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文化冲突:投资,还是投机? John C. Bogle 基金之神博格 台湾寰宇 黄嘉斌译

现货 文化冲突:投资,还是投机? John C. Bogle 基金之神博格 台湾寰宇 黄嘉斌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投资
  • 金融
  • 文化冲突
  • 博格尔
  • 价值投资
  • 指数基金
  • 市场分析
  • 经济学
  • 理财
  • 台湾图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台湾寰宇出版社
ISBN:9789869451949
商品编码:28148820906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7
页数:460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文化衝突:投資,還是投機?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7/0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945194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46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基金之神John Bogle告訴你,如果股市是場零和賭局
為何「投機」行為終究成為場穩輸的對局!

「股神巴菲特2013年致股東信推薦閱讀書籍」
史上位指數型基金發明人、基金之神約翰?柏格對短線投機文化的沉痛告白

從事共同基金事業六十年的生涯中,先鋒集團創辦人約翰?柏格目睹了投資文化隨著時代而巨大轉變——穩固的長期投資文化已經被具有侵略性及破壞性的短期投機文化所侵蝕。身為金融界積極的投資參與者之,柏格不僅觀察到此文化衝突的危險訊號,他更大聲疾呼投資人應立即回歸長期投資的重要原則。

本書透過廣泛議題和理性分析,說明了對投資文化演變所遭遇的衝擊與解決之道:
◎ 短期投機文化如何凌駕於長期投資之上
◎ 大型企業經理人如何與機構互動,形成「巧妙的陰謀陷阱」
◎ 投機行為是否也入侵了我們的退休制度
◎ 專業金融機構為何不能有效履行守門員的職責
◎ 共同基金在這半世紀以來的演變與新問題
◎ ETF如何成為投資人炒短期投機的危險遊戲
◎ 長期投資的歷史標竿,威靈頓基金如何成為優良典範

名家推薦

投資人如果想瞭解那些不利於他們的力量,以及該如何追求大投資報酬,《文化衝突》絕對是必讀的經典。讀者如果瞭解柏格與他的哲學,則對於本書後的警語「堅持到底」想必不會覺得意外。——《富比士雜誌》(Forbes)

《文化衝突》是本讀來令人愉悅的書,從書末所提供的10個投資法則,內容雖然簡單,卻值得般投資人參考。本書總結了柏格在投資界60多年來的智慧,他描述親眼目睹的金融文化變遷,其中重要者,莫過於短期投機排擠了長期投資。這種發展趨勢,雖然讓金融業者受益,但般投資大眾卻因此付出代價。——CBS MoneyWatch

身為指數投資之父,柏格的主張完全經得起時間考驗,只引用簡單的數學概念,同時也強調種不符常理、卻經常被忽略的現象:投資人如何被金融服務業嚴重剝削。很幸運地,他的智慧是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柏格的新著述《文化衝突》匯集了他的大部分主張與理念,對於個人投資者將助益良多。——路透社(Reuters)

柏格的新著作,看起來像是處理似是而非的議題區別。《文化衝突》很容易讓人想起世界戰爭或社會衝突。可是,他實際上是處理「投資」vs.「投機」。如同過去的著作樣,柏格的思緒清晰,善於引經據典——從凱因斯與班傑明?葛拉漢的投資著作,到退休金顧問基斯?安柏格契爾,還有柏格已故的啟蒙導師的華特?摩根,乃至於路加福音和約翰福音。——《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

《文化衝突》呼應了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議題,非常值得再探討,因為這些問題經常被忽略。投資人花太多精神追逐熱門產業與基金經理人,結果總是買高而賣低,還要承擔交易成本。套用柏格的話:「投資人除了必須瞭解長期複利報酬的神奇魔術,還有複利成本的嚴峻暴行。」美國退休基金產業特別不能理解這方面的長期基本面概念,很多退休計畫根據過去的表現,假設未來的報酬將保持7.5~8%;可是,就目前的殖利率水準判斷,這種報酬水準非常不可能實現。另外,私有部門的許多企業員工都改採用確定提撥制度。可是,員工們的儲蓄顯然不足,而且投資組合的配置缺乏效率,負擔的成本太高。我們很難反駁柏格的結論:「退休保險制度面臨危急,就像列即將出軌的列車。」可是,過去都沒有人聽他的,現在是否會有人會在乎?——《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柏格JOHN C. BOGLE


「先鋒共同基金集團」創辦人、「柏格金融市場研究中心」董事長

九七四年創立先鋒集團,並擔任董事長暨執行長,直到九九六年,繼而擔任資深董事長,至二〇〇〇年卸任。九五年,他剛從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畢業,就加入先鋒前身的基金公司。先鋒集團是全球規模大的兩家共同基金之,總部設立在賓州莫爾文,旗下共有百多家共同基金,目前管理的總資產約為七千四百二十億美金。先鋒五百指數基金是旗下規模大的基金,由柏格創立於九七五年。

二〇〇四年,《時代雜誌》將柏格先生列為全球具影響力的百人之,美國金融界知名的投資者協會(Institutional Investor)也頒發「終身成就獎」給他。九九九年,《財富雜誌》將柏格譽為投資界二十世紀的四大巨人之。同年,他獲頒普林斯頓大學的「伍德羅?威爾遜獎」,表揚他服務美國的傑出成就。

