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动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知非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微表情
  • 微动作
  • 行为分析
  • 情绪识别
  • 人际沟通
  • 非语言沟通
  • 面部表情
  • 肢体语言
  • 心理学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3981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675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2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动作
表情和动作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肢体语言,是表达自己和了解他人的关键步骤。微表情和微动作是一个人真实的内心反应,很难被思维所控制,是直击内心真相的重要途径。
本书详细解析了微表情和微动作的变化密码,让你可以从细微之处知道到对方的行为密码,使你的阅人功力大增,让你拥有破译表情和身体语言的能力,从而在交际场上纵情游走。

作者简介

知非 知名心理专家,资深企业管理顾问,心理咨询师督导,《心理咨询实操技能训练手册》作者,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培训导师,厦门理工学院、华厦学院特聘专家,威迪亚国际模塑公司特聘“员工身心健康管理项目”顾问师。厦门市元玺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br上海誉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
厦门市润心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目录

上篇心理学与微表情
第01章 认识微表情,看透微表情背后的隐藏信息 002
你可以辨别出几种表情 002
藏在人心里的表情背后的秘密 004
深度解析最普通的神态表情 006
怎样通过常见的表情知悉他人心理 008
日常小情绪中常见的神态表情 009
那些具有伪装性的神态表情 011
从表情的细微变化判断言语真实性 013
第02章 所谓相由心生,内心的情绪影响表情传递 016
表情传递受心理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 016
透过表象看穿对方此刻情绪 018
不同的性格会导致表情的差异出现 019
心理与表情有时也会不对称 021
不同的情景和环境会影响情绪及表情 022
通过视觉冲击让其展现真实表情 024
第03章 喜悦的表现,微表情揭密他人心中的欢喜 026
开心时各种不同喜悦表情的展现 026
从微笑中看穿对方的真话与谎言 028
从大笑中看出对方是否是全身心投入 029
心理学与微表情微动作
存在于会心一笑中的甜蜜与辛酸 031
内心的喜悦从上扬的嘴角泄露出来 033
从毫无波澜的脸上看出他人窃喜的表情 034
第04章 感知愤怒情绪,微表情让你了然对方心中怒火 037
第一时间感知对方的愤怒情绪 037
了解愤怒的原因,人不会无缘无故生气 039
当你愤怒时眼神会透出锋利的光 041
微微蹙起的眉头显示心中有怒 043
人在抑制自己的愤怒时会紧闭双唇 044
愤怒可以从面部肌肉的紧张中透露出来 046
第05章 惊讶的状态,透过微表情看出对方正处在惊讶中 048
从对方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看出惊讶 048
如何解读难以想象的惊恐表现 049
惊讶会让一个人的眼睛变大 051
怎样发现别人正在克制自己受惊的表情 053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惊讶表情组合 054
惊讶过后的复杂表情激起心理 056
第06章 不安的表情,细节透漏了对方心头的恐惧 058
了解恐惧心理与恐惧表情的根源与由来 058
通过表情的细节看出恐惧程度的不同 060
紧张不安会让面部表情呈现怎样的感觉 062
极力克制的恐惧感,依然会从微表情中透露出来 063
克制的恐惧,依旧会有微表情败露 065
第07章 体会厌恶表情,你能看出多少憎恶的情绪 067
人为什么会产生厌恶的情绪 067
伪装的厌恶情绪也会败露 069
从眼神中捕捉厌恶情绪的存在 071
从微表情中看出不同的厌恶程度 072
微表情中不屑与轻视的不同与特点 074
第08章 悲伤情绪的体现,微表情透露内心的“伤” 077
寻找并了解悲伤的情绪根源和表现 077
痛哭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悲伤吗 079
哭泣时的不同表现体现了不同的悲伤情绪 080
透过平静的表面看出真实的忧伤 082
从微表情中看出刻意压抑住的悲痛 084
发现眉梢间隐藏的忧伤情绪 085
第09章 嘴角的牵扯,细小的变化透露内心起伏 087
嘴巴紧闭时也能透露你的秘密 087
从嘴部动作看出内心的活动 089
嘴角的变化可以看出真实的情绪 090
透过嘴巴看出对方的真实品性 092
张开嘴巴和闭紧嘴巴显示的内心情绪 094
一个人说话时嘴巴的微动作 096
第10章 笑容的背后,隐藏着最真的情绪与心理 099
什么样的事情会挑动你笑的神经 099
笑容,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100
真实自然的笑容让人感觉舒服而轻松 102
付之一笑背后的真实心理是什么 104
欲笑又止的真实心理是怎样的 105
冷笑与苦笑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 107
下篇心理学与微动作
第11章 观察身体语言,小动作随时都在泄露秘密 110
透过微动作,辨别他人的谎言 110
身体语言是最好的信息传递员 113
对身体语言的解读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 115
一个小动作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118
相同的动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意愿 121
第12章 聆听手的语言,手部微动作的心理分析 124
一个小手势暗藏大意义 124
十指交叉而握的意义是什么 127
用手指玩弄头发的动作意味着什么 129
握紧的双拳体现了怎样的内心 132
第13章 一切尽在掌握,从握手中看出对方心理 134
从手掌动作可以看出的秘密 134
握手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性格 136
手握不好,事怎能办成 139
握手时的八大禁忌你知道吗 141
合掌伸指动作背后的真实意义是什么 144
第14章 看穿腿脚的秘密,腿脚微动作心理分析 147
一个人最难掩饰的就是脚部的动作 147
不同站姿所暗示的不同心理状态 149
从脚部动作看出一个人的内心变化 152
双腿交叉的坐姿暗示了什么含义 154
有些人总是不自觉的抖腿是为什么 156
第15章 身体被大脑支配,身体细微动作心理分析 159
通过吃相看出他人真性情 159
通过“醉态”看出对方真品性 162
透过睡姿探究对方的真实内心 164
步态的迥异显示对方内心变化 167
看电视时的习惯动作透露真实个性 170
第16章 很难改变的习惯,从生活中的小动作看穿对方 173
很多人都有手机依赖症,你呢 173
有些人喜欢把购物小票和发票揉成团 176
常常陶醉于照镜子的人有怎样的心态 178
边打电话边涂涂写写的人是什么心理 181
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想加入是怎么回事 183
第17章 撒谎时的微动作,你能一眼看穿的有几个 187
一个人撒谎时眼神很难骗人 187
为什么撒谎的人喜欢下意识的摸鼻子 190
吞吞吐吐抓耳挠腮的人往往口是心非 192
从一些语言特点可以判断出谎言 195
多从细节处着手,发现事情真相 197
第18章 了解你的朋友,无意识行为透露出重要信息 201
经常把“不过”二字挂在嘴边的人在想什么 201
喜欢在说话的过程中伸舌头代表了什么 204
不同的吸烟方式暴露了对方的哪些特点 205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喜欢穿同样颜色的衣服 209
从一个人的笔迹能够看出对方的心理 211
第19章 洞察职场玄机,不经意间的小动作表露真意 215
从办公桌的状态看出对方的工作态度 215
面试中从考官的表情状态看出其心理 218
一些面试需要注意的微动作 221
练就金睛火眼,一眼看穿同事性格 223
从叉腰的小动作看出同事的强势内心 226
参考文献 229

