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卡梅隆·迪亚茨【著】 | 上市时间:2016年11月 |
| 读者对象:大众 | 建议上架:生活·畅销 |
| 书号:978-7-5502-8689-4 | 中图法分类:R173-49 |
| 定价:88元 | CIP:(2016)第232790号 |
| 印张:18.5/16开 | 装帧:精装锁线双封面 |
| 版次:1版1次 | 色数:四色 |
| 开本:16开170*240 | 包册数:册/包 |
编辑推荐:
1) 《纽约时报》畅销书,卡梅隆·迪亚茨继全球畅销书《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后全新续作。
2) 成功改变无数女性对待身体、对待生活的方式后,卡梅隆·迪亚茨再次勇敢发声,希望改变女性、改变社会看待和谈论衰老的方式。
3) 我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衰老,只有了解,才能应对。所有女性,20岁之后可读,50岁之前必读。
4) 现在这一刻,是你至今为止老的一刻,也是你从今往后年轻的一刻。不是只有青春脸庞、紧致翘臀才算美,你所经历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美。
5) 慢慢老去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美好的事。让我们提高我们的审美标准,从容迎接时间的挑战,享受岁月的恩赐与特权。
内容简介:
卡梅隆·迪亚茨一进入39岁,就开始面临这个问题——几乎在每次访谈中,记者们都会问她,害怕迈入40岁吗?“关于我年龄的问题,几乎在每次采访中都会出现,”她说,“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所有人,都那么害怕衰老。”
她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衰老过程,正是这个愿望,促使她撰写了这本富有启发的《你对自己好不好,身体知道》,带来包罗万象、全方位的解析,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女性身体的衰老机制,以及为了健康变老,我们该做些什么。只有了解衰老,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衰老;只有正视衰老,我们才能优雅从容地迎接未来的岁月。
作者简介:卡梅隆·迪亚茨,美国著名女演员,活跃20多年的知名电影明星。她的本书《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长期位于《纽约时报》畅销书单榜首,并已经改变了无数女性对待身体、对待生活的方式。现在,她迈入了人生的新阶段,也继续承担着教育、鼓舞他人的使命。在将衰老看作悲哀、丑陋、危险和贬值的当下社会语境中,卡梅隆·迪亚茨再一次勇敢发声。她想要改变女性、改变社会看待和谈论衰老的方式。
01234567890123456789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身体部位来划分章节的,而是更偏向于“生活场景”和“情绪驱动力”来组织的。这种编排方式对我这种时间碎片化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可以随时根据自己当下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去翻阅。比如,前段时间我因为经常需要出差,导致肠胃很不舒服,我直接翻到了关于“旅途中的肠道健康”那一章,里面介绍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酒店里能找到的简单材料自制助消化饮品,既实用又有趣,而且操作难度为零。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提供建议的同时,总是会附带一些相关的科学依据或者历史背景,让你对这个建议的可靠性有信心。但这些知识点被处理得非常轻盈,绝不会让你感到知识的压力。它让我明白,健康管理不应该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应该是一系列微小、连贯、且充满乐趣的日常选择的累积。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那些保健品广告的免疫力都大大增强了,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健康,其实藏在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细节里。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那个封面设计就给我一种很舒服、很贴心的感觉,那种淡雅的色彩搭配,还有字体选择,都透着一股子“慢下来,听听自己”的意味。我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压力确实挺大的,总感觉身体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舒服,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翻开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非常接地气的叙事方式。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医学教科书,读起来晦涩难懂,反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朋友,非常耐心地在跟你聊天,分享她自己或者她观察到的那些真实案例。比如,它讲到关于睡眠质量的那个章节,我印象特别深,里面详细分析了现代人熬夜的各种“伪合理”借口,然后提供了一套我从未想过的调整作息的小窍门。我试着跟着做了几天,虽然没到立竿见影那种戏剧性的效果,但确实感觉早上醒来的时候,那种沉重的疲惫感减轻了不少。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只是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深入地解释了“为什么要做这个”,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人更有动力去坚持那些看似微小却至关重要的生活习惯的改变。它真正做到了把复杂的身体运作机制,用最朴素、最易懂的语言传达出来,让人感觉掌控自己健康的主动权重新回到了自己手中。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让我愿意反复翻阅的,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积极的、赋能的价值观。它不是在贩卖焦虑,告诉你“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会生病”,而是在用一种充满鼓励的口吻告诉你:“看,你的身体多么了不起,只要你稍微用点心去理解和支持它,它就能发挥出惊人的自愈能力。”书中穿插的一些女性自我关怀的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提倡的“休息也是一种生产力”,对我这种“工作狂”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教会我如何心安理得地为自己留出“无所事事”的时间,并且把这段时间视为对未来能量的储备。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吃什么、怎么运动的问题,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安放自己”的心灵地图。那些看似简单的建议——比如花十分钟静坐,或者只是单纯地在阳光下伸展身体——在书的解读下,都充满了科学的力量和温柔的仪式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让人读完后,会更爱自己、更愿意倾听自己身体声音的宝贵读物。
评分我一直以为“女性保健”这个话题要么就是一堆夸张的美容广告,要么就是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的专业术语堆砌。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在谈论一些敏感话题时,那种细腻和尊重是让我非常欣赏的。举个例子,书中有一个部分专门讨论了女性在不同生命阶段,比如职场压力大或者经历一些生理变化时,内心和身体会产生的微妙变化。作者没有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气,而是用了大量的篇幅去“共情”,去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焦虑、为什么会疏于照顾自己。这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教条式的指南,而更像是一个为你量身打造的“情绪疗愈手册”。我特别喜欢它强调的“平衡”概念,不是追求完美无缺的“超人”状态,而是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节奏的平衡点。比如,关于饮食的部分,它没有规定你必须戒掉所有“快乐食物”,而是教你如何聪明地选择和搭配,让“放纵”的负罪感降到最低。读完之后,我不再把照顾身体看作是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更像是一种温柔的“自我犒赏”,这种心态上的转变,我觉得比书里任何一个具体的“偏方”都更宝贵。
评分我通常对畅销书保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的热销往往是建立在迎合大众情绪而非提供深度内容之上。然而,这本书确实做到了“雅俗共赏”。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情节引人入胜的纪录片,而不是一本枯燥的指导手册。比如,它描述身体细胞如何抵抗氧化压力时,用的比喻非常生动,让我一下子就能抓住核心概念。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的交叉点探讨得非常深入。它没有把情绪问题和生理问题割裂开来,而是强调它们是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系统。我以前总觉得,只要我努力健身、按时吃饭,身体就会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对内分泌系统的冲击,可能比你少吃一顿饭的影响还要大得多。它鼓励读者去正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它们,这对于习惯于“硬扛”的现代女性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这种全方位的关怀,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养生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