約翰?柏格同時也是位暢銷書作家,截至目前已出版10本書籍。
按原文書出版年份排列
Bogle on Mutual Fund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柏格談共同基金》,2003[1993])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New Imperatives for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共同基金必勝法則》,2002[1999])
John Bogle on Investing: The First 50 Years(2000)
Character Counts: The Creation and Building of The Vanguard Group(2002)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2005)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本書學識投資》,2015[2007])
Enough: True Measures of Money, Business, and Life(《夠了:回到理財初衷,跳出金錢困局》,2015[2008])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Fully Updated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十年典藏版》,2012[2009])
Don’t Count On It! Reflections on Investment Illusions, Capitalism, “Mutual” Funds, Indexing, Entrepreneurship, Idealism, and Heroes(2010)
Clash of the Cultures: Investment vs. Speculation(《文化衝突:投資,還是投機?》,2017[2012])

譯者簡介

黃嘉斌


台大商學系,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經濟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研究;曾經任職揚智投顧、潤泰投顧,目前從事專業翻譯。

目錄

序 ─ 亞瑟?李維特(Arthur Levitt) 004
謝詞 007
關於本書 009

1 ─ 文化衝突 025
2 ─ 雙重代理社會與巧妙陰謀 061
3 ─ 基金的沈默 105
4 ─ 「共同」基金文化:由管理事業而行銷事業 153
5 ─ 基金經理人是否真是受託人? 199
6 ─ 指數型基金 235
7 ─ 美國退休制度 296
8 ─ 威靈頓基金的興衰與中興 345
9 ─ 投資人的10項簡單法則以及投機客的警告 399

附錄
I  ─ 主要共同基金經理人績效排序,2012年3月 433
II ─ 普通股基金vs. S&P; 500指數年度績效,1945?1975 436
III ─ 指數型基金成長狀況—數量與資產,1976?2012年 438
IV ─ 威靈頓基金紀錄,1929?2012年 440
V ─ 威靈頓基金股票比率與曝險(Beta),1929?2012年 444
VI ─ 威靈頓績效vs.般平衡式基金,1929?2012年 446
VII ─ 威靈頓基金費用比率,1966?2011年 449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投资哲学与实践的书籍简介,内容涵盖了对金融市场的深入洞察、长期价值的坚守、以及在复杂投资环境中做出明智决策的原则。 书名:价值的坚守:穿越市场迷雾的投资智慧 作者: [此处为虚构作者名] 译者: [此处为虚构译者名] 出版社: [此处为虚构出版社名] 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市场波动如常的时代,投资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套清晰、坚实的投资哲学作为指引。《价值的坚守:穿越市场迷雾的投资智慧》并非一本教你追逐短期热点的教科书,而是一部旨在重塑读者对投资本质理解的深刻论著。作者以其数十年的市场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宏观经济、行为金融学的洞察,为寻求长期、稳健财富增值的人士提供了一份实用的精神指南与操作手册。 本书的核心在于区分“投资”与“投机”的本质差异,并强调在瞬息万变的金融世界中,如何锚定那些能够穿越周期、历久弥新的价值原则。作者认为,真正的投资是一种理性的价值判断过程,它要求参与者具备历史的视野、科学的纪律,以及对风险的深刻敬畏。 第一部分:重塑投资观——从投机到投资的范式转换 本书伊始,作者便直击现代金融市场中最为常见的误区:将短期的价格波动等同于内在价值的增长。在这一部分,作者详细剖析了投机行为的心理驱动力,例如羊群效应、对暴富的渴望以及对“信息优势”的盲目信仰。他清晰地阐述了为什么过度依赖市场情绪和短期预测,最终只会将投资者引入风险的陷阱。 随后,作者提出了“价值投资”的基石——企业所有权视角。他强调,购买股票即是购买一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因此,投资决策的质量,取决于对企业基本面、盈利能力、管理团队以及竞争优势的深刻理解。这种视角要求投资者像企业主一样思考,而非像赌徒一样押注。作者提供了评估企业内在价值的框架,包括对自由现金流、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以及可预见增长潜力的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构建坚不可摧的投资组合 成功的投资并非依赖于一次精准的“抄底”或“逃顶”,而是依赖于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具备抗风险能力的投资组合构建。本书的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组合构建的艺术与科学。 分散化(Diversification)的再定义: 作者指出,传统的分散化往往停留在资产类别的表面,而真正的分散化需要深入到业务模式、地理区域乃至经济周期驱动因素的层面。他批判了“过度集中于少数高成长股”的策略,强调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必须为意料之外的“黑天鹅”事件预留空间。 风险管理的核心哲学: 风险并非只体现在波动性上,而是指永久性资本损失的可能性。作者引入了“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抵御不确定性的终极护盾。他详细阐述了如何计算和应用安全边际,确保即使在最悲观的市场预期下,投资本金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费用与效率的隐形杀手: 在长期投资中,摩擦成本——包括交易费用、税收效率以及管理费——会对复利产生毁灭性的侵蚀。作者以严谨的数据分析证明了,高昂的费用往往是导致共同基金和主动管理策略长期跑输指数的关键因素。这为读者理解被动投资的逻辑提供了坚实的量化基础。 第三部分:行为金融学与情绪的驯服 投资的最后一道防线,往往是投资者自身的心智。本书的第三部分聚焦于人类行为偏差如何扭曲投资决策,并提出了克服这些心理陷阱的具体策略。 克服认知偏差: 作者系统地介绍了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和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等常见的心理弱点。他认为,了解这些偏差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易倾向至关重要,只有承认人性的弱点,才能避免在市场恐慌或狂热时做出非理性选择。 纪律与耐心: 市场先生是情绪化的,但成功的投资者必须保持冷静的纪律。本书倡导一种“买入并持有”的长期主义视角,并解释了为什么市场短期效率的低下恰恰为那些具备耐心和远见的投资者创造了机会。作者通过历史案例说明,在熊市中坚持既定策略的重要性,远胜于盲目追逐市场热点。 第四部分:宏观视野下的资产配置 虽然本书强调价值和基本面分析,但作者也认识到,宏观经济环境对资产类别的回报率具有显著影响。第四部分将视角提升到宏观层面,探讨了如何将微观的个股分析融入一个动态的、适应不同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框架中。 利率环境与估值: 作者分析了利率水平变化对不同类型资产(如高增长科技股与稳定公用事业股)估值的影响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当前市场环境下的估值合理性。 通胀的长期挑战: 面对持续的通胀压力,投资者需要审视资产的真实回报率。本书探讨了在对抗通胀时,具有定价权的企业资产(如实物资产或具备垄断地位的品牌)的独特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债券和通胀保值证券进行对冲。 结语:投资是一场马拉松 《价值的坚守》不是一本提供快速致富秘诀的书籍。相反,它是一份对投资纪律、长期思维和理智决策的呼吁。作者坚信,通过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即研究、成本控制、分散化和情绪管理——普通投资者完全有能力在复杂的金融市场中,实现符合自身目标的财富积累。本书鼓励读者将投资视为一场需要准备、规划和耐心的马拉松,而非一场充满刺激的短跑竞赛。它为所有致力于建立持久财务未来的读者,提供了清晰而深刻的路线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着实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透露着一丝不苟的专业感,立刻抓住了我这个在金融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的注意力。纸张的触感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厚实,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尤其是一些图表的展示,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让人在阅读复杂数据时也能保持清晰的思路。对于一本严肃的投资理论著作来说,这种外在的精致往往预示着内在内容的严谨与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案头工具。光是拿起这本书,那种仪式感就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沉浸其中,去探究那些被誉为“基金之神”的智者究竟是如何构建他的投资哲学体系的。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沉静的力量,帮助我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找到坚实的锚点。

