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和哈利 波特一起直面死亡-儿童和青少年的哀伤心理治疗(万千心理)
定价:28.00元
作者:马克尔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019818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10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和其他的童话作品一样,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包含了很多有关死亡与失去的内容。这是魔法世界和现实生活共同的困扰,就连巫师也无法地解释死亡,或者用魔力消除内心的悲伤。然而,文学作品就像魔法一样,可以将人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启发人们全面地思考问题,提供各种应对悲伤与挑战的方案,甚至预见了乌云消散后的绚丽人生。
本书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和其他四部经典童话故事为例,充分说明了这些作品对儿童哀伤问题的治疗意义。书中配有大量原创的活动、游戏和讨论题,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敞开心扉,谈论内心的哀痛,而且这些讨论与活动同样适用于其他作品。
作为一部出色的创意之作,本书将成为教育者、咨询师和家长手中的指南。
目录
导 言 继续活下去的孩子们
作者的故事
本书使用指南
主题1:厄里斯魔镜(包括主题使用指南)
主题使用指南
部分 让《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来帮助哀伤的孩子
单元 从霍格沃茨进入魔法世界
主题2:哈利的伤疤
主题3:分院帽与霍格沃茨四学院
主题4:喜欢的人物
主题5:魁地奇球员的位置
主题6:寻找一根魔杖
主题7:纳威的魔杖—并非由死亡引起的哀伤
主题8:卢娜洛夫古德和她的妈妈
主题9:名字及其含义
主题10:喜欢的老师
第2单元 夜骐与幽灵:《哈利波特》中的死亡
主题11:谈论死亡
主题12: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主题13:死亡的信念
主题14:葬礼及哀悼
主题15:失去一个难以相处的人
主题16:希望我曾理解你
主题17:当大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主题18:忌辰晚会
主题19:失去宠物
主题20:“换了我也会生气的!”
主题21:遗产
主题22:惧怕死亡
主题23:战争:“我总是看见他们死……死……死了!”
主题24:继续活下去的读者们
第3单元 滑稽滑稽:应对焦虑与恐惧
主题25:博格特、摄魂怪和守护神
主题26:福灵剂
主题27:大脑封闭术和摄神取念
主题28:承诺—牢不可破的誓言
主题29:一切平安
第4单元 用魔法物品来治愈哀伤
主题30:记忆球
主题31:双面镜
主题32:冥想盆
主题33:门钥匙
主题34:有求必应屋
主题35:飞天扫帚
主题36:霍格沃茨特快列车
第二部分 用其他四部作品来帮助哀伤中的孩子
第5单元 《夏洛的网》— E. B.怀特
主题37:情感
主题38:心烦意乱
主题39:朋友们
主题40:娱乐活动
主题41:悲伤
主题42:逝者的特点
主题43:葬礼和纪念仪式
第6单元 《秘密花园》—霍奇森伯内特
主题44:进入花园的钥匙
主题45:孤独
主题46:难以相处的孩子
主题47:同情别人
主题48:你怎么可以死
主题49:积极思考的力量
第7单元 《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威尔逊罗尔斯
主题50:宠物的真实名字
主题51:意外的死亡
主题52:宗教信仰与死亡
第8单元 《凡夫俗子》—朱迪盖斯特
主题53:令人身心俱疲的哀伤
主题54:谨言慎语的人们
主题55:如果悲伤有颜色
主题56:我现在是谁?
