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28包邮 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

满28包邮 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娟娟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案例分析
  • 行为改变
  • 认知心理学
  • 临床心理学
  • 心理健康
  • 自我提升
  • 包邮
  • 畅销书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梅凯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55978
商品编码:299365299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

定价:39.80元

作者:李娟娟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93559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算命先生说的为何这么准  ※儿童期与青春期的差别是什么  ※为什么过度奖赏等于惩罚  ※如何通过催眠唤醒沉睡的潜意识  ※怎样通过房树人分析人的心理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快来翻开《心理的故事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  生动有趣的关键案例,让你轻松读懂心理学,一起来探索改变心理学的关键点!☆☆☆☆☆《心理的故事》系列:品味心理学的智慧☆☆☆☆☆《心理的故事1:心理学就是这么有趣儿》《心理的故事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心理的故事3:推开心理学之门》《心理的故事4:心理学与情感生活》更有超值套装,买3送1,买《心理的故事套装》即送定价36元的《三天读懂心理常识》

内容提要


  《心理的故事2》从不同的心理学专业方向展示了心理学史上有影响力的53个案例,通过阅读这些关键案例,读者能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眼光看待心理学研究。本书共包含十个心理学专业方向:人格心理学、情绪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学等。本书既适用于初学者,也适合从事心理学事业、应用心理学的人士。

目录


章 人格心理学经典案例
 一根铁棒惹的祸——大脑损伤与人格
 算命先生说的为何这么准——巴纳姆效应
 自卑的心理学家——人格的发展
 女娇娥与男儿郎——性别角色错位
 《红楼梦》中人与张飞——气质类型
第二章 情绪心理学经典案例
 复仇王子哈姆雷特——仇恨情绪
 奥赛罗的悲剧——嫉妒
 老实人如何面对说谎——认知失调
 愤怒的水与快乐的水——消极情绪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经典案例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道德两难
 什么样的老人更快乐——老年人掌控力实验
 儿童期与青春期的差别——皮亚杰钟摆实验
 触摸像食物一样重要——恒河猴依恋实验
 人人都有中年危机吗——成年期人格变化
第四章 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
 人质爱上绑架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潮——从众效应
 为什么他们会袖手旁观——责任分散效应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服从实验
 先入为主——优先效应
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一条可怜的狗——习得性无助
 禁果格外甜——禁果效应
 富的更富,穷的更穷——马太效应
 只开花,不结果——贝尔纳现象
 灵光一闪,恍然大悟——阿基米德现象
 怕什么,来什么——瓦伦达效应
............

作者介绍


  李娟娟 知名心理作家,代表作有《三天学会催眠术》《FBI催眠术》《青春期心理学》《心理学经典案例选》《心理学与情绪控制》《心理学与微反应》《心理学与微表情》等京师心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心理自助类图书开发机构。

