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孩子棒的情商教育
定价:29.80元
作者:鲁鹏程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543679627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好教育全书:给孩子棒的情商教育》从认识情商教育、情高教育的误区、做高情商的父母、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调适孩子的情绪、指导孩子打理想法与行为、教孩子控制冲动、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感、提升孩子的社交技能等9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对孩子进行情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总结了情商教育的诸多关键点,并对诸多教育案例进行解读,从而让《中国好教育全书:给孩子棒的情商教育》更具可读性,也给父母提供了众多有效建议,极具实用价值,是父母迅速培养出类拔萃孩子的实用教育宝典。
目录
作者介绍
张端然,家庭教育研究者,家庭教育畅销书作者,传统文化爱好者、传播者,国内多家知名教育网站特约家庭教育专家。曾任一线教师多年,多次被评为“青年教师”等,现专注于家庭教育和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与写作,善于从根本处解决当今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出版家庭教育著作多部,如《中国好教育》丛书、《不打不骂培养男孩的100个细节》、《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等,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教材那样僵硬,而是分成几个递进的模块,从认识情绪的基础,到处理冲突的实战技巧,再到长期的人格培养,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强调的“父母自我觉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反射性的反应往往是我们自己童年未解决的情绪投射。比如,我小时候因为某个原因害怕公开表达,当我儿子在幼儿园被要求上台表演时表现出极度焦虑,我的第一反应不是理解他的恐惧,而是不耐烦地催促他“大胆点有什么好怕的!”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的不耐烦可能源于我当年对自我暴露的恐惧。作者建议我们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遗留问题”,再来引导孩子。这种由内而外的教育思路,极其深刻。它迫使我停下来审视自己,认识到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疗愈和成长的过程。这种双向奔赴的教育理念,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共鸣感和紧迫感,它不只是给孩子的指南,更是给成年人的一份自我成长的修炼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教育宝典”是抱有一定怀疑态度的,总觉得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大同小异,无非是老生常谈的那几套。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妈妈在分享她的心得。最吸引我的是它对“挫折教育”的重新定义。过去我们总强调要让孩子“坚强”,要“抗压”,但这本书却细致地阐述了如何科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又让他们直面失败。它不是鼓励溺爱,而是教导父母如何在孩子遭遇困难时,充当一个稳固的“安全基地”,让他们知道,即使摔倒了,也有人会扶你起来,而不是指责你为什么会跌倒。书里举了一个关于孩子考试失利的例子,分析了家长通常会犯的三种错误反应,并给出了替代方案。那个场景描绘得极其真实,我看了不禁一身冷汗,因为我过去很可能就是那个“犯错”的家长。它让我明白,保护孩子的“情绪安全区”比任何分数都重要,因为拥有一个健康的情绪系统,才是他们未来面对人生的最大底气。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操作性极强的建议,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理论书籍。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更像是一把开启亲子关系大门的钥匙。我记得我以前总觉得和孩子交流就是把道理讲清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只盯着他们的行为是否“乖巧”。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哭时,我以前可能会催促他们赶紧停下来,说“不就是一个玩具嘛,有什么好哭的”。现在,我学会了先蹲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温和地问:“你是不是因为这个玩具坏了很伤心?” 这种简单的表达,就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孩子心中的坚冰。他们感受到被理解了,情绪也更容易平复。书中介绍的那些小技巧,比如“共情五步法”或者“情绪命名练习”,都非常实用,不是空洞的理论。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效果立竿见影。我发现,当我不再急于“纠正”孩子的情绪,而是先“接纳”它的时候,孩子反而更愿意听我后续的引导。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情商教育的起点,是父母首先要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和情绪的“容器”。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教育不是塑形,而是陪伴他们内在世界的成长,让他们有勇气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将情商教育塑造成一个必须高分通过的“任务”,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作者用了许多篇幅讨论“情绪流动性”和“边界感的建立”,这些概念在以往的育儿书中很少被如此清晰地阐述。比如,如何教导孩子“我可以生气,但不能打人”,书中给出的示范对话非常到位,它清晰地划出了情绪可以表达的界限和行为的不可逾越的红线。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赞美努力而非天赋”的论述。以前我常说“你真聪明”,现在我改为“你在这个难题上坚持了这么久,真了不起!”这种赞美方式,确实让孩子更愿意接受挑战,而不是害怕因为做不好而被贴上“不聪明”的标签。整本书读下来,感觉自己的育儿焦虑被极大地缓解了。它告诉我,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完美无缺、永远快乐的孩子,而是一个内心稳定、能够自主管理情绪、最终能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独立个体。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常读常新的工具书,它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转化为日常可操作的爱与智慧。
评分我尝试在家里推行书中介绍的“积极暂停”方法来处理孩子之间的争执。以往,两个孩子为了一块积木能吵上半个小时,我通常采取“公平裁决”的方式,宣布归属权,结果往往是输的一方带着怨气跑开,矛盾并未真正解决。书里提出的“暂停”,是让双方先离开冲突现场,冷静下来,用画画或深呼吸的方式疏导完原始的愤怒,然后再回来谈“如何共享”或“轮流使用”。第一次实践时,两个孩子都觉得莫名其妙,但神奇的是,五分钟后,他们回来时语气都缓和了许多。这说明,情绪的洪水退去后,讲道理才变得可能。书中详细分析了情绪爆发时大脑皮层的运作机制,用通俗易懂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讲道理”在情绪高峰期是无效的。这种基于心理学原理的指导,让所有建议都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让人信服。它教会我,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它,而是等待它自然流经身体,我们只需要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时间,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孩子内在能力的信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