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品でわかる日本料理
作者:高橋拓兒
原文作者:Takahashi Takuji
譯者:蘇暐婷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4/06/14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元
ISBN:9789865680107
叢書系列:食在
規格:平裝 / 22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御椀的高湯是「萃取」而來,煮物的高湯則是「熬煮」而來,
天婦羅是「炸物」同時也是「蒸食」……
透過十道基本料理,認識和食的大千世界
深度了解和食文化智慧,更吃出日本料理的美妙關鍵!
吃法會隨著時代轉變,作法也會隨著變遷。想了解日本料理,就得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分析日本料理。從事日本料理22年,京都達官貴人推薦名店「木乃婦」的三代店主,身為京都日本料理的傳人作者高橋拓兒認為,夠了解日本料理的基本結構,然後愉快地享受美食,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因此這本書便是以「享受日本料理」的立場,深入淺出地說明十種被視為日本料理根基的菜餚,針對如何享用該菜色的特點做介紹。這「十品」日本料理,包含「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魚片)、「御椀」(煲湯)、「燒物」(燒烤)、「揚物」(油炸)、「焚合」(燉菜)、「醋物」(涼拌)、「蒸物」(蒸食)、「御飯?汁?香物(醃菜)」,以及「便當」,作者從名稱來源、歷史、時節、美學介紹飲食文化,章節後的專欄,則根據同主題的飲食文化,例如「西餐與日本料理」、「日本料理與食器的選用」、「季節與味道的變化」,深入淺出地介紹日本傳統飲食文化。
可知的和食祕密,讓日本料理嚐起來加倍美味!
京料理界新生代人,獻給讀者的和食品嚐全知識!
.食材應該「蒸」還是「燙」才保有美味?
.用科學方法就可以製作出美味烤魚
.如何熬煮出料亭般的美味高湯?
.生魚片原來源自中國?
.醬油與醋原來出自國家官僚之手!
.京都為何盛行外送文化?
.與日本料理相關的節慶、曆法之基本知識
「我撰寫這本書的契機,源自於身為料亭三代的我從事日本料理工作時,發覺般人對於日本料理的基礎知識其實並那麼了解,想到日本料理對於現今的日本人而言,竟是這樣遙遠的存在。」即使市面上已經出版了許多日本料理方法的書籍,但高橋拓兒發現,適合大眾閱讀、簡單易懂的料理概論竟寥寥可數。
「方法論會隨著時代的潮流改變,但概論卻是從日本千年的歷史中積累而來,有著無可撼動、堅若磐石的思想,我認為這便是日本料理的『傳統』。」日本料理驚人地集時代的各種智慧於身,其獨特性在世界上無人出其右。高橋拓兒藉由這份思想,希望只廚師,連品嚐日本料理的人也懂得日本料理的精妙之處,然後更加享受日本料理所帶來的味蕾饗宴。
吃法會隨著時代轉變,作法也會隨著變遷。想了解日本料理,就得從歷史的角度來檢視、分析日本料理。但高橋拓兒認為,真正了解日本料理的結構,愉快地享受美食,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依循這概念,作者挑選了十種被視為日本料理根基的菜餚,並且附上說明,針對該如何享用該菜色的特點做介紹,此外也特別從歷史的角度來觀察日本料理。
這本全新的和食入門書,對於日本料理專業職人來說,可以提供日本料理背景與內涵的進階認識,提供職人與美食家更深度的飲食文化知識;而對於喜愛日本美食、對於文化歷史美學有興趣的讀者,更是充滿知識性、絕對錯過的深度好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橋拓兒 Takahashi Takuji
九六八年出生於京都,大學畢業後至「東京吉兆」拜師五年,之後返回老家,於京都經營七十八年的知名料亭「木乃婦」,成為三代的年輕當家。擁有高級侍酒師證照,致力於研發適合葡萄酒的料理「葡萄酒菜單」,並將新的調理法與素材結合,為京都料理界帶來深遠影響而備受矚目。現就讀於京都大學研究所農學研究科碩士班,研究主題為「美味」。同時擔任NHK「今日料理」節目講師。
譯者簡介
蘇暐婷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畢業,日本明治大學國際日本學系交換留學。譯作領域涵蓋室內設計、歷史人文、健康醫療、商管、食譜。*近的興趣是養魚與彈奏古箏。kamechann@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前言
品 八寸(下酒菜) 15
二品 造身(生魚片) 35
【專欄】西洋料理與日本料理 70
三品 御椀(煲湯) 73
四品 燒物(燒烤) 91
【專欄】搭配料理選擇器皿的方法 106
五品 揚物(油炸) 109
【專欄】器皿是反映時代的鏡子 120
六品 焚合(燉菜) 123
【專欄】調味會隨季節而變,高湯則年到頭都改變 144
七品 醋物(涼拌) 147
【專欄】對掛軸與花卉的堅持 161
八品 蒸物(蒸食) 163
【專欄】四季的菜單 174
九品 飯、湯、香物(醃菜) 179
【專欄】如何掌握日本料理的禮節 205
十品 便當 207
【專欄】年當學徒的目標 220