精彩书摘

你可以辨别出几种表情
br一个人的表情主要有三种方式: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表情和身体姿态表情。在这三种方式之中,面部是最有效的表情器官,其发展在根本上来源于价值关系的发展,人类面部表情的丰富性来源于人类价值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许我们不知道,每个人的脸部都能够传输信息,它本身就是媒介,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主要表现为眼、眉、嘴、鼻和面部肌肉的变化。
br那么,表情到底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br表情通常是指人们通过姿势、态度等表达感情、情意。人们之所以有丰富的表情是因为人们有着丰富的表情肌,表情肌是头肌的一类,可以表现出多种表情,通常会在口裂和眼裂的周围。比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都是起自颅骨,止于皮肤,收缩时可改变眼裂和口裂的形状,使皮肤出现皱纹,从而表现出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同时可以加上语言表达。在生活中,由于日常交际的需要,人们拥有了丰富的表情。
br下面,我们列举出几种常见的表情器官,这其中的表情,你是否可以辨别呢?
br微表情是一种心理学名词。在生活中,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当人们在做不同的表情之间,或者在某个表情里,其脸部会泄漏出别样的信息。这样的表情就称之为微表情,它持续的时间为二十五分之一秒。
br1. 眼睛
br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最直接、最完整、最深刻、最丰富地展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可以冲破身体的约束,进行心灵之间的交流。无疑,眼睛是情感的第一个自发表达者,通过眼睛,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欢乐还是悲伤,是烦闷还是高兴,是讨厌还是欣喜。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眼睛中判断出一个人是否在说谎,是诚恳还是虚伪。比如,正视他人表示其内心是坦诚的;眼神躲躲闪闪表示其很心虚。眼睛的瞳孔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变化:当人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而看到自己厌恶的东西时,瞳孔则会缩小。
br2. 眉毛
br别看眉毛好像没什么大动作,其实它也隐藏着不少的秘密。眉毛之间的肌肉皱纹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变化。比如,柳眉竖立表示这个人在生气,横眉冷对则表示他对你有敌意,挤眉弄眼表示戏谑,低眉顺眼则表示顺从,扬眉表示心中的畅快,眉头舒展表示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眉梢有喜表示愉悦的心情。
br3. 嘴巴
br嘴部的表情主要体现在口型变化上。比如,伤心时嘴角会下撇,高兴时嘴角会提升,委屈时会撅起嘴巴,惊讶时会张口结舌,生气时会咬牙切齿,强忍痛苦时会咬住下唇。
br4. 鼻子
br鼻子也有表情显现的,比如心情烦闷时会耸起鼻子;轻蔑时会嗤之以鼻;生气时会鼻孔会扩大,鼻翕抖动;紧张时鼻孔会不自觉地收缩,鼻息也会收敛起来。
br5. 面部肌肉
br面部肌肉表情是最为丰富的,我们就简单列举几个,比如肌肉松弛表示心情愉快、轻松,肌肉紧张则表示内心痛苦。
br心理启示
br当我们在“阅读”一张脸时,不经意会发现隐藏在表情里的非常多的信息,其中还包括了脸部的基本结构和肌肉特性:你所看见的这张脸长且棱角分明,还是又圆又胖?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在生活中看到一张陌生的面孔之后,往往会翻开自己的名片夹,在之前认识的人中寻找出他们相同的地方。与此同时,我们会根据对方的眼镜、妆容、纹身或穿孔等人为装饰做出自己的判断。