评分

阅读体验上,译者的功力可见一斑,文字的流畅度非常高,完全没有一般翻译作品那种生涩和断裂感。很多金融术语的本土化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原著的专业性,又确保了中文读者的理解无障碍,这在探讨跨文化金融思想的著作中尤为重要。行文的节奏感也把握得很好,没有一味地堆砌理论,而是穿插着一些发人深省的案例和历史回顾,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论述变得引人入胜,仿佛能听见作者在耳边娓娓道来他的真知灼见。这种行云流水的阅读感受,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即便是初涉投资领域的新手,也能感受到思想的脉络,而不是被专业术语淹没。

评分

从结构安排来看,全书的逻辑递进是极其严密的,每一步论证都像是在搭建一座精密的建筑,地基打牢了,上层结构才能稳固。作者似乎非常擅长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去剖析最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丝多余的修饰或无谓的辩解。他似乎有一种能力,能够穿透市场迷雾,直指事物的本质,用最朴素的常识去对抗那些华而不实的金融创新。这种对“简单即是力量”的执着,在充斥着复杂衍生品的当代金融世界中,显得尤为珍贵和具有颠覆性。它迫使读者反思,自己过去是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深莫测”而忽略了那些最基本、最有效的投资原则。

评分

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时的那种历史纵深感。他似乎不仅仅是在谈论眼前的市场波动或某个投资产品的优劣,而是在审视整个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内在矛盾。这种宏观的视角,使得我们看待短期的市场噪音时,能够多一份超然和冷静。书中对于长期主义的强调,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对市场周期、人性弱点以及机构行为的深刻洞察之上的。读完某些章节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站在高山上俯瞰迷雾缭绕的山谷,所有的纠结和焦虑似乎都被稀释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时间价值的敬畏。这是一种思想上的升华,而非简单的技巧传授。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核心的触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心法”。投资的难点往往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情绪的管理和自律的坚守。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感觉自己获得了一副精神上的盔甲,能够更好地抵御市场情绪的侵蚀。它不是教你如何一夜暴富的秘籍,而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负责任的资本参与者。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短期的市场盈利都更具价值。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并最终认识到,真正的财富积累,是一个耐心与智慧相互作用的缓慢过程,而不是一场肾上腺素飙升的赌博游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