後記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期。我以为它会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菜谱汇编,但实际上,它深入剖析了和食背后的文化哲学和食材处理的精髓。作者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步骤,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关于“出汁”的熬制,从昆布的选择到鲣鱼片的火候,每一个细节都被拆解得无比透彻,甚至提到了不同季节和不同料理对出汁浓度的细微差别要求。这种系统性的讲解,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不再是“照猫画虎”,而是真正理解了日料的“道”。对于一个自诩对美食有一定了解的食客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的启蒙。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厨房新手也能循着清晰的逻辑脉络逐步深入,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传统技艺,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作为一本关于和食的入门指南,它处理“地方特色”和“季节性”的章节设置得尤其巧妙。我特别欣赏作者没有把日本料理局限在寿司和天妇罗这两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范畴内。书中详细介绍了怀石料理的季节递进、会席料理的场合区分,甚至还提到了关西和关东在某些基础调味上的微妙差异。这种地域性和时令性的强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高级料理是对自然节律的尊重。阅读时,我仿佛跟着作者的文字进行了一场跨越日本四季的美食之旅,体验了春季的清淡、夏季的爽口、秋季的丰饶和冬季的温润。这不仅仅是学习做菜,更像是在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呈现当季食材的生命力,这远比单纯的烹饪技巧要来得更有价值和回味。
评分语言风格上,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亲和力,读起来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前辈在厨房里闲聊。作者的文字干净利落,遣词造句既精准又带着一股匠人特有的谦逊。尤其是在讲解一些需要耐心和细致操作的环节时,比如鱼生的处理,文字中流露出的那种对食材的敬畏之心,是机器翻译或者生硬的教科书内容所无法比拟的。它成功地跨越了文化和语言的隔阂,将那种深入骨髓的日式“职人精神”传递给了读者。这种温暖而又严谨的写作风格,极大地激发了我尝试实践的欲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阅读,读完后真的会让人心生一股“我也想试试看”的冲动。
评分实用性是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书中附带的那些详细的步骤图,不仅仅是照片,更像是视觉化的操作指南。很多日式料理的精髓在于手法而非配料,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用多角度的图片清晰展示了刀工的切法、摆盘的原则,乃至是器皿的选择和搭配。更贴心的是,针对我们可能难以找到的某些特殊日式原料,作者也提供了本土化的替代方案建议,这极大地降低了普通读者在家尝试制作的门槛。它不是那种只适合专业餐厅厨房的“天书”,而是真正为普通家庭的美食爱好者量身打造的工具书,兼顾了学术深度和日常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平衡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得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非常棒,摸起来光滑又厚实,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精品。封面那一抹沉稳的色调,配上精致的烫金字体,瞬间就提升了档次。我本来还担心这种专业的书籍会过于刻板,但翻开内页才发现,版式设计得极其考究,图文排版错落有致,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视觉上的愉悦感。尤其是那些特写镜头,简直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光影的运用把食物的纹理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隔着纸张都能闻到那股鲜美的气息。不得不提的是,书脊的装订工艺也十分牢固,这种厚度的书如果装订不好,很容易散架,但这本书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后顾之忧。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不仅仅是买了一本书,更像收藏了一件关于美食的工艺品。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的书籍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呈现绝对能满足你们的“仪式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