前言/序言

很多人都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这种现象:当我们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能够从对方的举动、面目表情、声音语调中听出冷笑、嘲讽、贬低,或者承认、赞许和鼓励的意味。渐渐地,当我们对这些熟悉起来之后,就形成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只是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不同,有的人只能看出很明显的动作和表情,而有些人观察入微,能够从细微处辨别对方的真实内心。那么如果每个人都想掌握这种有利于交际的本领,该怎样入手来提高自己呢?答案就在本书之中。
当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判断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细心观察他的表情和五官的细微变化、说话的语气和举止的变化。在这些微表情微动作背后,都隐藏了一定的秘密,表达他的性格、品位。除此之外,在具体的环境下,我们最好要学会一些心理策略,无论是职场、社交场合还是恋爱中,学会掌握他人的心理动态,然后对症下药,就能让我们说对的话、做对的事,然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现代社会中处处充满竞争,每个人都有想法、各怀心事。想要不被他人轻易看透,赢得先机,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表情语和举止动作。年轻人闯荡社会,掌握了微表情和微动作心理学,才能在交际中左右逢源;就能懂得如何识人、交友、沟通、谈判。从而拥有一个圆满幸福的人生。
可以说,本书就是一本实用的心理学教程。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它是一本非常详尽的身体语言指导手册,详细地讲解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微表情,不轻易被人看透的技巧。本书不仅能让读者了解更多的心理知识,更能有效地提高社交能力,如果读者能够实际应用到生活中,必十分受用。
《洞见人心:非语言的沟通密码》 这本书,将带你踏上一段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奇妙旅程。 你是否曾经好奇,在对话的背后,身体的细微语言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眼神、转瞬即逝的表情,甚至是肢体语言的微小摆动,又在诉说着怎样的故事?《洞见人心:非语言的沟通密码》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实用智慧的指南,旨在揭示隐藏在日常互动中的非语言沟通的强大力量,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他人,更有效地表达自己。 语言之外的真谛:为何非语言如此重要? 我们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口中所说的每一个字,却忽略了更深层、更真实的交流信号。研究表明,非语言沟通在人际互动中所占的比例远超语言本身。那些无声的信号,往往能透露出一个人真实的情绪、意图、甚至潜意识的想法,而这些信息,是语言有时难以掩饰或故意隐瞒的。 《洞见人心》将带领你深入了解: 情绪的真实流露: 喜悦、悲伤、愤怒、恐惧、惊讶、厌恶——这些基本情绪如何在面部肌肉的精妙运动中被捕捉?通过对面部微表情的解读,你将能更敏锐地识别出对方的情绪状态,无论他们是否刻意隐藏。本书将深入分析不同情绪下的典型面部特征,并提供辨别技巧,让你在交流中“读懂”对方的情绪风暴。 意图与态度的揭示: 对方是真诚还是敷衍?是自信还是犹豫?是喜欢还是排斥?这些往往通过身体的姿态、手势、眼神交流等非语言线索来体现。《洞见人心》将深入解析身体语言的“语法”,从站姿、坐姿到手部动作,从头部摆动到眼神的聚焦与回避,揭示这些信号所传达的内在信息,帮助你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与态度。 思维与情感的映射: 一个人思考时,眼睛会看向哪里?在撒谎时,身体是否会出现某些不自觉的反应?《洞见人心》将探讨思维活动与非语言信号之间的微妙联系。我们将深入研究眼部运动的方向、身体的微小调整、以及其他不易察觉的反应,来辅助判断对方的思考模式,以及是否存在信息隐藏的可能性。 拆解身体的语言:从微表情到肢体姿态 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工具,让你能够像侦探一样,仔细观察并解读身边的非语言信号: 面部表情的精微洞察: 我们将详细剖析构成不同表情的肌肉运动,区分“真实的”表情和“伪装的”表情。你将学会识别那些只持续极短时间的“微表情”,它们是情绪最真实的闪光,往往在一个人试图掩饰或压抑情感时出现。《洞见人心》将提供详尽的图文解析,让你能够精确辨认出各种面部信号,并理解它们背后的含义。 眼神的无声对话: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在非语言沟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将探讨眼神接触的时长、方向、瞳孔的变化,以及眨眼频率等因素如何传递信息。是坦诚的凝视,还是闪烁的回避?是热切的关注,还是漫不经心的扫视?通过对眼神的深入解读,你将能更精准地把握对方的关注点、兴趣程度以及内心的真实感受。 姿态与空间的解读: 一个人的站姿、坐姿,身体的朝向,以及与他人的距离,都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洞见人心》将分析开放与封闭的姿态,身体的放松与紧张,以及“地盘意识”的体现,帮助你理解对方的自信程度、接纳程度以及在人际关系中的舒适度。 