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烙刻:记忆中的影像
定价:45.00元
售价:27.0元,便宜18.0元,折扣60
作者:巴义尔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506335454
字数:
页码:2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影像,对原创作者的新采访,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照片定格了时代,记录了曾经的震撼,也在瞬间锁定了一个人或一个民族的本质,成为一张张历史的切片。这让我们能够从容地回顾历史,品嚼其中的味道。这些照片所表现的时代和事件,今天看来让我们发笑,也让我们流泪,更让我们感动。本书收录了一些摄影名作,并配上了作者的访谈资料和原作,是一本可读性强、资料性强的休闲书。
内容提要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名中的“烙刻”有被迫和自愿两层含义。这些影像自然已经深深地烙刻在了故人的记忆中;但我们希望它们继续烙刻在新人的记忆中。只是这新旧两种烙刻的本质意义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必须说明的是,因为淡化、回避了现代人的观点,使得《烙刻:记忆中的影像》不是一册厚重深刻的读物,它只是把这些堪称“中国现代史缩影”的照片罗列在这里,同时捉洪一些比较真实、鲜为人知的拍摄背景资料。至于这些照片所反映的历史和了川们更深层的真相和意义,只能有待后人来揭示了。叩击记忆的门扇,减缓下该忘却的忘却,留下思想的引子——我们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
作为编者,我首先要感谢这些照片的拍摄者及相关人士对成书无私的帮助,尤其感谢作者巴义尔在工作之余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程”。如果此书还能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乐趣,如果它还有一点现实的、历史的价值,就让我们在回味、铭记这些影像的同时,也稍微留意一下拍摄这些照片们人吧——虽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并不是什么知名人士,可能也不属于长期铭记的内容。此书得以面世,我们还要感激、铭记中央文献研究室按照出版规定对《烙刻:记忆中的影像》的审查、把关。
目录
序 铭记与忘却
《占领总统府》:一个王朝的终结
《开国大典》:照片辉煌的背后
上甘岭的照片,上甘岭的故事
中国的胜利:《欢送志愿军回国》
一幅照片,一桩姻缘
《接见亚非拉青年朋友》
绝版的“四巨人”合影
大地颤抖中产生的摄影名作
吕相友:挥手我前进
中国颗原子弹爆炸
看得见的《东方红》
长城照
飞机坠毁的照片
划时代的握手
谁是“四五英雄”
王立平:音乐家,摄影家
吴鹏:端着相机的“四五英雄”
《您好》:定格了一个新时代
只有这张照片把“”拍全了
《彭德怀在前线》:中国军队高级领导人在前线的惟一照片
杨绍明:聚焦伟人
《畅游长江》:奋斗其乐无穷
经理给总理照相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大夫》
“黑”的画家,白了一头青丝,掉了满口白牙
《我们热爱和平》:一张令无数英雄洒血无憾的照片
《学习雷锋好榜样》
留得“样板”在史册
《西沙民兵》:红光亮的代表作
《上访者》:中国批判现实主义摄影作品的里程碑
“高”的照片
鲁迅与中国摄影的先驱者沙飞
希望的“大眼睛”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高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终因敌强我弱,供应不上,志愿军被迫转入坑道,坚持斗争。坑道战比阵地战更艰难。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对十五军坑道采取筑垒封锁、石土堵塞、轰炸爆破、断绝水源、施放毒剂和烟熏等毒辣手段,妄图消灭坑道中的志愿军。
坑道战是艰苦的。许多坑道每人每天只能吃到半块饼干,许多人喝不到一滴水,只好用互相喝尿来解除难忍的干渴,官兵们还戏称为“光荣茶”。战士们把饼干放入嘴里能把舌头割破,人丹放在嘴里竟化不了。由于医疗条件差,许多伤员牺牲在坑道中。有一个坑道,10多名战士直到饿死,还端着冲锋枪守在坑道口。
“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阶段的立功标准。两个高地的各个坑道,距五圣山主峰近的地方500米,远也不过1000多米,但要通过10道封锁线。即使到了坑道口,要进去也很难,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牺牲。派去一个班,活着进坑道的只有三分之一,为送一壶水,甚至要付出几条生命。
十五军后勤部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秦基伟曾对尤继贤说:“打罢上甘岭,给后勤记头功。”
坑道里挤满了战斗员、伤员和烈士的。硝烟、血腥混合在一起。粮没了、水没了、药也没了……双方已经都很难坚持了,这时就看谁能沉住气了。为了掌握情况,志愿军决定抓俘虏。通过审讯俘虏,秦基伟心中有了数。他在日记中写道:“敌人两个师已有半数以上死伤,按美军(每个)师1.8万人,伪军(南朝鲜)1.2万人,合计3万人。现在能够参与战斗的不到1万人,敌人为争夺我们两个连的阵地,用了两万人的死伤,而阵地仍然夺不去。我想,敌人是不愿意这样来拼消耗的,美军不是缺钢铁而是缺少人力……”据此他决定开始筹备反击战。
11月11日15时45分,志愿军的榴弹炮、火箭炮、追击炮、山炮、野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军倾泻。秦基伟指示炮兵要巧妙地运用火炮的威力:15时45分炮火进行次急袭后,停歇5分钟,再急袭5分钟,然后假意发出步兵攻击信号,但并不冲锋,把敌人引诱到前沿工事后,才使用火箭炮覆盖,几十门榴弹炮也一起轰击。这几次急射,1万多发铺天盖地落到敌人阵地,537.7高地北山一片火海,地堡飞上了天,铁丝网被炸断,敌人的尸首四处飞扬。
序言
《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名字,光是听着就自带一种深刻的、难以磨灭的氛围。我最近一直都在寻找那种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并引发内心共鸣的作品,而这个书名恰好精准地戳中了我的兴趣点。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瞬间,它们如同被烙铁烫过一般,虽然可能随着时间流逝而显得模糊,但其核心的意义却从未改变。 我特别喜欢那种具有人文关怀,并且能触及个体情感深度的作品。这本书名中的“烙刻”一词,传递出一种非常强烈的、不可逆的意象。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用一种非常真挚、甚至有些痛苦的笔触,去描绘那些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影像”。这些记忆,或许是关于失去,或许是关于成长,又或许是关于那些改变了人生轨迹的决定。 