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综述
定价:57.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5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东北抗日联军综述(精)》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资料丛书之一,全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东北抗日联军产生历史背景、发展阶段、斗争历程、重要战绩、重大作用和基本经验,进行了节要概括和全面记述。全书分为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党号召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中央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加强部队建设,掀起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高潮;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转战和远征,坚持*端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大部到苏联境内整训,坚持小分队游击战,配合苏军夺取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后胜利等5部分。
目录
引言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党号召抗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1931年9月~1933年4月) 一、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东北形势,中国党号召抗日 (一)东北的地理环境,帝国主义对东北垂涎三尺 (二)19世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方针,20世纪日本对东北的侵占 (三)奉系军阀统治东北,直奉交战与东北易帜 (四)日本加速侵占东北的准备,发动九一八事变 (五)的不抵抗政策和英美帝国主义推行绥靖政策,助长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气焰 (六)日本炮制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七)中国党号召抗日,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 二、东北抗日义勇军兴起,展开大规模的抗日斗争 (一)富有反帝爱国精神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揭竿而起 (二)中国党从多方面帮助、支持东北抗日义勇军 (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顽强抗击日军进犯 (四)东北抗日义勇军主动出击向日伪军展开进攻 (五)日伪军组织大“讨伐”,东北抗日义勇军转入低潮 (六)日军侵占热河省,东北抗日义勇军奋起阻击 三、满洲省委创建抗日游击队,积极开展游击战 (一)满洲省委创建游击队的方针政策,派出干部到各地展开创建工作 (二)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历经曲折展开抗日斗争 (三)东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发动群众积极进行游击战 (四)吉东地区抗日游击队,团结改造义勇军共同抗日 (五)北满地区抗日游击队,吸收、联合义勇军开展抗日活动中央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方针,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5月~1936年1月) 一、华北危机,日本帝国主义强化对东北的殖民统治 (一)《塘沽协定》签订,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二)日本强化殖民统治,全面控制东北 (三)日伪军频繁进行“讨伐”,残酷抗日武装 二、中央发出《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建立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一)“北方会议”推行“左”倾教条主义,严重危害东北抗日斗争 (二)中央发出《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提出新的方针政策 (三)满洲省委贯彻落实《一·二六指示信》,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展现新局面 三、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抗日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 (一)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军,在南满地区联合义勇军开展游击战争 (二)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在东满地区团结义勇军分兵进行游击战争 ……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加强部队建设,掀起东北抗日游击战争高潮(1936年2月~1938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转战和远征,坚持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7月~1941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大部到苏联境内整训,坚持小分队游击战,配合苏军夺取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后胜利(1941年4月~1945年10月)结束语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沉浸在这部作品的叙事脉络之中,其行文风格之老辣,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的笔触极为克制,没有过多渲染悲壮情绪,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冷静甚至有些冷峻的纪实手法,将复杂的战役背景和人物决策抽丝剥茧地呈现出来。尤其是在描述早期根据地如何在极端困境下组织起有效的军事力量时,那种对战略部署和后勤保障的细致刻画,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军事史功底。句子结构多采用长短句交错的形式,长句严谨繁复,如同层层递进的逻辑推理,而短句则适时地出现,如同划破迷雾的闪电,直指核心。这种叙事节奏的掌控力,使得原本枯燥的军事史料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享受。你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昔日领导者们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如何用智慧和意志力去构筑起抗击强敌的钢铁防线,那种对历史细节的尊重和还原,让人深感作者的学术良心。
评分这部著作的结构设计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并非简单的编年史叙述,而是在宏观的战略脉络下,巧妙地穿插了大量微观的战术剖析和人物侧写。这种“大背景+小切口”的组合拳,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理解的深度。比如,在分析某一阶段的游击战术时,作者会先阐述中央决策层的战略意图,紧接着就立即跳转到具体某一连队在某个山坳里实施的伏击方案细节,这种层层递进的分析,使得原本抽象的军事理论变得生动可感。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刻画也相当到位,他没有将抗联的将领们塑造成扁平化的英雄符号,而是通过对他们在关键时刻的犹豫、挣扎和最终抉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作为凡人的复杂性。这种对人性深度的挖掘,让这部军事史读起来,充满了人文关怀,不再是冷冰冰的数字和枪炮声。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在学理上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特定历史阶段军事斗争的认知图谱。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已发生事件的梳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分析框架,引导读者去思考在极端地缘政治压力下,一个弱势群体如何运用非对称的军事手段进行长期抵抗的规律。读完之后,我感到对历史的理解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再满足于教科书上的宏观概述,而是开始关注那些隐藏在历史洪流之下的具体操作层面和精神内核。它无疑将成为相关研究领域内一部被频繁引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参考书。对于任何对中国近现代军事史、抗日战争史乃至区域社会变迁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深度阅读材料,它用严谨的论证,为那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岁月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注脚。
评分翻阅过程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对文献资料的挖掘深度和广度。我注意到书中所引用的各类原始档案、地方志以及口述回忆录,其来源之多元化,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许多关键事件的阐述,都不是基于单一的叙事版本,而是将不同来源的记录进行交叉比对、相互印证,从而构建出一个更为立体和可信的历史画面。例如,在论及某次突围行动时,作者不仅引用了官方的战报,还穿插了来自敌方(日军)的侦查记录和当地民众的见闻,这种多维度的信息整合,极大地提升了历史叙述的可靠性。看得出来,作者在资料搜集阶段投入了海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涉及对一些偏远地区档案的实地考察。这种对“事实”的执着追求,使得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充满了扎实的重量感,它不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在“重建”历史的现场。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复古质感的深绿色调,配上手写的仿宋体书名,显得庄重而又不失厚重感。初翻开扉页,那烫金的字体仿佛带着历史的温度,让人立刻产生一种翻阅珍贵史料的敬畏之情。内页纸张的质地也相当考究,米白色而非刺眼的纯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易疲劳。装帧上的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比如书脊的烫印工艺,即便是随意摆放在书架上,也能感受到它作为一部严肃学术著作的气场。作者在排版上似乎也下了不少功夫,正文与注释、图表的穿插布局清晰明了,阅读流畅性极高。而且,这本书的开本拿在手里分量适中,便于携带和查阅,这对于经常需要参考资料的研究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考量。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已经达到了收藏级别的标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