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素食小煮意
定价:38.0元
作者:梅依旧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18401956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000万人次点击率新浪美食博主
精心挑选超美味健康素食
1500张图片一步一图教会你
这里的素食绝不是你脑海中印象的选择了健康就意味着寡淡,挑选的都是你耳熟能详的,看到照片就知道它有多美味了。
作者梅依旧是20位值得订阅的新浪美食专栏作者之一,此书她精挑细选,精良制作,用自己的十足诚心,回馈热爱她的美食爱好者。
翻开这本书,你就会有走进厨房大显身手的冲动。
内容提要
现在是追求健康的年代,而素食以其清新、少油脂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本书主旨是教会读者如何做出时尚的健康素食。
全书从凉拌、热炒、主食、汤羹等多方面介绍素食的各类做法,作者是新浪知名美食博主,将自己多年来的素食制作经验倾囊相告,内容丰富,一步一图,图片精美。
本书为特16开流行开本,全彩印刷。
目录
作者介绍
梅依旧,本名刘伟,1000万人次点击率新浪美食博主,20位值得订阅的新浪美食专栏作者,好豆网的签约作者。
美食专栏作者,美食作品见于《健康与营养》《explore发现》《饮食科学》等杂志专栏。
湖南卫视美食栏目《快乐购&佳厨房》的美食天团达人。
著有美食书《超人气家常菜》《幸福就是回家吃饭》等。
一个爱美食、爱行走的美食撰稿人、美食达人。美食融入在生活中,心情寄居在文字间。
文摘
素菜烹饪小妙招
每天吃多少蔬果才健康
如果想达到养生的目的,一天至少要摄取5份蔬果:蔬菜3份,水果2份。每份蔬果约100克,其中包含一种深绿色或深黄色蔬菜。上限一般是蔬菜每天食用500克,水果400克。
做汤如何不破坏蔬菜里的维生素
蔬菜一经加热一部分维生素就会被破坏掉,要想不破坏维生素,做蔬菜汤时,要等水烧开后再放青菜,放入青菜后我会倒入一些米汤,让米汤包裹住青菜,如果需要勾芡的汤,也可以用米汤来替代水淀粉,无需再加水淀粉,米汤有保护蔬菜中所含维生素的作用。
烤素鸡串——想起老口味炸串
记忆中,这是学校门口的美味,在学校门口,都会有卖这种食品的小摊贩, 里面有面筋、年糕、豆腐干等,反正能下锅的材料都能炸,慢火炸得酥酥透透的素鸡是我的爱。
这道烤素鸡串,说是油炸其实是加少许油烤出来的,只需淋上少许油就可以了,并且是用电饼铛做的,无需掌握火候的大小,简单易做。
材料:
素鸡400克。
调料:
豆瓣酱30克,孜然粉20克,蚝油10克,白糖5克,辣椒碎8克。
1素鸡洗净,切厚片。
2取干净竹签,每根穿3片。
3小碗中放入豆瓣酱、蚝油、白糖、辣椒碎。
4再放入孜然粉,拌匀成酱汁。
5电饼铛预热后,淋少许食用油,放上素鸡串。
6烤至两面金黄,刷上调好的酱汁稍烤即可。
厨房小语
酱料可以根据家里的酱料品种而定。想吃嫩的,烤的时间可短些;想吃焦些的,烤的时间可长点。
序言
如何做出时尚的健康新素食
曾经的记忆中,吃素多是从外婆那里得知,外婆爱拜佛,初一、十五是要吃素的,那时,我也要跟着吃素。这也是很多人对素食的印象。
素菜可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三种。佛门弟子吃素如蔬,是在于戒杀护生,而后养成大慈大悲的佛性。宫廷素菜,是皇帝在祭祀先人或遇重大事件时食素,使心地纯一诚敬。民间素菜不是一种戒律,只是在朴素的菜品中,崇尚清淡质朴,健康的生活方式罢了。
素食,如何获得更好的营养
素食是植物性饮食,包括五谷杂粮、豆类及其制品、种子、坚果、蔬菜、水果、菌类、海藻等。
粮谷类中除米面外可多选用燕麦、荞麦等,日常可以全麦面包、胚芽面包、糙米饭等代替部分白米饭、精制面食。
豆类及其制品是替代肉制品的选择。黄豆、毛豆、黑豆或豆腐等豆类加工品含丰富的蛋白质,可补充因未摄食肉类而缺乏的部分营养,且多吃豆类无胆固醇过高之忧。
蔬果要多样化,肉类所含铁质可多从含高铁质的蔬果中摄取,如红苋菜、番茄、猕猴桃、葡萄等。
菌菇因维生素B12含量超过了所有肉类而名冠天下,维生素B12是体内多种代谢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参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于素食者来说,往往容易缺乏维生素B12,食用菌菇类食物是补充维生素B12很好的途径。
以上这些食物确保了人体足够的、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
素食的烹调方法也很关键,要避免过油、过甜、过咸的烹调习惯。由于少了肉类,不少人在烹煮时,往往不自觉地加入过量的油、糖、盐,以增加食物的味道,这样做不只对健康无益,亦让营养失衡。至于调味品,例如奶油、奶酪等,也是少用为妙。
有人说:明智者都吃素。这句话让我想起古人说过:肉食者鄙,素食者智。如今,人们崇尚俭朴素淡的生活方式,而对素食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一种生活状态的取向,更深层次的是关注自己的健康与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成功地将一种生活态度通过食物传递了出来——那就是对“慢”的尊重和对日常的珍视。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准备一顿饭所需要的时间和心力,这本书提醒我,那些花在厨房里的时间,从来都不是浪费,而是对生活质量最直接的投资。它所倡导的饮食理念,是建立在可持续性和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的,充满了对地球资源的敬畏之心。