我对于能够引发我自身回忆和思考的书籍,总是抱有极大的热情。《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书名,就仿佛在邀请我去探索那些埋藏在心底的、同样被“烙刻”下来的片段。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文字,带我走进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去感受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最真实的情感。 9787506335454,这个数字代码,在我看来,是通往未知世界的一张地图。它代表着这本书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拥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准备好与我这个渴望探索的读者相遇。我深信,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的故事堆砌,而是会包含着作者对生命、对记忆、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我对那种能够带来启示的书籍,总是充满了期待。《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名字,就给我一种这样的感觉。它不仅仅是在讲述“记忆”,更是在探讨“影像”是如何被“烙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记忆的意义,以及那些被“烙刻”下来的影像,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感,“烙刻:记忆中的影像”,总觉得里面承载着沉甸甸的情感和难以忘怀的画面。我最近一直在寻找能够触动内心深处,又能引发一些思考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名字恰好符合了我的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痕迹,它们或清晰或模糊,却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我个人特别喜欢那种带有怀旧色彩的故事,尤其是当这些故事能够通过文字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些共鸣时。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想象,作者是不是在用一种非常细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烙刻”的方式,将那些过往的、珍贵的、或是伤痛的记忆,一点一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好奇,这些“影像”会是怎样的?它们是真实的历史片段,还是经过作者主观加工的、带有情感滤镜的回忆? 而且,9787506335454这个ISBN号,虽然只是一个代码,但它也代表着这本书在浩瀚的书海中拥有了自己的身份。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本随随便便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经过了出版流程,被赋予了某种正式的意义。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是一个作者倾注了心血的作品,它被认真地打磨过,希望能够传递出某种特别的信息或者情感。 我一直相信,每一个人的记忆都是一本独一无二的书,充满了色彩、声音、气味,以及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而“烙刻”这个词,似乎预示着这本书里的记忆,是那种深深地印刻在灵魂上的。它们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某个特定的地点,与某个特定的人发生的,从此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去感受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难以言喻的感受,转化为文字,让读者也能够身临其境。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名字给人的想象空间非常大。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录”或者“故事集”,而是带有一种艺术性的表达。“烙刻”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动作,更是一种深刻的印记,一种无法磨灭的痕迹。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通过这种“烙刻”的方式,来描绘记忆的?是通过细腻的笔触,还是通过强烈的画面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以及记忆的深度。
评分《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书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本身就充满了画面感和故事性。我最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带给我心灵触动,同时又充满文学美感的书籍,而这个书名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瞬间,那些如同烙印般深刻,却又可能随着时间而模糊的画面。 我一向对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作品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关于个人成长、情感体验或者时代变迁的记录。这本书名中的“烙刻”二字,就暗示着作者所要分享的,绝非是浅尝辄止的叙述,而是一种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好奇,这些“影像”会是怎样的?它们是作者的人生缩影,还是对某个特定时代的集体记忆的描绘? 我喜欢那些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情感的书籍。这本书名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深沉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召唤。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以一种非常细腻、甚至有些怀旧的笔触,来描绘这些“记忆中的影像”。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些被“烙刻”下来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还是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愫。 