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珍藏版)
定价:38.00元
作者:孙云晓
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4-01
ISBN:97878020026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人之所以成为人,离不开真爱。世界之所以成为世界,依赖于真爱。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真爱是衡量一个教育者是否合格的标准。
所谓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对孩子本能的爱升华为“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
作者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深入提出“真爱”的核心概念,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指出了明确的教育建议,将科学的理念、精彩的案例、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融为一体。本书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了精心修订,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几乎是作者二十余年以来教育思想的一次总结,堪称珍藏版。
目录
序言
部分 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1.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2.有信任才有教育
3.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4.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
5.真诚接受孩子的朋友
6.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7.打孩子是愚蠢的
8.按照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
9.别逼孩子一条道走到黑
10.给孩子足够的“重要感”
11.写信给孩子是交流的好办法
12.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
13.别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
14.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每个父母的首要职责
15.平等是代际沟通的基石
16.家庭会议——积极沟通的捷径
17.向孩子学习
18.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
19.教育的秘诀是真爱
第二部分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20.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
21.以爱育爱
22.化“代沟”为“代桥”
23.帮助孩子选择成功之路
24.发现和解放孩子
25.爱孩子,就是捍卫童年
26.不要给孩子制造恐慌
27.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
第三部分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28.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29.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30.莫给孩子吃偏饭
31.教子应有平常心
32.给孩子一个劳动岗位
33.学会交往从家庭开始
34.警惕“好孩子”
35.儿童教育从体育开始
36.让孩子懂得感恩
37.性教育是孩子的必修课
38.阳光法性教育
39.防止非人化倾向
40.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41.自立是位的能力
42.认识自己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
43.悦纳自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4.控制自己是心理健康的特别规则
45.莫让“听话儿童”成为问题儿童
46.不会合作的人不是现代人
47.教师首先是人格之师
48.教育是人的解放,而不是枷锁
49.倡导学生互相欣赏
50.警惕“情感荒漠化”
第四部分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51.让孩子依赖自己
52.以群治独
53.给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
54.借个孩子去旅行
55.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
56.不要把家变成教室
57.陪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58.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
59.不可培养告密者
60.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61.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
62.父母应努力成为孩子的好伙伴
63.理财教育要从小开始
64.让孩子学会过民主生活
65.教师: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66.改变“标准”的评价体系
67.引导孩子学会思考
68.表扬孩子要适度
69.巧妙运用自然惩罚法
70.惩罚孩子的前提是尊重
71.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部分 捍卫孩子的权利
72.尊重儿童的权利
73.保证小学生每天拥有10小时睡眠
74.玩也是儿童的权利
75.餐桌训子害处多
76.保证儿童的参与权
77.儿童有权知道有益自己成长的信息
78.警惕儿童的集体失语
79.童言无忌
80.父教是不可缺少的
81.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眼睛
82.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83.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84.教师更要有承认错误的勇气
85.过度保护是对儿童权利的剥夺
86.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第六部分 吸引孩子热爱学习
87.爱学是万善之源
88.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行胜于言
89.真正的学习是探索未知
90.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
91.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92.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
9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94.带孩子走研究型学习之路
95.好教师是善于拓宽学生视野的人
96.教师的魅力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
97.教师是点燃学生思维之火的天使
98.热爱是重要的
99.孩子的学习时间要适度
100.分数不是评价孩子的标准
10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第七部分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102.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103.习惯决定孩子命运
104.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质
