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品学(第二版)
定价:79.90元
作者:刘晓刚 幸雪 傅白璐
出版社:东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669102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品的界定1
一、 关于品的各种说法2
二、 品的分类方法5
三、 品所具有的特征10
四、 品价值的体现15
五、 品之美18
第二章品的前世今生27
一、 关于品起源的探索28
二、 品的诞生34
三、 品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40
四、 全球品代表国家48
第三章品的变迁61
一、 品的演化过程62
二、 品演化的主要因素69
三、 品演化的基本形式76
四、 品演化带来的结果82
第四章品经济的运作89
一、 品存在的经济基础90
二、 品的成本计算100
三、 品运用的经营模式105
四、 品资产模式分析113
第五章品的设计123
一、 品的设计思维124
二、 品的设计风格133
三、 品的设计语言139
四、 品的设计开发153
第六章品的经营161
一、 品经营理念的设计162
二、 品的经营模型164
三、 品的经营要点172
四、 品经营的管理187
第七章品的消费心理195
一、 品消费心理196
二、 品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201
三、 消费者购买品的动机213
四、 品定位与消费心理218
第八章品的消费行为225
一、 品消费行为的基础226
二、 品的消费行为的表现227
三、 品的消费分类233
四、 品的消费符号240
第九章品的传播247
一、 品的传播途径248
二、 品传播的策划253
三、 品传播的引子264
四、 品传播的方式271
五、 品传播的执行273
第十章品的危机277
一、 危机的基本阐释278
二、 品危机产生的原因280
三、 品危机的类别286
四、 品危机的防范289
五、 处理品危机的原则290
六、 品克服危机的策略291
附录297
参考文献303
后记304
作者介绍
刘晓刚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享受特殊津贴,教育部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海派时尚设计与价值创造知识服务中心主任,第二届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 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重点学科带头人。
文摘
序言
这本新近入手的新书,光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就让人对内容充满了期待。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透露着一种严谨又不失活力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基础理论的梳理,那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逻辑构建,简直是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图”。很多我之前在其他地方学习时感到模糊不清的地方,在这本书里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释。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引入,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认知曲线,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或者最直观的案例来辅助理解,让人有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之感。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在你迷茫时轻轻点拨,在你深入时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翻阅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匠心,每一个章节的安排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读者能够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而不是被突如其来的难度吓退。这对于想要系统性掌握某个领域知识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处理得非常考究,这在如今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里,实属难得。纸张的选用明显偏向于保护视力的那种微哑光质感,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这对于需要大量文字输入和信息吸收的读者来说,简直是体贴入微的设计。更值得称赞的是字体选择和字号大小的拿捏,清晰易读,段落间距和行距设置得恰到好处,使得大段落的文本看起来也不会拥挤压抑。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图表的制作,那些复杂的流程图、对比表格,线条清晰,色彩运用得当,即便是最抽象的理论,通过这些视觉辅助工具也能迅速在大脑中形成图像。这不仅仅是“好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很多时候,一张精美的图表胜过冗长的文字解释,这本书显然深谙此道,将“形式服务于内容”的理念贯彻得非常彻底。每次打开它,都觉得是在享受一场知识的盛宴,而不是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份阅读体验的提升是其他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逻辑的连贯性上,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成功地做到了“宏观布局清晰,微观细节扎实”的完美平衡。你在阅读前几章时,就能对全书的知识版块分布有一个清晰的预判,就像拿到了一份高质量的建筑蓝图。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前后章节之间的衔接无比自然,上承下启,没有生硬的转折或信息断裂感。特别是涉及到跨领域知识点整合的地方,处理得尤为高明,作者巧妙地搭建了桥梁,让不同学科的工具和视角能够互相印证和补充,真正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价值。这种整体性的流畅感,极大地降低了自主学习的认知负荷,让学习曲线变得平滑而稳定。它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被强行拼接起来的书籍,而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一条精心规划的知识之路上稳步前行,每一步都踏实可靠。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知识的“溯源”有强烈偏好的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对于核心概念的引入,作者都非常严谨地标注了其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脉络,甚至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争论点也有所提及,这让我能够理解为什么某些理论会以特定的形式被确立下来。这种对知识深层结构和历史背景的尊重,体现了编撰者极高的学术素养。它不是简单地堆砌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知识的“生态系统”,让读者明白每一个知识分子是如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理论体系。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研究或未来计划从事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这种严谨的考据和标注体系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库,避免了我们走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提供了广阔的学术视野。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案例的选取和分析上,展现出一种非常贴近现实、与时俱进的特点。它并没有沉湎于过时的、脱离实际的理论模型,而是紧密结合了当前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最前沿的实践困境来设计讨论点。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代入感,我能清晰地看到书本知识如何在真实世界中产生价值和影响。每一个案例的剖析都力求深入,不流于表面,它引导读者不仅仅是记住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构建自己的判断框架。在某些章节,甚至提供了多种解决思路的对比分析,这一点极为高明,因为它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让人明白在复杂的现实面前,往往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种开放式的引导,极大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欲望,感觉这本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在塑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