读完后,我不再急于在餐桌上堆砌虚浮的排场,而是更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和带给家人的踏实满足感。这不仅仅是一本食谱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放慢脚步、回归本源,并通过创造美味来滋养身心的生活哲学手册。它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让我的厨房不再是应付三餐的战场,而成为了一个充满创造力和宁静感的避风港。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没有回避一些技术上的难点,但处理得非常巧妙,即便是厨房新手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它对不同烹饪技法的分解极其清晰,例如,对于油温的判断,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标准,而非仅仅依赖温度计,这在实际操作中比冰冷的数字更有指导意义。此外,本书的食材替换指南也做得非常人性化,考虑到不同地区和季节食材的可得性差异,提供了大量灵活变通的方案,确保读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烹饪的乐趣。这种细致入微的考量,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广大读者群体的关怀,让人感觉这本书是真正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来编写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地给出标准答案。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画面感和故事性。它不像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生活智慧的长辈,坐在厨房里,一边切菜一边跟你娓娓道来。每一个菜谱背后,似乎都隐藏着一段温馨的家庭记忆,或是某个旅途中偶然发现的灵感。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阅读时常常会产生“我也想马上试试看”的冲动。例如,书中描述制作一道时令小菜时,那种捕捉季节更替、顺应自然节律的心情,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人文情怀的注入,使得烹饪不再是一项机械的劳作,而成为一种与自然、与自我进行深度对话的方式。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工具时,那种对传统器皿的推崇,让人在追求现代效率的同时,不忘怀那些经久耐用的老物件所蕴含的温度与匠心。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烹饪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非常用心,色彩搭配既清新又充满食欲,每一页都像精心布置的餐桌。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菜谱的堆砌,更像是一本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日常饮食哲学的指南。作者在讲解食材选择和处理技巧时,那种细致入微的耐心,完全能感受到他/她对食物发自内心的尊重与热爱。比如,对于某种蔬菜的不同部位如何进行最恰当的处理,书中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我这种希望把家常菜做出新意和深度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宝藏。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把一盘菜做好看,更是如何让食物在健康的基础上,焕发出最本真的风味。读完后,我立刻就动手尝试了其中的几道基础汤品,效果出奇地好,那种由内而外的温暖感,是很多精致料理无法比拟的。这本书成功地将复杂的烹饪过程,转化为一种可以轻松融入生活的愉悦体验。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少即是多”的深刻诠释。我过去总觉得,要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就必须堆砌各种昂贵的食材和繁复的调料,结果往往是味道的混乱和身体的负担。然而,这本书却以极其朴素的笔触,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准的火候控制和对基础调味的把握,让最简单的几种原材料迸发出令人惊叹的层次感。我记得其中有一篇关于如何利用高汤来提升素食鲜味的文章,写得极其精彩,它颠覆了我对素食“寡淡”的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日常的豆类、菌菇甚至根茎类蔬菜,通过巧妙的组合与时间的发酵,变成可以媲美任何山珍海味的存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进行了一次味觉的“断舍离”,让人学会欣赏食物的原味,而不是被过度的加工和调味所迷惑。这对于追求简约生活和健康饮食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清醒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