9787506335454,这个ISBN号,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这本书的探索之旅。它标志着这本书已经完成了从构想到出版的整个过程,带着它独特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考,等待着与我这个读者相遇。我相信,这本书不会让我失望,它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字句中,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我对那些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书籍,总是充满敬意。这本书名所传达的意境,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在记录故事,更是在探索记忆的本质,以及这些被“烙刻”下来的影像,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过去,并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和理解那些在我记忆中同样被“烙刻”下来的片段。
评分《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情感的温度。我最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够引发深度思考,又能在情感上引起共鸣的书籍。这个书名恰恰点燃了我的好奇心,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被时间“烙印”在心灵深处,却又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重新鲜活起来的画面。 我个人特别喜欢那些通过细腻观察和深刻体察来描绘人性的作品。这本书名中的“烙刻”,让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去记录和呈现那些对生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瞬间。这些“影像”,或许是关于亲情、友情、爱情,又或许是关于某个重要的转折点,它们都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记忆里。 我一直相信,最动人的故事往往隐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而“烙刻”这个词,似乎暗示着作者能够捕捉到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却有着非凡意义的瞬间。我非常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作者是如何用文字将这些深刻的“影像”一一呈现,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9787506335454,这个ISBN号,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本即将开启的旅程的门票。它代表着这本书已经具备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并且正在等待着被更多的人阅读和理解。我预感,这会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的作品,它可能不是那种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但却能在字里行间,给读者带来一种深刻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我喜欢那种能够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经历的书籍。这本书名所营造出的氛围,让我觉得它有潜力做到这一点。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影像”进行“烙刻”,又是以何种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通过回忆的碎片,还是通过有条理的叙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些被“烙刻”下来的时光之中。
评分看到《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书名,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些画面,就像老旧的胶片在眼前闪烁,带着些许褪色的温暖和模糊的轮廓。我个人对于那种能够勾起往昔岁月,又能在字里行间捕捉到时代气息的作品,总是情有独钟。这本书名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些直白的叙述,而是带有一种诗意和深度,仿佛作者是在用一种非常虔诚的心态,去追溯和还原那些曾经鲜活过的时光。 我一直觉得,记忆之所以珍贵,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发生了什么,更在于它承载了我们当时的情感和感受。而“烙刻”这个词,恰恰传达出一种深刻、持久、甚至有些不可磨灭的印记。我很好奇,作者笔下的“影像”,是那些宏大的历史瞬间,还是微小却动人的个人片段?是那些被所有人铭记的事件,还是那些只属于个人、却改变了个人命运的细微之处? 我喜欢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最柔软部分的书。这本书名似乎在暗示着,作者将要分享的,是那些曾经在心底留下深刻痕迹的片段。它们或许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或许蕴含着不为人知的喜悦,又或许是那些在平静生活中悄然改变一切的转折点。我期待,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能够被带入一个由文字构建的、充满情感的世界。 9787506335454,这个数字串,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期待的代号。它代表着这本书已经从作者的思绪,变成了印刷在纸页上的实体,等待着与我这个读者相遇。我相信,每一个ISBN背后,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出版社的用心,而《烙刻:记忆中的影像》这个名字,则为这份期待增添了一层神秘而吸引人的色彩。 我对这种能够唤起普遍情感的书籍,总是充满好奇。无论是关于成长的烦恼,还是关于青春的悸动,亦或是关于人生中的遗憾与圆满,“烙刻”这个词都给了我无限的遐想。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探索记忆的本质,以及这些被“烙刻”下来的影像,是如何塑造了我们成为今天的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