105.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106.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107.培养好习惯离不开科学的儿童观
108.重在培养人格化习惯
109.培养好习惯要讲究方法
11O.未成年人的十个好习惯
第八部分 人人能够成功
111.警惕“成就焦虑”
112.世上没有坏孩子
113.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
114.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通行证
115.人才:从资格概念到能力概念
116.永远不能对孩子说“你不行”
117.隔代教育也需要资格
118.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
119.适合自己的路就是成功之路
120.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121.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读者或者网友对《教育的秘诀是真爱》的评论
孙云晓简介
作者介绍
孙云晓,1955年2月8日生于山东青岛,现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教育是一门科学,但这本书却让我开始倾向于相信,它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需要直觉、耐心和无尽包容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强调“塑造”孩子的书籍不同,这本书似乎更强调“陪伴”和“赋能”。我非常欣赏作者在谈及挫折教育时的态度,他没有鼓吹“狼性教育”的残酷美学,而是将挫折视为孩子自我发现和情感韧性构建的绝佳机会。在我看来,真正的“真爱”并非是为孩子铺设一条没有荆棘的道路,而是教给他们如何优雅地跨越荆棘。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密,但表达方式却极其柔和,像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心中积攒已久的功利主义浮躁之气。我正在寻找一种可以让我将“爱”从一种感觉提升到一种行动指南的方法论,这本书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引导我。特别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既富有人文关怀又切实可行的建议。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于唠家常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不同于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论调,孙云晓先生的文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烟火气,仿佛他就是坐在我对面,用他多年的经验和真诚与我交流。我是一个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的读者,所以最关心的是,书中所倡导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日常可见的行为?比如,当孩子因为考试失利而沮丧时,我们该如何恰到好处地表达“爱”而不流于廉价的安慰?当孩子展现出不被主流认可的兴趣时,我们又该如何坚定地守护那份“真爱”而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它似乎不是按照传统的理论体系来铺陈,而更像是一段段精心剪辑的生活片段,穿插着深刻的哲思。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看见孩子真实的努力而非仅仅关注结果”的论述,那简直是说出了我这个做父母的心声。我们常常因为焦虑,只盯着终点线上的奖杯,却忽略了孩子在赛道上流下的每一滴汗水。如果这本书能帮我把焦点重新拉回到成长的过程本身,那我就觉得物超所值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度的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在教育孩子时,其实是在投射自己的未竟之梦和深层恐惧。作者在探讨“爱”的时候,似乎总能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父母自身的成长。这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说到底,首先是教育我们自己如何放下控制欲,如何学会信任,以及如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特别好奇作者在探讨“秘诀”时,是如何界定“秘诀”的——它是不是一种天生的禀赋,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和感悟获得的?我一直在寻找那种既能保持父母权威感,又不至于让孩子感到压迫的边界感。这本书似乎在暗示,这份边界感来源于父母内心的笃定。文字的排版和字号都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这对于一本需要反复咀嚼的书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接下来的章节能更深入地探讨家庭教育中那些隐性的权力结构,以及如何用爱去消解那些无谓的对抗。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最大的震撼在于,它让我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成功”。在应试教育的洪流中,成功常常被简化为分数和名校录取通知书。然而,孙云晓先生似乎在用他深厚的教育智慧告诉我,真正的成功,是培养出一个内心丰盈、对世界充满好奇、并且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我翻阅到关于“倾听”的部分时,深有感触,我们总想说教,却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理解和被接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成熟而不失温度,它没有故作高深地使用晦涩的学术名词,而是用最朴素的道理,揭示了最深刻的教育真相。我希望能从中学到如何在日常琐碎的亲子互动中,持续不断地注入这份“真爱”的能量,让这份爱不因生活的疲惫而褪色,不因孩子的叛逆期而动摇。这本书不像是提供标准答案的教科书,更像是陪伴我们走过漫长育儿旅程的一位睿智的导师,让我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温暖而坚定的气息,那种朴实中蕴含力量的感觉,让我忍不住想翻开它一探究竟。我最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有些迷茫,市面上同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大多强调方法、技巧,读完后感觉像是学会了一套装修流程,但真要动手,心里还是没底。而这本书,从书名透露出的“真爱”二字,就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回归本源的呼唤。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种哲学层面的指导,而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条。我希望它能帮我理清教育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还是为了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完整、快乐的人?从我翻阅前几页的直观感受来看,作者的笔触是极其细腻且富有同理心的,他似乎能捕捉到每一个家长在深夜里面对孩子睡颜时那种复杂的情感波动。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提问,去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我尤其关注作者如何处理“爱”与“规矩”之间的平衡,因为这往往是令家长最头疼的难题。如果能从这本书里找到一个既能给予孩子无条件支持,又能引导他们建立健全人格的有效路径,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期待接下来的阅读能带给我更深层次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