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瓶子咖啡
The Blue Bottle Craft of Coffee: Growing, Roasting, and Drinking, with Recipes
作者: 詹姆斯?1?7?1?7費曼, 凱特琳?1?7?1?7費曼, 泰拉?1?7?1?7達根
原文作者:James Freeman,Caitlin Freeman,Tara Duggan
譯者:殷德倫,韓書妍
出版社:積木
出版日期:2016/06/0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750元
ISBN:9789864590414
叢書系列:飲饌風流
規格:精裝 / 240頁 / 21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在藍瓶子,咖啡不分大小杯,
我們會現場磨豆、將咖啡粉倒入濾杯,
再不疾不徐地為您手沖。」
國際知名藍瓶子咖啡首度完整呈現!
以栽種、烘焙、品飲、品嘗四大面向,
述說藍瓶子咖啡的成長過程,
重新喚醒熱愛咖啡的核心價值:喝一杯好咖啡。
從小小的工具間烘焙咖啡豆,每星期五到老奧克蘭農民市集擺攤,
幾年後,藍瓶子咖啡風靡全舊金山,
2015年進軍日本,成為日本咖啡迷必經朝聖地。
「嘗試、創新、絕不甘於現狀」,
詹姆斯?1?7?1?7費曼以此理念創立絕無僅的藍瓶子咖啡。
咖啡,正在經歷一場文藝復興的浪潮,藍瓶子咖啡恭逢其盛,迅速崛起,成為全美咖啡烘焙業的箇中翹楚。藍瓶子咖啡以風味繁複多變、馥郁芬芳的咖啡豆,佐以精緻講究的手沖、香醇順口的義式高壓速沖與專業獨到的沖煮手路,擄獲其死忠顧客群的芳心。
然而,隨著專業萃取技術與日式咖啡器具的發展,咖啡製作變得越來越精緻複雜,新咖啡工藝顯得似乎遙不可及。《藍瓶子咖啡》一書,探討了市面上林林總總可購得的咖啡豆,接著,進入到開拓世界各地生豆來源的峰迴路轉,將咖啡如何從莊園來到咖啡杯內的這片新藍海,細說分明。藍瓶子咖啡創辦人詹姆斯.費曼將在此書親自指導各位,如何運用像是法式濾壓壺、日式法蘭絨濾布手沖、虹吸式等各種各樣不同的方法來營造絕風味,沖煮出一杯完美無瑕的咖啡。
對於捲起袖子準備起而行、想要更深入一窺堂奧的咖啡迷們,費曼將會按部就班一步一步說明,如何在家裡用一般的廚房小道具來自己烘豆子,就像他剛入行時那樣。《藍瓶子咖啡》也介紹在家杯測技巧,這是這門行業品測咖啡進行品質控制的方法,所以各位也可以用它來練就您的味覺,並且將您究極精練烘焙出的咖啡與朋友們一塊分享。
為這本書增添不少色香味的是三十多道創意食譜,這些是來自凱特琳.費曼的巧思,她曾是Miette麵包坊的前老闆同時也是現任藍瓶子咖啡的糕點主廚。她採取的做法,或者在材料裡頭加入咖啡、或者嘗起來跟咖啡格外合拍,做出像是番紅花香草軟心小圓餅、咖啡黑啤酒蛋糕灑上胡桃-葛縷子碎頂酥粒、阿法淇朵佐燻烤杏仁冰淇淋、咖啡奶酪等等。
透過一百多張令人大開眼界的精美照片,這本深入淺出、獨樹一格的入門書將帶領各位,從剛採摘下來的咖啡果一直到百分百的完美啜飲這一路所經歷的旅程,並介紹咖啡如何經由一流的咖啡工藝行家們之手成為令人驚豔的咖啡新味,將讓您對於咖啡的觀感──以及喝咖啡這件事,重新定義。
好評推薦
煮一杯或沖一杯咖啡應該用怎樣的心情?從產地到一杯咖啡入口,藍瓶子從一臺烘豆機開始創業到目前的國際連鎖,咖啡文化交流的歷史從來不曾停止,這本書教你全方位了解咖啡,甚至包含了搭配的甜點。──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對咖啡迷來說,藍瓶子可說是具代表的第三波咖啡店之一。而藍瓶子是怎麼擺脫精品咖啡館總是侷限在辦家家酒規模的刻板印象,成為跨國經營的咖啡品牌,或許我們可以從本書窺見一二。──2013、2014、2015年世界盃咖啡大師台灣區冠軍(TBC冠軍)/吳則霖
完美展現品牌核心價值的真實案例──藍瓶子咖啡。「做對的事情,永遠不會錯」。 理想與現實的平衡是品牌與創業者的一大難題,而兼具理念和市場性的藍瓶子咖啡,絕對是很多咖啡人夢想的狀態,它讓我看見,極度的浪漫就會是一種實際!──4 Mano Caffé創辦人/張仲侖
只咖啡、沒國界,我們的語言是咖啡。──《烘一杯好咖啡》作者/許吉東
十年前,若是在美國或歐洲點一杯咖啡,十之八九來的是一杯Espresso或是以Espresso為基底的美式咖啡,在近年來已大不同,傳統沖煮法的咖啡已逐漸回到市場,歐美咖啡店也發現精品豆用濾沖或Syphon沖煮更能喝出特色,這些敏銳、創造話題的咖啡店迎領普羅大眾的咖啡潮流,讓更多人能一親咖啡優雅輕嫚的一面。藍瓶子從舊金山發跡,數年之內已成為咖啡店聖地,透過創辦人James Freeman的文字可以了解他們對於精品咖啡的態度,書中食譜更是展現咖啡在扮演純粹飲品外的另一面相,參考價值甚豐。──《咖啡賞味誌》作者、法式餐飲顧問/蘇彥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詹姆斯?1?7?1?7費曼James Freeman
