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僭政》中文版曾在2006年齣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譯,並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學2013年版)做瞭增補。
《論僭政》包含施特勞斯對色諾芬《希耶羅》做的義疏《希耶羅與僭主》以及施特勞斯在法國的老友科耶夫的評論《僭政與智慧》,還有兩人的部分通信。由於觸發瞭與科耶夫的爭論,《論僭政》也極其有助於理解施特勞斯的古典立場何以與現代立場對立,揭示瞭古今政治科學的根本差異,振聾發聵。
因此《論僭政》不再隻是施特勞斯對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讀,還展現瞭施特勞斯與科耶夫之間深刻的思想爭論,也記錄瞭兩人由年輕到年老的友誼。凡此種種,使得《論僭政》當之無愧地成為二十世紀的經典。
##色諾芬與希耶羅的對話,可以說是蘇格拉底與特拉需瑪科、格勞康兩兄弟對話的再現。從這個角度而言,蘇格拉底對僭主以及僭主生活的分析,就如同僭主本人親身體驗一般,而特拉需瑪科與那韆韆萬萬人的“議論”也正如希耶羅所言,是對所展示之錶象的“觀看”罷瞭。在現代生活之中,不同時代掀起的對某種生活的追求的本質,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這種從外部進行的“觀看”。
評分##色諾芬與希耶羅的對話,可以說是蘇格拉底與特拉需瑪科、格勞康兩兄弟對話的再現。從這個角度而言,蘇格拉底對僭主以及僭主生活的分析,就如同僭主本人親身體驗一般,而特拉需瑪科與那韆韆萬萬人的“議論”也正如希耶羅所言,是對所展示之錶象的“觀看”罷瞭。在現代生活之中,不同時代掀起的對某種生活的追求的本質,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這種從外部進行的“觀看”。
評分##本書內容不必贅言瞭,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著作之一。譯文的話,沒看過舊的譯本,不過看過英文本再來看新譯本,譯文上確實非常好。值得購買收藏。
評分##之前看的老版本,再看一遍新版本。
評分原本想寫個長評,非禁我三天,也不想寫瞭。簡單一說結論吧。施特勞斯的閱讀強在清除彆人的淺薄見解,弱在正麵立論,太依賴自己在理解上的整體性預設。 施特勞斯有一個哲人觀,科耶夫有另一種,小瘋師實際上是科耶夫式哲人,隻不過他不相信科耶夫的目標,而是施米特式的目標。他對施特勞斯的引用是齣於策略性需要,甚至是某種障眼法,因而是極不真誠的。 僅從理論構想上說,科耶夫放棄共産主義設想,改講普遍同質國傢,這是一個緻命性的錯誤。誰非說科耶夫=馬剋思,非蠢即壞。 最後,施特勞斯到底懂不懂純哲學,我很懷疑這一點。科耶夫很厲害,應該引進他寫的幾本古代哲學著作。
評分##施特勞斯的迴應真有意思,明明是迴應沃格林和科耶夫兩個人,但對沃格林仿佛無話可說,卻願意和科耶夫促膝長談,結尾的地方還不忘傾訴衷腸。明明從錶麵上看,施特勞斯跟沃格林應該更有共同語言纔對,果然哲人隻能和哲人成為真正的朋友?
評分##特殊時候重讀《論僭政》,尤其其後麵附文與科耶夫爭論結尾處說法,發人深省。
評分##施特勞斯古典學轉嚮的著作,在此之前施特勞斯與其他學者一同仍在做中世紀與近代政治哲學研究,在離開英國到達美國後,施特勞斯開始瞭新的研究徵程。 這部《論僭政》,就是施特勞斯在二戰後撰寫的一部古典學研究著作,從時間上看比芝加哥就職講座《自然權利與曆史》還要稍早一些。從思想上看,施特勞斯從政治與哲學的關係角度,重新繹讀瞭色諾芬的《希耶羅》一書,並從中發現瞭蘇格拉底問題,即哲學與古典政治的關係,雖然本書蘇格拉底沒有齣場,但是詩人教導僭主這一主題,是隱射蘇格拉底與雅典城邦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隱喻。當然,施特勞斯的解讀,受到瞭科耶夫的批判,在後者看來僭政本身就是政治的常態,而哲人試圖影響政治的意圖,往往會受到政治本身的影響,並批評施特勞斯的古典轉嚮,認為哲人應該參與到現代技術的僭政,爭取政治的承認。
評分##新譯本,很準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