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
定价:32.00元
作者:唐东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3022331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国内、国外摄影理论及创作之中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目前摄影作品思想僵化与创造力枯竭等问题,给出了更多可选择思路与表达方案。此外,作者还有意结合摄影创作的某些个例,及近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入学考试中的“摄影作品分析”试题,向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摄影专业学生、教师,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通过学习本书,在理解摄影作品及其创作构想方面,可以获得全新的思路与创作理念,并提高摄影鉴赏水平。
目录
第1章 关于摄影
1.1 摄影是什么
1.1.1 摄影是什么
1.1.2 摄影与艺术
1.1.3 艺术与艺术性
1.1.4 独特的表现方法
1.1.5 重要的不是艺术
1.2 摄影的分类研究
1.2.1 图片摄影分类研究的迫切性与意义
1.2.2 图片摄影分类研究的方法
1.2.3 图片摄影分类的表述
1.3 给摄影师定位
1.3.1 摄影师与艺术家
1.3.2 摄影师与社会学家
1.3.3 摄影师与人道主义者
1.3.4 摄影师与商人
1.3.5 摄影师的素质
1.4 给摄影作品定位
1.4.1 掌握摄影历史知识熟知摄影创作现象
1.4.2 充分理解摄影作品隐藏的信息
1.4.3 植根传统文化全面理清脉络
第2章 关于摄影作品
2.1 摄影作品的立意
2.1.1 表意的范围
2.1.2 表意的角度
2.1.3 表意的深度
2.2 摄影作品的选材
2.2.1 选材的实质
2.2.2 选材的依据
2.2.3 选材的角度
2.2.4 选材的方法
2.3 摄影作品的构思
2.3.1 景别
2.3.2 拍摄角度
2.3.3 构图方案的选择
2.3.4 光线处理
2.3.5 色彩处理
2.3.6 技巧策略
第3章 关于摄影作品的分析
3.1 创作成功的评判标准
3.1.1 难易程度
3.1.2 创新程度
3.1.3 思想深度
3.1.4 美感程度
3.2 摄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性步骤和方法
3.2.1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
3.2.2 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
3.3 比较分析法研究
3.3.1 从摄影创作风格的演变来比较分析
3.3.2 从师承关系分析
3.3.3 从摄影师自身的创作中寻找可比较因素
3.3.4 东西方同类创作的比
3.3.5 历史上同类创作的比较
3.3.6 比较分析法举例
3.4 摄影作品分类分析
3.4.1 艺术类摄影作品的分析
3.4.2 纪实类摄影作品的分析
3.4.3 应用类摄影作品的分析
第4章 摄影作品实例分析
4.1 系列摄影作品实例分析
4.1.1 摄影专题分析
4.1.2 非连续性系列照片的简要分析
4.2 单幅摄影作品分析前的准备工作
4.2.1 获取有关摄影家的背景资料
4.2.2 了解相关摄影家的摄影创作观念
4.3 历届入学考试样卷题解要点说明
4.3.1 审题
4.3.2 综合造型技巧的详细分析
4.3.3 分析总结
4.3.4 样卷答题要点的简要说明
4.4 必要的考前心理准备
后记 语言的另一面
作者介绍
唐东平,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摄影构图、人像摄影、彩色摄影、摄影作品分析、光线处理等。主要著作有:《广告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人像摄影》(中国摄影出版社,2000年出版)、《摄影作品分析》
文摘
序言
这本《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干货满满”。翻开目录,那些细致入微的章节标题,就已经让人跃跃欲试。不像有些书,光是理论讲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云里雾里。这本书的重点,很明显是放在了“作品分析”上,这意味着它会带领我们去剖析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照片,而不是泛泛地讲摄影技巧。我希望它能告诉我,一张伟大的摄影作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是光线的运用?构图的精巧?还是情感的捕捉?亦或是故事的叙述?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教会我,当我面对一张照片时,该从哪些角度去审视,去品味?我一直觉得,摄影不仅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方式,而这本书,应该就是教我这门语言的“字典”和“语法书”。它不仅仅是给摄影师看的,对于任何热爱摄影,想要提升自己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人来说,都应该是一本必备的参考。
评分收到《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严谨的书名和来自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背书,这无疑给我了一种“值得信赖”的预感。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好的摄影作品,不仅仅是技术的完美展现,更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情感的共鸣。但很多时候,我只能被动地接受作品带来的冲击,却很难主动地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导师”,它能够教会我如何去“读懂”一张照片,如何去发掘作品的深层含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视觉享受。我想知道,摄影师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究竟在思考些什么?他是如何通过构图、色彩、光影来塑造画面的?而作为观者,我们又该如何去解读这些信号?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就在于它能够搭建起摄影师与观者之间的桥梁。
评分哇,拿到这本《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的封面,就已经被它那种沉静而专业的风格吸引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品,这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厚重感,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我平时就对摄影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看那些被誉为经典的摄影作品,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少了点什么。脑子里或许能品出一些感觉,但要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却总是词不达意。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分析”二字,这正是我迫切需要的,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能够带我深入那些我只能远远欣赏的艺术殿堂。拿到书的那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种纸张的触感,印刷的质感,都让人觉得舒服。封面设计简约大气,没有花哨的装饰,但正是这种朴素,反而凸显了内容的价值。我期待着,它能让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真正读懂一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技术、以及创作者的心境。这不仅仅是一本摄影的教程,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打开我认识摄影艺术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第三版,这个“第三版”的字样,让我对它的内容充满了信心。一般而言,能够出到第三版的书,必定经过了市场的检验,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反馈。这意味着它不会是那种“一次性”的读物,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打磨。我猜测,这一版的更新,很可能融入了最新的摄影理念和技术发展,也可能收录了更多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分析。这种与时俱进的态度,对于一门日新月异的艺术门类来说,尤为重要。我希望它能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指导。我一直对摄影的发展趋势很好奇,比如数字时代的摄影,与胶片时代相比,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挑战?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它们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这些困惑。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摄影艺术,是能够触及灵魂的。然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并非易事。我手里这本《摄影作品分析(第三版)》,封面设计就透露出一种内敛而深邃的气质,正如其书名所暗示的,它更注重的是对摄影作品的深入剖析,而非浅尝辄止的技巧介绍。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摄影大师们的思想世界,去理解他们为何选择某个角度,为何捕捉那个瞬间,为何运用特定的后期处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提升自己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让我能够从海量的图片中,辨别出那些真正具有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分析”方法,才能让一本摄影读物,经过三次的修订和出版?这其中必定蕴含着作者对摄影艺术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