藍瓶子咖啡的擁者與創始人。費曼在小小的工具間開始藍瓶子咖啡烘焙事業,數年過後,藍瓶子已經成為美國知名的精品咖啡烘焙業者之一,更在舊金山灣區擁六家咖啡館,其他如曼哈頓等地也開始設下據點。藍瓶子除了咖啡館之外,也在美國當地開設餐廳。如今已漸漸在國際間擁知名度。
凱特琳?1?7?1?7費曼Caitlin Freeman
藍瓶子的常駐糕點師,也曾是Miette Backery擁者。今日與詹姆斯?1?7?1?7費曼一同住在舊金山。
泰拉?1?7?1?7達根Tara Duggan
泰拉?1?7?1?7達根在《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撰寫生活版文章長達十年,曾獲James Beard Award的報紙專欄,以及入圍特寫文章。泰拉目前住在舊金山,此為他的第三本著作。
譯者簡介
殷德倫
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畢業。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特約撰述,專事音樂文字工作。譯《尖叫街13/龍之火焰》、《改變音樂史的50種樂器》,參與翻譯《杜普蕾的愛恨生死》等書。
韓書妍
蒙貝里耶第三大學造型藝術系畢,旅居法國九年。
目前定居台灣,喜歡吃喝玩樂的專職譯者。
目錄
前言 / 1
栽種
咖啡的栽種 / 14
處理流程 / 16
從三大高人氣產區了解咖啡 / 22
咖啡農側寫一:盧瓦爾.奧伯拉,夏威夷 / 27
咖啡農側寫二:阿依達.巴特雷,薩爾瓦多 / 35
烘焙
烘豆的一天 / 46
自家烘豆的訣竅 / 56
杯測與咖啡風味描述 / 60
在家玩杯測 / 63
品飲
咖啡沖煮技巧 / 70
手沖 / 79
法式濾壓壺(法國壓) / 86
日式法蘭絨濾布手沖 / 88
塞風壺(虹吸式) / 95
土耳其咖啡 / 99
義式濃縮咖啡 / 101
義式濃縮咖啡沖煮法 / 115
飲食
和你的早餐咖啡搭著吃 / 136
蘸著吃的完美絕配 / 156
午後,來點什麼 / 186
來自「瓶」友的好滋味 / 206
致謝 / 222
索引 / 225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初次拿到手里就被那种低调而精致的质感所吸引。封面采用的纸张厚实且带有微妙的纹理,触感温润,而不是那种常见的光滑冰冷。色彩的运用非常克制,黑白灰的基调中偶尔点缀一抹难以言喻的蓝调,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沉静、内敛的氛围。我尤其欣赏内页的排版,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不是浪费,而是一种呼吸的空间,让文字本身得以舒展,阅读的体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每一次翻页,都能感受到装帧师傅的用心,那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对内容本身的尊重。即便是摆在书架上,它本身也是一个极佳的装饰品,那种低调的奢华感,远胜过那些花哨的封面设计。我甚至有点舍不得频繁翻阅,生怕破坏了它初次呈现给我的那种完美状态。这种对“物”的珍视,已经超越了单纯阅读的需求,变成了一种收藏的乐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我最近在追一部非常硬核的科幻小说,情节构建之宏大,世界观之复杂,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对于时间、空间以及多维宇宙的理解,绝非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科普概念堆砌,而是真正将其融入到角色的命运和冲突之中。故事的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极其精巧的逻辑悖论,让人立刻深陷其中,忍不住想要探究真相。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最晦涩的物理概念,作者也能用极具画面感和代入感的叙事方式来呈现,让你在紧张的追逐和决策中,不知不觉地理解了那些深奥的理论。配角群像的塑造也极其成功,没有一个是功能性的符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缺陷和高光时刻,他们的选择推动了剧情的张力。读到一半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拉一张大白纸,画出几条关键的时间线和因果链,以确保没有遗漏任何一个伏笔。这种需要“动脑子”才能完全消化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读完之后,感觉自己的思维维度都被拓宽了不少。