手势与触碰的奥秘: 手部动作是身体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本书将解析各种常见手势的含义,从自信的摊手,到防御性的抱臂,再到探索性的触摸。《洞见人心》还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手势的差异,以及触碰在沟通中所扮演的角色,帮助你避免误解,并更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 实用智慧:将洞见应用于生活 《洞见人心》并非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注重将这些非语言沟通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行的技能,帮助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提升: 商务谈判与销售: 在谈判桌上,对方的肢体语言可能比言语更能暴露其底线和真实意图。本书将教你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的非语言信号,洞察其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谈判策略,争取更有利的合作。在销售过程中,理解客户的非语言反馈,能帮助你精准把握其需求和顾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人际关系与情感沟通: 无论是亲密的伴侣、家人,还是朋友、同事,理解对方的非语言信号,都能极大地增进彼此的默契与信任。你将学会如何从细微之处察觉对方的情绪变化,更敏感地回应他们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连接。 面试与求职: 在面试中,除了你的简历和回答,你的非语言表现同样至关重要。本书将帮助你了解面试官如何通过你的仪态、眼神、手势来评估你的自信、专业度和沟通能力,让你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公众演讲与表达: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能让你的演讲更具感染力,更打动人心。你将学会如何运用身体语言来增强表达的力度,通过眼神与观众建立连接,从而更有效地传递你的信息和思想。 不止于此:深层理解与自我觉察 《洞见人心》的价值不止于解读他人,它更引导你进行深刻的自我觉察。通过反思自己的非语言行为,你将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情绪状态、思维模式以及在与人互动时所传递的信息。这种自我认知,是提升个人魅力、建立积极形象的关键。 你将收获: 更敏锐的观察力: 让你从“看”到“洞察”,发掘人际互动中的隐藏信息。 更深刻的理解力: 让你超越表面的言辞,触及他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 更有效的沟通力: 让你在交流中如鱼得水,建立更和谐、更深入的人际关系。 更强大的影响力: 让你在工作、生活各个领域,都能展现出更自信、更具吸引力的个人魅力。 《洞见人心:非语言的沟通密码》是一把钥匙,它将开启你理解他人、连接世界的新视角。翻开这本书,准备好迎接一场关于人性的精彩发现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建立在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交流之上的,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对人类本能行为的深刻洞察而建立的信任。书中对“诚实”和“欺骗”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辨析,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作者用大量真实的案例,比如法庭上的证词、政治家的辩论、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夫妻间的争执,来展示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真相。我记得书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分析了当一个人在撒谎时,身体会发生哪些细微的变化,比如瞳孔可能会放大,呼吸频率可能会加快,或者会出现一些不协调的肢体动作。 最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解读变得高深莫测,而是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和操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他甚至鼓励读者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观察身边人的反应,并对比书中的讲解。我尝试着这样做,并且发现,一旦你掌握了这些“读心”的技巧,你会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小动作”,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它让我不再轻易被表面的言辞所迷惑,而是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不易察觉的真实意图。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人际交往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互动中,看得更清楚,走得更稳健。

