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著名学者甘阳教授编选的韦伯学术演讲集,辑录了韦伯早期的四篇主要论作,是为以往韦伯研究所忽视,现今则受到学界特别重视的文本,主要目的在于以较小的篇幅反映其学术第一阶段的基本旨趣和主要关怀。
韦伯在此阶段思考的中心问题,乃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引发,即德国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困境。全书很好地展现了韦伯在这一阶段转向经济学研究的时代背景、问题意识和独特方法。同名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韦伯 1895 年就任弗莱堡大学经济学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被普遍认为是了解韦伯思想的最重要入手点。
##第一篇最佳,第二篇不知是行文还是翻译的原因,读不太懂。第三,第四篇也是佳作。
评分##不懂经济学,真正读了的只有就职演讲的后半部分,实在是激情洋溢。我们必须保持坚韧,即使看不到曙光,也要直面我们时代的黑暗。
评分##这本书在国内最先出版是甘阳于1997年翻译,这个时间是九十年代末,八十年代的继续,当时的中国社会正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改革之中蜕变。中国思想界正面临三个基本问题:如何论证并建设现代社会?如果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确定个人的生活意义?这是甘阳在古今中西之争中想要回答的问题,九十年代现代学术体系的片面性要求学人关注整全的问题,这一问题分别有政治实践-统治技艺与理论建设-现代社会理论两个方面。这是甘阳翻译这本书的目的,也是他提出的问题。
评分##作为民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有历史责任感的韦伯 不再战胜带来的新奴隶的减少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塌 德国东西庄园制与小农制的区别 转型期对容克的依赖 生产方式先进带来的“矫情”可能对民族国家不利 以及可怜的波兰人…
评分##作为民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有历史责任感的韦伯 不再战胜带来的新奴隶的减少导致了罗马帝国的崩塌 德国东西庄园制与小农制的区别 转型期对容克的依赖 生产方式先进带来的“矫情”可能对民族国家不利 以及可怜的波兰人…
评分##精彩通透!第一篇与第四篇相互对应 奴隶经济制度与封建制度的历史连续性 由此引出东部普鲁士地主贵族主导的庄园经济与西部工业资本主义的矛盾 而作为参照的美国内战也为1945年一劳永逸地解决土地问题提供了参照 虽然这不是韦伯愿意看到的;重点第三篇 韦伯既是一个受时代制约的人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 对斯拉夫人渗透所采取的强势民族主义立场强化了他的民族至上的观念 而“放弃一切希望”的永恒斗争态度展现出的纯粹斗志与精神是任何世俗意义的追求所无法替代的 “人”在韦伯所认为的经济政治科学体系中才是第一义的 而这样的人必定是有能力去承担追求民族利益的具有权力意志的强者 同时韦伯也清楚地看到当时帝国所面临的困境—政治教育不成熟和经济基础的脆弱导致政治统治的错位;从韦对天命的强调中隐隐感受得到他对祖国和民族深沉的爱
评分##“每当我们认为自己最彻底地逃脱了我们自身的局限性时,恰恰也就是这种局限性最强烈地束缚我们之时。”对社会学并不感兴趣,但好像并没有妨碍我成为韦伯的拥趸。
评分##不懂经济学,真正读了的只有就职演讲的后半部分,实在是激情洋溢。我们必须保持坚韧,即使看不到曙光,也要直面我们时代的黑暗。
评分##韦伯第一阶段的作品合集。第一篇《古典西方文明衰落的社会原因》旨在说明古典西方文明在罗马帝国的衰亡前就已经没落,是其基本经济结构发展的整治结果。即封建军队需要以城市作为基层单位的国家行政体制的支撑,而庄园经济的兴起导致城市的衰败,使得帝国之货币化的行政体制和政治上层建筑消失了。后三篇几乎都以东西德农村发展为基础,对民族、经济、政治进行分析,可以说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预研。民族国家并非只是单纯的“上层建筑”和经济统治阶级的组织,相反它立足于根深蒂固的心理基础,这种心理基础存在于最广大的国民中,包括经济上受压迫的阶层。民族国家中的经济政策的终极价值标准就是“国家理由”,其经济发展的过程是权利的斗争,因此经济政策必须为之服务的最终决定性利益乃是民族权力的利益,且是民族长远的权力政治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