评分这本历史传记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采用那种宏大叙事、聚焦于帝王将相的陈词滥调,而是选择了从一个看似边缘、却对事件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切入。通过他眼中所见的那些细微之处——宫廷里的一场争吵、一次民间疾苦的记录、一封被秘密截获的书信——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最真实、最鲜活的肌理。作者的文字功力极深,笔触老辣而又不失细腻,他能够将冰冷的历史资料,转化为具有温度和人性的故事。我最欣赏的是他处理“道德困境”的方式,他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将人物置于两难的境地,让读者自己去衡量对错。这种“带着读者一起探究”的处理手法,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参与感和思辨性,读完之后,关于那个历史人物的传统认知被彻底颠覆,留下的更多是复杂而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如何高效地管理个人时间和精力非常感兴趣,市面上的时间管理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流于表面,教你如何列清单、如何使用番茄钟,治标不治本。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新颖,它不谈工具,而是深入探讨了“心智模式”对效率的决定性影响。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拖延症、完美主义、以及“假性忙碌”背后的深层心理机制。书中有一章节专门讲“能量账户”的管理,强调了休息和恢复与工作本身同等重要,这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高强度工作模式的可持续性。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方法论,指导你如何识别并重建那些无意识中消耗你精力的思维陷阱。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学会了一套新技巧,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更轻盈也更聚焦了。
评分这本书的文学性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讲述的故事本身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关于失落与和解的家族故事,但作者的叙事技巧却令人叹为观止。他频繁地运用意识流的写法,让时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自由穿梭,每一段的切换都带着一种梦境般的晕染效果,初读时可能会感到一丝迷惘,但一旦抓住了情感的主线,就会被其强大的情绪张力所裹挟。文字的密度非常高,每一个形容词和动词的选择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没有一句废话,但又绝不显得干涩,反而充满了一种诗意的流动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他笔下的海风、沙丘和废弃的灯塔,不再是背景,而是成为了参与角色命运的沉默的见证者。这本书需要静下心来,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中,慢慢咀嚼,去体会那份深藏在华丽辞藻下的苍凉和温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