  京师心智依托中国心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资源优势,上百位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致力于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服务大众。凭借自身优势和丰富的经验,被中国心理学会测量专业委员会认定为“正版量表进学校工程”的全国推广单位。关联企业京师博仁,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培训、专家支持于一体的专业的心理学应用服务机构。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心理学领域经典案例的图书简介,旨在深入剖析人类行为、思维模式及情绪反应背后的复杂机制。 --- 书名:《心之迷宫:人类行为的53个经典解析》 简介 探索人类心灵深处的奥秘,理解我们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 本书并非对心理学理论的枯燥罗列,而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案例百科全书”。我们每个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被无形的心理力量所驱动。《心之迷宫》精选了心理学史上最具代表性、最能引起共鸣的五十三则经典案例与实验,通过这些真实的或模拟的情境,带领读者亲身走入人类心智构建的复杂迷宫。 我们承诺,这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而是一场对话——一场关于“我们是谁”的深刻对话。 第一部分:认知与感知——我们如何构建现实? 案例聚焦: 错觉、记忆的可靠性、决策中的偏差。 人类的感官系统并非一台完美的录像机,而是主动的诠释者。本部分将通过著名的“选择性注意实验”和“误导信息效应”等案例,揭示我们如何有选择性地过滤信息,以及记忆是如何在存储和提取过程中被“重写”的。读者将了解到,我们眼中的世界,往往是我们大脑主动构建的结果,而非客观存在的镜像。例如,我们将深入分析“目击者证词”的可靠性边界,探讨在压力、暗示或情绪高涨状态下,认知系统是如何轻易产生偏差,甚至编织出虚假的记忆。 我们会探讨“锚定效应”在商业谈判和日常判断中的无形影响力,以及“确认偏误”如何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符合我们既有信念的信息通过。理解这些机制,是迈向更清晰、更少偏见的思维方式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情绪与动机——驱动行为的内在引擎 案例聚焦: 情绪的起源、动机的层次结构、压力反应与适应。 情绪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但它们也常常是难以捉摸的导火索。《心之迷宫》深入剖析了从“恐惧的条件反射”到“快乐的神经化学基础”的多种情绪反应链条。我们将检视经典的“小阿尔伯特实验”及其伦理反思,理解恐惧是如何被学习和泛化,并探讨如何通过脱敏疗法进行干预。 在动机方面,本书将对比内在动机与外在报酬之间的微妙平衡。通过对“过度合理化效应”的案例分析,我们将看到,原本出于兴趣的活动,一旦被外部奖励过度强化,其内在驱动力反而可能被削弱。此外,关于“拖延症”的案例分析将揭示,它往往不是懒惰的体现,而是情绪调节失败的结果——我们逃避的不是任务本身,而是任务可能引发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或自我怀疑)。 第三部分:人际关系与社会影响——我们如何被群体塑造? 案例聚焦: 从众行为、权威服从、人际吸引力的法则。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行为很少是孤立产生的。《心之迷宫》的这一核心部分,将引导读者审视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强大塑造力。我们将重访那些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社会实验,例如“阿希从众实验”,细致解构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如何放弃自己的清晰判断以求得归属感。 更具争议性的是对“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的深度剖析。我们不仅仅关注服从的程度,更侧重于探究情境因素(如距离、权威的在场性)如何压倒了个体的道德良知。此外,本书也关注积极的社会影响,例如“旁观者效应”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通过建立责任分散的机制来打破冷漠的循环。对于人际吸引力,我们将从接近性、相似性、互惠性等多个维度,解析“一见钟情”背后的社会交换与进化基础。 第四部分:发展与人格——我们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案例聚焦: 童年经历对终身性格的影响、依恋模式的形成、应对创伤。 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动态的过程。《心之迷宫》追溯了从生命初期开始的心理发展轨迹。我们将分析关键的依恋理论案例,展示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建立的早期联结模式,如何预示了其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风格——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等。这些早期的“蓝图”,深刻影响了我们处理冲突、表达需求的方式。 在人格层面,本书探讨了特质理论与情境主义的辩论,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特定情境下人类行为的巨大可塑性。同时,对于应对生活重大变故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人类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惊人潜力,探讨了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的可能性,而非仅仅停留在病理学的描述。 结语:心智的无限可能 每一则案例都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共有的、却又独一无二的人性。《心之迷宫》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套更精细的工具,帮助读者去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非理性决策、矛盾的情绪波动,以及在社会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本书,就是启动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认识到心智的复杂性,是拥抱人生的第一步。 这是一本适合所有对“人”这个终极课题抱有好奇心的读者、心理学初学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管理人员的深度阅读指南。 它将挑战你既有的认知,拓宽你理解世界的维度。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通常不太喜欢读这类“故事性”的书籍,总觉得缺乏严谨性。但是,《满28包邮 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严肃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我特别赞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之处,既有经典的研究,也有一些更贴近现代生活的例子,涵盖了从认知、行为到社会心理学的广泛领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仅仅给出结论,而是鼓励读者去思考、去质疑。比如,在分析一个关于“从众效应”的案例时,作者并没有直接下定论,而是引导读者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更容易受到群体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独立的思考。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主动地去构建对心理学世界的理解。

评分

拿到这本《满28包邮 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理论的枯燥读物,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人类内心深处的奥秘。书中并非简单地罗列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每一个案例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现象的描述,而是层层递进,揭示了行为背后的动机、潜意识的影响,甚至是个体成长经历的烙印。读完某个案例,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反思自己过往的经历,是否也曾受到类似的心理机制的影响,只是当时未能察觉。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关于自我探索的旅程。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对心理学毫无基础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但其深度却丝毫未减。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与世界互动的模式,仿佛打开了新的视野,看到了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长谈,但又没有丝毫的压迫感,反而充满了启发和理解。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案例时所展现出的细腻和同情心,没有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评判,而是努力去理解他们的困境和选择。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刻板印象,恰恰是因为我们缺乏对他们内在世界的深入了解。书中那些关于记忆、情感、决策的案例,都让我对“为什么我们会那样想、那样做”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发现,很多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读到某个关于童年经历如何影响成年人格的案例时,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一些被遗忘的片段重新浮现,让我对某些根深蒂固的习惯和反应有了新的理解。这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痛苦但又是宝贵的,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平和、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价格。我经常在通勤的路上阅读,每一次翻开,都感觉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书中对人类行为的洞察力,让我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误解和冲突,都源于对彼此心理动机的缺乏了解。例如,书中有一个关于“依恋模式”的案例,让我瞬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会表现得如此“黏人”,而有些人又会显得如此“疏离”。这种理解,让我能够以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也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关系中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的书。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应该成为很多人的必读书目。

评分

老实说,我原本对“心理学”这个词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它离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充满了术语和理论。但是,《满28包邮 心理的故事 2:改变心理学的53个关键案例》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用最朴实、最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人”的故事,那些故事里的人物,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任何人,有着相似的喜怒哀乐,有着相似的困惑和挣扎。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认知偏差”的那些案例,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们的大脑在很多时候,会“欺骗”我们,让我们做出并非最佳的选择。读完这些案例,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决策过程,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些认知偏差的影响?这种自我审视,让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清醒,也更加有能力去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开始以一种更客观、更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