:9787801146731
字数:
页码:28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你会教孩子吗:是教出来的》孩子一生的命运其实就掌握在你的手中。为人父母。可贵者在于发展孩子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不怕挫折,勇于挑战,在社会上能尽其才,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终目的。
每个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功,但是成功的定义很广,而且重要的是,孩子必须通过父母亲的正确指导。才能顺利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因此,身为家长的我们,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培养出的孩子,就成为首要条件。
其实,教养本身并不困难,透过专家的成功经验。从了解孩子的特征到顺势引导,甚至给予孩子正确观念的建立等等,都是家长所不可忽略的重点。运用一本实用的教养参考手册,对于家长来说,更显得重要。
内容提要
教育孩子,应该施以爱的教育,一味打骂,将造成孩子顽强固执的偏狭个性。但父母也不能把孩子视同“宝物”,为他做好每一件事。这对他也并无好处,只会造成他的懦弱与依赖,反而害了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的,不要因错误的一句话,毁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让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误了孩子的一生;不要使溺爱,成为孩子一生的绊脚石;让孩子知道,无论如何父母都是深爱他的。
目录
章 学会做个高智商的父母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2.你的语言传递着你的价值观念
3.你是否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
4.改变你的语调敞开你的心扉
5.与孩子讨论比训话更重要
6.不要将孩子推向抵制的边缘
7.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
8.父母的决定要言出必行始终如一
9.不要把孩子逼上梁山
10.不要再向孩子说那些忌语
11.不要强迫孩子做事
12.不要“慷慨”许诺
13.学会创造性地“对付”孩子
14.学会给孩子留点面子
15.不要把谈话引向对立
16.给孩子以成长需要的爱
17.什么时候该说些什么
第二章 让自信陪伴孩子成长
18.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9.不要打击幼儿的自信心
20.不要挖掘温柔的“陷阱”
21.接受鼓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内容
22.怎样锻炼孩子的勇气
23.美国孩子为什么胆大
24.锻炼孩子的勇气对于父母自身的勇气也是个考验
25.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挑战性的运动
26.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磨练
27.要增强孩子对失败的承受力
28.告诉孩子怎样面对挫折
29.不要心痛孩子吃苦
30.怎样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31.怎样帮助孩子延迟满足
32.怎样让孩子玩出名堂
第三章 如何对待孩子的挑衅行为
33.怎样理解孩子的攻击行为
34.孩子为什么会无理取闹
35.为什么孩子把父母的话当耳边风
36.父母要学会从与孩子的冲突中撤离
37.用自然结果法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38.利用自己的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39.孩子当众发难的处理方法
40.用坚决的行动制止孩子的胡闹
41.有时忽视也是一种力量
42.要学会不进行责骂来引导孩子
43.寻找疼爱与规训之间的平衡
44.灌输独立意识摆脱孩子的“纠缠”
第四章 让孩子成为学习高手
第五章 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六章 做父母的基本功
作者介绍
文摘
不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道貌岸然地对孩子进行训导,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企求,当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孩子们到了一定年龄便不愿向父母吐露心事,而只好去和同龄人交流想法。同龄人的经历有限,经验往往肤浅,思想也不成熟,孩子们虽在一起有过所谓更深的交流,但大家都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相对来说并得不到多大的提高,而父母却因不平等的待遇失去了与孩子进行交流、引导的机会,这对孩子的心里发展是一种妨碍和伤害。
父母向孩子敞露内心,表现了对孩子的尊重与依赖,加强了与子女的情感联系。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尤为重要。十几岁的年龄是孩子们的黄金年华,但也是多事之秋,父母与子女间在感情上有这样密切联系的,就容易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少年期容易遇到的问题,而要使孩子顺利成长,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关系是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培养才能获得的。
当孩子开始询问:“爸爸你为什么不高兴?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烦?”之类话的时候,做家长的就应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那么谈多少,怎么谈?如果我们轻易一语搪塞地对孩子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快去玩你的去吧!”那我们可就一下子将孩子对父母那善良而美好的关心推开了!等于将一颗关怀他人的心冷酷无情地挡在门外了!孩子所得到的信息便是父母的事与我无关,凡只要不关我的事,都不要管。这就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就等于公开向孩子传授并灌输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那种自我的腐朽意识和观点。可见这样做的话,日后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去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关心父母了。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亲切,读起来毫无压力,更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探讨育儿的困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兴趣培养”时所持的态度。现在的社会环境总是推崇“赢在起跑线”,恨不得把所有热门的技能都塞给孩子。然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比强行灌输技能重要得多。它剖析了过度干预如何扼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例如,书中有一段分析了在阅读方面,强迫孩子读名著与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喜欢的书籍之间的区别,这个对比非常犀利。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时候是站在“我认为这对你有好处”的角度在规划,而不是站在“你真正想探索什么”的角度去陪伴。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让我对孩子的未来有了更开放的想象,不再执着于世俗眼中的“成功模板”。
评分这本《你会教孩子吗:是教出来的》真是让人读完后深思许久。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于“教育”这个词的重新定义。过去我总觉得教育就是知识的灌输,是分数和成绩的堆砌,但这本书里描绘的图景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场心灵的对话,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场景和案例。比如,关于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挫折,作者不是简单地说“要坚强”,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展示了父母在孩子摔倒后,应该如何恰当地给予支持,既不包办也不冷漠。这种细腻的观察和处理方式,让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产生了深深的反思。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急于给出答案,却忘了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犯错的权利。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视角,让我开始尝试放下“我是对的”的执念,真正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成长。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的本质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慢”得多。它不是一场短跑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持续的投入。尤其是在提到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那部分内容时,作者的论述非常独到。她强调,真正的“教出来”,不是通过强硬的规定或物质奖励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父母言传身教中那种稳定的价值观传递达成的。我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父母很少直接告诉我该做什么,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对朋友的信守承诺,都内化成了我的一部分行为准则。这本书精准地捕捉到了这种“无声的教育”的力量。它鼓励家长要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而不是最严厉的监督者。书中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不张扬,却能渗入心田,让人明白,教育的成功,往往体现在孩子独立面对世界时,那种从容和底气之中。
评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关于“爱与界限”的讨论。很多人认为爱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和付出,但这本书清晰地划出了这条红线:真正的爱,必须包含坚定的界限。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解释了,缺乏界限的爱,实际上是对孩子未来独立生活能力的削弱。她指出,当我们允许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适度的后果时,我们才是在用爱教育他们承担责任。我曾经非常害怕孩子不开心,因此常常妥协,但读完后我明白,暂时的不悦,换来的是长久的成长,这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在。这本书没有给我们提供“轻松育儿”的捷径,相反,它要求父母付出更高的智慧和勇气去设立那些有时会引起孩子反抗的界限,但正是这些界限,构成了孩子安全感和自我约束力的基石。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慈爱”的理解,变得更加坚定和清醒。
评分这本书对我建立家庭教育的“秩序感”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里的秩序感,并非指严格的纪律,而是指家庭内部清晰的角色定位和可预测的互动模式。在处理亲子冲突时,作者提供的策略非常有操作性,不像有些理论那样空泛。她详细描述了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情绪隔离”和“问题聚焦”的技巧。我尝试运用了书中的一个“暂停键”方法,果然收效显著。它教会了我,在双方都处于高压状态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在气头上进行说教。这种结构化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改善了我们家晚餐时的“战火纷飞”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更冷静、更有建设性的对话。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超我预期的理论深度,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教育心理学转化为日常可行的家庭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