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足下风光:鞋子的故事,它如何改变了我们?
定价:43.80元
作者: 雷切尔·博格斯泰,李孟苏,陈晓帆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68905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鞋子的魅力在哪里?
今天的鞋款都是由谁发明的,它经历了哪些演变,背后有些什么样的故事?
鞋子和时装、电影、音乐、舞台剧、漫画等流行文化有着这样的联系?
《足下风光:鞋子的故事,它如何改变了我们?》既是一部鞋子文化史,也是一部鞋子选购指南,它会帮你在鞋跟高低和个人风格与流行文化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现代鞋子的潮流进化史。它由菲拉格慕、罗杰·维维亚、马诺洛、卓丹、鲁布托等灿烂的名字组成,也少不了耐克、马丁医生、斯蒂夫·马登;
这是一部鞋子的八卦史。原来玛丽莲·梦露穿38的鞋,奥黛丽·赫本憎恨自己有双船样的大脚;
这是一册鞋子购买指南。除了高跟鞋和芭蕾鞋,还有观赛鞋、马鞍鞋、楔形鞋、胶底鞋;
这是一本20世纪流行文化简史。爵士乐、漫画、流行音乐、夜店、电影、肥皂剧、时装、设计师、明星散发出的微光组成灿烂的20世纪文化图景;
这是一本好莱坞经典电影观影指南。从《绿野仙踪》、《双重赔偿》、《邮差只按两次铃》、《甜姐儿》到《太空英雌芭芭丽娜》、《周末夜狂热》、《洛基恐怖秀》;
这还是一部女性角色的自我认知发展史。在鞋跟高与低之间做出选择,意味着你将走不同的路……目录
序
章菲拉格慕和战时坡跟鞋(1900-1938)
第2章米高梅,大萧条和有魔力的红宝石鞋(1936-1939)
第3章重新开始(1937-1943)
第4章蛇蝎美人和早的浅口高跟鞋(1944-1948)
第5章尖跟鞋(1950-1954)
第6章女性的平衡行动(1953-1959)
第7章平跟鞋,或者有人不喜欢(1957-1959)
第8章从傻美妞到勃肯鞋(1961-1966)
第9章这靴子就是为女武神做的(1965-1969)
0章戏装,高水台鞋和电影(1970-1974)
1章中性舞王(1977-1979)
2章马诺洛,莫利和新强势鞋子(1975-1982)
3章健身不是旁观者的运动(1982-1988)
4章酷孩子三部曲:范斯,查克泰勒,马丁医生(1982-1994)
5章女孩力量与玛丽·珍鞋(1994-1999年)
6章鞋子和单身女郎(1998-2008)
7章寻找红宝石鞋(2000年-至今)
作者介绍
雷切尔·博格斯泰因毕业于瓦瑟学院(Vassar College)英文文学专业,长期为《纽约时报》、《美好家园》《纽约邮报》等媒体撰稿。为撰写《足下风光》一书,她花数年时间走访了奥斯卡佳服装设计奖得主Patrizia vanBrandenstein,纽约时装学院博物馆馆长Valerie Steele,以及诸多鞋业品牌的创始人。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惊叹,简直就像在品尝一出精心调配的交响乐。有些段落的节奏明快,如同疾风骤雨,将某个关键的历史转折点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几乎能感受到当时的紧迫和喧嚣;而另一些篇章则沉静如古井,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缓慢而精确的剖析,每一个词语的摆放都恰到好处,仿佛是经过无数次打磨的宝石。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叙事中穿插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细节,它们不是生硬的数据堆砌,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让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可触可感。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你仿佛被邀请到一位博学多识的朋友的私人书房里,听他娓娓道来那些鲜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见闻,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妙的转折。
评分翻开这本书的封面,我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读物,匆匆描绘一个主题,而是像一位资深的策展人,带着你慢慢走过时间的长廊,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从未深究的事物。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抽丝剥茧的叙事方式,他总能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侧面入手,然后层层深入,最终揭示出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社会乃至经济的巨大变迁。那种发现“原来如此”的惊喜感,是阅读体验中最令人沉醉的部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的思维在不同时代和地域间自由穿梭,让你对我们所处的这个“被塑造的世界”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批判性的眼光。它不只是在讲“过去的事”,更是在不动声色地启发我们思考“现在与未来”。
评分坦白说,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相当学术化、读起来会有些晦涩难懂的“大部头”,毕竟涉及的历史跨度和文化领域非常广博。但出乎意料的是,作者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学术与大众的桥梁。他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复杂的理论和晦涩的史料消化后,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平衡拿捏得非常到位,既保证了内容的深度和严谨性,又极大地提升了可读性。对于像我这样,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但缺乏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极佳的入门指南,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你对探究更深层次问题的热情,让人感觉自己像是在一次知识的探险中满载而归。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引发了我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强烈反思。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效率”和“功能性”驱动的时代,许多日用之物早已失去了其背后的文化和情感重量。但作者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让我看到了那些被忽视的、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无形纽带。它让我开始留意身边那些看似寻常的事物,试着去追溯它们最初的形态、被赋予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历史洪流中是如何被重新定义和改造的。这种阅读体验带来的“觉醒感”是极其宝贵的,它不仅满足了我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让我对周遭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从而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深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它不像传统的编年史那样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一种多维度的切片方式来展开主题。你会发现,不同的章节就像是从不同的棱镜折射出的光芒,虽然主题是统一的,但它们从社会阶层、技术革新、地域差异乃至艺术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交叉阐述,形成了一个异常丰富和立体的认知图景。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迫使读者必须主动地将分散的信息进行重组和关联,从而建立起更全面、更具系统性的理解框架。这种思维上的参与感,远远超越了被动接受信息的体验,它挑战了我们固有的认知习惯,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觉到大脑在高速运转,试图将那些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