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警察工作中的心理学
定价:20.00元
作者:(英)艾思沃斯(Ainsworth,P.B.),安福元,庄东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9-01
ISBN:97875019603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警察的工作往往是与惊险的破案历程、热血沸腾的英雄形象联系在一起。
其实,与罪犯周旋的警察同样是会理解他人,会与他人打交道,这就需要学习心理学知识并应用其中。
警察应该知道“
什么因素会造成攻击和暴力行为
怎样从证人那里获得有效信息
怎样识破犯罪嫌疑人的谎言
怎样通过对犯罪人特征的剖析从而尽快破案
与劫持人质者谈判时如何使用攻心术
在每天充满危险的工作中如何缓解压力
……
读完本书,你会感叹,心理学在警察日常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估理!
目录
绪论
章 人物感知和人际交流技巧
印象的形成
非言语交流
目光接触和其他的语言调节方法
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之间的关系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二章 归因、偏见和定势
归因
偏见和定势
种族主义和社会同一性理论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三章 录用、选拔与培训
心理测试是否应当使用
心理测试怎样提供帮助
心理测试应着眼于哪些品质
警察录用中应关注什么品质
心理测试无法解决哪些问题
测量的方面稳定与否
怎样对测试进行评估并确定其有效性
职务分析和综合测量
培训中心理学的可接受性
应该由谁组织培训
小结
补充读物
第四章 攻击与暴力
定义攻击和暴力
攻击作为一种天生的驱使
攻击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攻击是一种习得反应——社会学习理论
对不同形式攻击的态度
警察暴力
小结
补充读物
第五章 感知和记忆
感知活动能否像一部摄像机
司法系统是否对目击证人有不现实期望
感知的过程是怎样的
感知是一个习得的过程
感知是一个构建的过程
感知的不准确性和偏见
背景效果
选择性和感知
记忆——储存和提取信息
记忆的转变
提问用词的重要性
在特定情况下,记忆改变的可能性是否更大
证人回忆时可能受影响的因素
小结
补充读物
第六章 提取信息
第七章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八章 压力与警务
第九章 犯罪模式与犯罪人特征剖析
第十章 劫持人质谈判
结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最初被这本书吸引,纯粹是因为书名中“满28包邮”这个诱人的价格,同时又对“警察工作”这个主题感到一丝好奇。我以为会是一本轻松读物,可能是一些关于警察日常生活的点滴小故事,或者是一些轻松幽默的案例分析,用来打发闲暇时光。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这本书的深度。它并没有提供我预期的那些轻松娱乐的内容,而是以一种极其严肃和专业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人类心灵深处的种种困境。书中大量运用了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例如“认知失调”、“防御机制”、“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虽然有些概念我需要反复查阅资料才能理解,但作者的讲解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我逐渐领略到了心理学在理解复杂人性方面的强大力量。书中对于“恐惧”的来源与应对,以及“权力”对个体心理的影响,都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这些内容虽然与警察工作有一定关联,但其普适性极强,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也可能存在的某些心理盲点。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模式,也让我对那些在特殊职业环境下工作的人们,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带着一种沉静而又专业的质感。一开始是被“满28包邮”这个字眼吸引,想着或许能淘到一本物超所值的实用读物。然而,当我翻开书页,赫然发现它并非我最初想象的关于警队日常趣闻或是惊险案件的叙述。相反,它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尤其是在高压、冲突以及需要高度判断力的职业场景下。作者的笔触细腻,能够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例如认知偏差、应激反应、依恋理论等,用相对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虽然我并非心理学专业人士,但书中对人性弱点、动机驱动以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剖析,让我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身边的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书中关于“确认偏误”的章节,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接收信息时的倾向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客观。此外,关于“压力对决策的影响”的讨论,也让我联想到自己在面对一些重要选择时,是否受到了情绪的过度干扰。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并从中汲取智慧的书籍,它打开了我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驱动力,虽然与我最初的期望有所不同,但收获却是远超预期的。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份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天然好奇和向往。我一直觉得警察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感和英雄色彩,想象中书里应该会讲述一些感人肺腑的破案故事,或是描绘警察们如何在危险中挺身而出,保护人民的英勇事迹。然而,这本书所呈现的内容,却是一种我未曾预料到的角度。它没有炫目的警匪追逐,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战场景,而是将目光聚焦在警察这一职业背后,那个更为复杂、更为微妙的“心”。书中细致地分析了警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罪犯、受害者以及目击证人时,需要具备怎样的心理洞察力。它探讨了如何识别谎言,如何理解犯罪者的动机,以及如何在极端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业。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移情”和“共情”的区分,以及如何在处理创伤性事件时,既能理解受害者的痛苦,又不被其情绪所吞噬。这让我意识到,警察的工作不仅仅是体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博弈。这本书让我看到,在这个光鲜职业的背后,是无数的心理训练、情绪调节和深刻的人性理解。它以一种近乎学术的严谨,揭示了警察这个职业所承担的巨大心理负荷,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不为人知的努力。
评分我承认,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满28包邮”这个价格所吸引,同时又觉得“警察工作”这个题材有点意思,以为会是一本比较轻松、能涨些姿势的读物。我期待的是一些关于警察日常工作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关于他们如何处理案件的技巧分享,总之,是那种读起来不费力,又能学到点东西的书。然而,当我打开这本书,立刻就意识到,我可能对它的内容有误解。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专业得多。它深入探讨了心理学在警察工作中的应用,例如如何识别谎言、如何进行心理评估、如何处理创伤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建立信任等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警察职业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专业训练和心理素质要求。书中对于“应激反应”的解析,以及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清晰的头脑,让我感到十分震撼。此外,它还触及了警察在面对复杂人性时的伦理困境,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最合适的判断。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需要我非常认真地去阅读和思考,但它也确实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对“警察”这个职业,以及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老实说,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出于一种“凑单”的心态,加上对“警察”这个职业本身的好奇。我脑海里浮现的,大概是一些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比如警察如何通过细微的线索推理出真相,或者是在危急时刻如何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勇气。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部引人入胜的侦探小说一样,让我沉浸其中,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氛围。但是,这本书的实际内容,却让我有些意外。它并没有过多地描述具体的办案过程,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警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心理挑战和困境上。书中详细探讨了警察在面对暴力、死亡、绝望等极端情绪时,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如何保持专业判断。它还分析了警察与罪犯、受害者之间复杂的心理互动,以及如何在这种互动中,既要保护自己,又要维护正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道德困境”的讨论印象深刻,它让我看到了警察这个职业在现实中面临的复杂性,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这本书的视角相当独特,它让我认识到,警察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勇气和力量,更在于他们能够驾驭和处理那些常人难以承受的心理重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