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宏章家庭教育 培育孩子的八种习惯:希利尔讲教育
定价:29.80元
作者:(美)希利尔(V.M.Hiller) ,王琼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01
ISBN:97875656090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我们力图培养孩子具备善于观察、精力集中、独自创新、积极主动和睿智灵敏的能力和品质,并且通过训练提升他们思维和行动的敏捷性、让孩子们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双手灵巧、谦恭有礼、体谅他人,*重要的目的是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孩子。
内容提要
此书就学龄前儿童的培育问题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设计了一系列适用于课堂教学及个人培养的课程与练习。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幼师,还是刚刚为人父母的家长都可从中受益。此书的目的是让家长或幼师在培育儿童过程中,积极避免一些孩子常犯的毛病和存在的缺点。例如,孩子可能会多愁善感、娇气柔弱、情绪波动、敏感多疑;甚至,还会打着自由的幌子从而变得放肆无度、对琐碎的小事无理取闹,以及对一些象征意义的事物进行臆想。此书强调儿童的习惯培养与训练、素质的培养和通过训练所获得的各项能力的发展。
目录
基础内容
基础指导
训练条件
训练课程
训练规律
训练方法
道德训练
惩罚
奖励
速度
专注力
基础课程
部分习惯训练
习惯训练的本质
习惯的养成
纠正坏习惯
习惯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服从训练
秩序和整洁性训练
观察训练
模仿训练
联想训练
想象力训练
注意力和专注力训练
更多习惯训练建议
第二部分社交训练
一般礼仪
会话交谈
言语
第三部分讲故事训练
故事的种类
讲故事的方式
故事列表和书单
第四部分肢体训练
健康指数
生长参数表
体育锻炼
第五部分韵律艺术
童谣
儿歌
唱歌游戏
民族舞
歌曲与歌词
第六部分自由玩耍
运动游戏
手工游戏
模仿游戏
无需器械的游戏
需要器械的游戏
第七部分手工训练和职业性培养
手工训练
陶土作品
色彩作品
绘画
折纸与剪纸
结绳作品
特定时期的作品
职业性培养
室内工作
户外工作
第八部分信息知识掌握训练
指导方法
案例课程
独立背诵
测验问题
信息课的大纲
阅读与写作
指导
译者后记
作者介绍
希利尔(V.M.Hillyer),美国杰出教育家,卡尔沃特学校任校长。希利尔创建的小学函授教育体系,即“卡尔沃特学校体系”,惠及世界各地的雇员、领事、军官和传教士的子女。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读者,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平衡“要求”与“理解”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没有一味地强调家长应该扮演的“权威”角色,而是着重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沟通模式。尤其在“责任感培养”这一章节,作者的论述非常深刻:责任感不是惩罚的结果,而是自主选择的体现。我发现自己以往在教育孩子时,很多时候是基于焦虑,急于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本书则引导我慢下来,去看待习惯形成背后的那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教会我,教育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的工程,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值得被看见和肯定。这种强调过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视角,让整本书的基调显得格外温暖和人性化,它让人感觉教育不是一场需要战胜的战斗,而是一场需要陪伴和引导的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读时略显平实,但细品之下,却蕴含着深厚的哲思。它避免了当下教育类书籍中常见的浮夸和炒作,选择用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调,去描绘理想中的亲子关系和学习状态。比如说,描述“情绪管理”时,作者没有使用冰冷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接纳风暴,然后等待晴空”这样的比喻,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喜欢它对“好奇心”价值的挖掘,认为好奇心是驱动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并提供了许多鼓励孩子提问、质疑的实用技巧。这些技巧并非高不可攀的理论,而是源自于对儿童天性的深刻理解。读完全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灌输。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忽略掉的那些细微但关键的节点。
评分这本书在论述“社交能力”和“独立思考”这两个习惯时,展现出一种超越传统应试教育的宏大视野。它清晰地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孩子对抗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强武器,而良好的社交习惯则是保证他们能够将思考成果有效传递出去的桥梁。作者在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把握得极其精准,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深度讨论”的建议,非常具有操作性,它鼓励家长从“告诉我答案”转变为“告诉我你是怎么想到的”。整本书读下来,仿佛完成了一次系统的思维升级,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教育我的孩子,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我看待世界、理解成长的底层逻辑。这种系统性和启发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的“育儿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八个习惯,而是将这八个习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读到关于“时间管理”和“自我反思”的部分时,我简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孩子成绩上的起伏,却忽略了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缺失。这本书深刻地指出了,好的习惯是内在驱动力的外在体现。作者对“阅读习惯”的阐述,更是颠覆了我原有的看法——它不仅仅是看书,更是一种与知识深度对话的能力培养。书中提及的那些小故事和案例,都选取得非常贴切,它们不是凭空编造的完美范例,而是带有一定真实生活痕迹的场景,这让我在代入感的同时,也更加相信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从排版来看,也很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关键概念的加粗和重点总结部分的提炼,都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吸收的效率,避免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心思,色彩搭配既沉稳又不失活力,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装的是关于“教育”这个严肃话题的内容,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枯燥。作者在序言中就将“习惯养成”提升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高度,他没有陷入那种空泛的说教,而是非常具体地阐述了为什么某些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述具体方法时,所展现出的一种基于实践的智慧,而不是纯粹的理论堆砌。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去形成这些习惯”的论述,细致入微,比如在描述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时,作者会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场景,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步骤,而不是简单地说“你要让孩子专心听讲”。那种循序渐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哲学,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耳边娓娓道来,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它成功地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成了家长每天都能操作的小任务,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忙碌的父母来说,实在太友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