第三部分 游戏
第9单元 巫师挑战赛—规则与指导
卡片游戏
0单元 词语游戏
句子补全游戏
补全故事情节
1单元 索雷斯的故事
基本情节
第四部分 手工创意活动
2单元 制作主题围巾或毯子
3单元 其他无需针线的手工布制品
4单元 制作回忆之匣
5单元 装饰一个相框
6单元 装饰一个瓷器
《哈利波特》术语表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凯瑟琳·马克尔博士 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阿诺卡-莱蒙斯学院,教授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学课程以及毕生发展中的死亡问题。
马克·马克尔博士 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是特殊教育专业的教授。他是经认证的死亡学研究者,并在为学生、家长、老师和的父母讲授生死问题。
文摘
序言
《哈利·波特与死亡直面-儿童和青少年的哀伤心理治疗》这本书,让我对“哀伤”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哀伤只是成年人需要面对的沉重课题,没想到它对孩子的影响如此深远,而且表现形式如此多样。这本书巧妙地将哈利·波特这个孩子们熟悉的角色融入其中,通过分析他在面对亲人离世时的种种反应,比如愤怒、否认、甚至是对现实的回避,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复杂与脆弱。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儿童和青少年在经历失去时的心理机制,比如依恋关系的改变、对死亡概念的理解程度等等。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孩子们可能不会用成人的方式表达悲伤,他们可能表现得“无所谓”,或者通过其他行为来掩饰内心的痛苦。这让我警醒,不要轻易评判孩子的表现,而是要尝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书里提供的很多沟通技巧,比如开放式提问、倾听与共情,都非常实用,让我知道该如何与我的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帮助他们勇敢地面对和处理内心的伤痛,而不是让他们独自承受。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满28包邮》,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温热的牛奶,暖暖地流进心里。它不是那种大部头的理论书籍,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讲述了许多关于孩子成长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个章节,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因为父母离异而感到不安,她偷偷地把玩具熊藏在床底下,晚上抱着它才能睡着。作者并没有直接批评小女孩的行为,而是通过引导她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画出她心中的“怪兽”,然后和“怪兽”对话,一点点帮助她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反思了很多,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更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规范,却忽略了他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这本书让我明白,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比任何说教都来得重要。它提供了一些非常具体的方法,比如鼓励孩子用“我”开头表达感受,而不是指责别人,这真的很有帮助。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好像拉近了许多,也更有信心去面对孩子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评分我最近淘到一本《满28包邮》,刚翻几页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的文笔非常细腻,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更像是和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朋友在聊天。它里面讲的很多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比如,书里提到一个孩子,因为爸爸长期出差,总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所以开始变得很叛逆,经常惹事。作者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通过一个很巧妙的方法,让孩子画出他心中“缺失的部分”,然后引导他去思考,爸爸虽然不在身边,但对他的爱并没有减少。这个方法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引导孩子理解和表达情绪,可以这么有创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大人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往往急于解决,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感受。它教会我,要学会耐心倾听,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表达,即使是那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情绪,对他们来说也可能非常重要。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积极关注”的章节,提醒我们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一味地纠结他们的错误。这本书真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让我觉得育儿不再是一件让人焦虑的事情,而是可以充满爱与智慧的旅程。
评分这套书简直太棒了!我之前一直觉得,孩子在面对亲人的离去时,那种悲伤和无助感是很难用言语来描述和处理的,我自己也曾经在年少时经历过,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直到我看到了《满28包邮》这本书,简直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没有用那些空洞的理论去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出阴影的。书里那些小主人公们,虽然年纪小,但他们面对失去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感动。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辈在娓娓道来,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沉重,反而充满了希望和力量。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如何表达情绪的那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方法,比如画画、写日记,甚至通过角色扮演来释放情绪,这些方法都很实用,而且能让孩子在玩乐中找到宣泄的途径。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孩子,也非常适合家长阅读,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能更好地理解孩子,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以前对“心理治疗”这个词总有点距离感,觉得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甚至有点“病人才需要”的刻板印象。但《哈利·波特与死亡直面》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这种看法。它选择了我孩子非常喜爱的哈利·波特作为切入点,这个设定简直是神来之笔!通过分析哈利在失去教父、朋友时的种种反应,这本书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揭示了儿童和青少年在面对亲人死亡时的心理变化。我一直以为孩子应该“坚强”,不应该哭哭啼啼,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悲伤是正常的情绪,压抑反而不利于成长。它教会了我如何去识别孩子可能出现的迹象,比如退缩、易怒、失眠等等,并且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陪伴”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家长要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回避他们的情绪。它还提到了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这个话题,以前我总觉得无从开口,现在感觉有了方向,不再那么害怕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哀伤心理治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