评分

我一直对心理学和人类行为的奥秘充满好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微表情”和“微动作”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人心”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于各种情绪状态下,人们可能出现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详尽描述,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当一个人感到惊讶时,眉毛会迅速上扬,眼睛会睁大,嘴巴可能会张开。而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鼻孔会扩张,嘴唇可能会紧闭,眼神会变得锐利。这些信息,在书中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配以大量的图例和案例,让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这些知识简单地呈现为一套“识别手册”,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它解释了为什么在特定情绪下,人们会做出这些特定的反应。这种深度分析,让我对人类的情感和行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个体的心理状态、过往经历以及当前情境紧密相连的。这本书,就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之旅,它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更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如何去理解那些沉默背后隐藏的语言。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它打破了我长久以来对“沟通”的固有认知,让我明白,真正有效的沟通,远不止于言语的表达。书中对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解读,就像是在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隐藏的沟通频道。我曾经以为,一个人如果想要隐藏真实的想法,就只需要做到“口是心非”就好了。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身体是诚实的,它总会在不经意间暴露我们内心的秘密。书中大量的案例分析,比如政治人物的演讲、商业谈判的现场、甚至是一些微妙的日常对话,都经过了细致的解剖。作者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深入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一个眼神的闪躲、一个嘴角瞬间的牵动、或者是一种不自觉的手部动作,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是否感到紧张、或者是否对某件事情持有保留意见。 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自信”和“不自信”的表现区分所吸引。它详细描述了自信的人通常会采取开放的姿态,眼神交流稳定,而缺乏自信的人则可能频繁地调整坐姿,避开目光接触,或者出现一些自我安慰的小动作,比如玩弄手指。这些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但我们却从未将其与“自信”或“不自信”联系起来。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细微的身体语言,都承载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互动,不再仅仅关注对方说了什么,更开始留意对方是怎么说的,他们的身体又在传递着什么样的信息。这不仅仅是提升了我的“读人”能力,更是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微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人际交往的认知。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人需要大量的沟通和长时间的相处,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它让我意识到,在语言的背后,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动作,甚至脸上肌肉的一丝抽动,都可能透露出真实的内心想法。刚开始接触时,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觉得这是否过于“玄学”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详实的案例分析和科学的解释,一点点消除了我的疑虑。例如,关于“否认”的微表情,书中详细描述了嘴角的一瞬间下拉,或者鼻翼的轻微翕动,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极易忽略的信号。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比如谈判桌上的博弈,面试官对候选人的观察,甚至是情侣间的细微互动,展示了微表情和微动作在判断一个人真实意图中的关键作用。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情绪泄露”的解读。我们总是试图掩饰自己的情绪,但身体却往往不自觉地将最真实的情感暴露出来。书中花了很大篇幅讲解如何识别这些“泄露”的情绪,比如当一个人撒谎时,他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鼻子,或者眼神飘忽不定。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动作,在作者的剖析下,变得异常清晰和有意义。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身边人的交流方式,我发现自己以前有多么“迟钝”,错过了多少重要的信息。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读懂”别人,更是让你“理解”别人,从而在人际关系中更加游刃有余。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更深层次人际理解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复杂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读心术”的大门,但它并非是那种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而是基于严谨的心理学研究和大量的实践观察。我一直以为,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倾听他们说话,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有时候,身体的语言比言语更加诚实。书中对于“谎言”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解析,尤为精彩。例如,当一个人在撒谎时,他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鼻子,或者出现一些“回避性”的动作,比如将手藏在身后。这些细微的信号,往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忽略的,但它们却可能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诚实的“蛛丝马迹”。 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识别”,更是教你如何“运用”。它提供了在不同社交场合下,如何解读他人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面试中,如何通过观察面试官的微表情来判断自己的表现是否得体;在谈判中,如何通过捕捉对方的微动作来把握对方的心理底线。这些实用的技巧,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本“实战手册”。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每一次人际互动,并且能够更加自信地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评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还算可以,至少能做到有礼貌、会说话。然而,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自己所谓的“人际交往能力”简直是小学生水平。这本书简直是一门“读心术”的入门指南,但它并非依靠什么神秘的力量,而是基于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对人类行为的细致观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欺骗”的章节,详细讲解了微表情和微动作如何揭示一个人是否在撒谎。比如,眼睛向左上方瞟一下可能是在回忆,而向右上方瞟一下则可能是在编造。这些细微的信号,我们平时可能只会觉得“这个人好像有点不对劲”,但却不知道具体是哪里不对劲。这本书,就是把这些模糊的感觉具象化,并且提供了识别的“工具”。 更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识别”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它教我们如何在谈判中占据优势,如何在面试中展现真实的自己,甚至是如何避免被他人欺骗。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在和朋友聊天时,注意他们眼神的交流方向,以及身体的姿态。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慢慢地,我真的能捕捉到一些以前从未注意到的信息。例如,当一个人嘴上说“我没事”,但眼神却闪烁不定,身体也显得有些僵硬,这本书就会告诉我,这可能意味着他并没有那么“没事”。这种洞察力让我觉得,我好像拥有了一种“超能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人的真实状态。

评分

我一直以为,“读懂”一个人需要天生的敏感和多年的经验,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一种基于科学训练和细致观察的“读心术”。书中对微表情和微动作的剖析,简直就是一场视觉和心理的盛宴。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的真实性”的章节,它详细描述了当一个人在体验某种情绪时,身体会发生哪些细微的变化,比如眉毛的运动、眼角的牵动、以及嘴唇的形状。这些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容易被忽略了,但它们却可能揭示出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作者用大量的真实案例,从名人政要的公开演讲,到普通人的日常对话,来展示这些微表情和微动作的意义。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受益。我开始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身边人的反应,比如当朋友告诉我一件“好事”时,我不再仅仅关注他嘴上说的话,而是开始留意他眼神的交流方向,以及身体的姿态。我发现,一旦你掌握了这些“读心”的技巧,你会发现,原来很多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小动作”,都蕴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它让我不再轻易被表面的言辞所迷惑,而是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那些不易察觉的真实意图。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人身上那些不为人知的细微之处。我曾经以为,一个人的想法和情绪,只要他愿意说出来,就一定能够被理解。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明白,有时候,沉默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书中对“撒谎”的微表情和微动作的详细解析,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他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鼻子,或者出现一些“自我安慰”的小动作,比如频繁地眨眼。这些细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太常见了,但我们却从未将其与“撒谎”联系起来。 让我感到特别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识别”层面,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它教我们如何在面试中展现出自信和真诚,如何在与人交流时,避免不自觉地传递出负面信息。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比如在与同事交流时,注意自己身体的姿态和眼神的交流。虽然一开始有些生疏,但慢慢地,我真的能感受到自己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顺畅和有效。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它教会我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他人,也如何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人们隐藏真实情感的能力感到好奇,也曾经因为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而感到困扰。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情绪解码器”,它用一种非常直观和科学的方式,教会我如何去“看懂”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情绪信号。书中对微表情的分类和解析,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眉毛可能会内侧上扬,眼角也会微微下垂,这些细微的变化,在书中都被一一列举并配以图示,非常容易理解。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仅仅展示这些表情,而是进一步探讨了这些表情背后的心理机制,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可能出现的组合和变化。 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微动作的解读也同样精彩。比如,一个人在撒谎时,可能会不自觉地触摸自己的脸部,或者做出一些“掩饰性”的动作,例如用手捂住嘴巴。这些行为,在书中都被赋予了科学的解释,让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信号。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识别他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沟通方式。我意识到,自己在不自觉中,也可能通过微表情和微动作传递了一些我并不希望表达的信息。因此,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读懂”别人,更在于“认识”自己,并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非语言表达。

评分

我曾经以为,人心的复杂和多变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它以一种极其系统和科学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人类微表情和微动作的丰富内涵。书中对各种情绪,比如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等,对应的微表情和微动作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解释。我记得,当一个人感到幸福时,嘴角会微微上扬,眼睛会眯成一条缝,并且会发出一种特有的“幸福的叹息”。这些描述,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经过作者的深入剖析,都变得合情合理,并且能够与大量的实际案例相印证。 让我感到特别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微表情和微动作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经常需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让我意识到,语言的障碍固然存在,但非语言的沟通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语言更能传达真实的情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懂”他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理解”人性的书,它让我对人类的情感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