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
定价:32.00元
售价:25.6元,便宜6.4元,折扣80
作者:杨志本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03487378
字数: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中国古代近代海军史例》主要论证了中国自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曾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海上入侵,包括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这些战争,大多以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终结。这些国耻之所以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国势衰落,除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科学技术缺失外,国家没有海权观念,没有足以掌握海权的海上力量则是致命的弱点。接受历史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振兴中国海权,加强建设能够在海洋上打胜仗、掌握海权的强大的海军,把海军舰队锻炼成为具有在海战场上(水面、水下、空中)机动攻击歼敌致胜能力的海上军。
杨志本,原名智本,1922年11月出生,原籍山东泰安,现居北京。1940年任小学教师、校长。1946年调县教育科。1948年转入军队。在26军78师司令部、海军司令部、海军百科全书编辑部历任作战参谋、处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副主编兼门类主编。主编《清末海军史料》《中华民国海军史料》;参加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海军百科全书》《军事大辞典》《海军大辞典》等,阐明中国海权理论。
初读此书,我原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年代编年史,充满了晦涩的官职名称和冷冰冰的战役数据。然而,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他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讲故事大师,将历史的尘封往事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文关怀。书中对于特定历史人物的侧写,比如某位被贬谪的将领如何在困境中力挽狂澜,或者某位地方官员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水师,这些故事性的叙述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鸣。特别是描写到战役场面时,文字的张力十足,仿佛能嗅到硝烟味和咸湿的海风。他巧妙地将军事行动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解释了为何在某些历史节点,一项看似微不足道的海上技术创新能够彻底改变战局。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的手法,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一幕幕鲜活的戏剧。对于那些对“大历史”感到疲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人性化、极富感染力的阅读体验,让人读来酣畅淋漓,意犹未尽。
评分这份对古代海军的研究,其学术严谨性简直令人肃然起敬。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引用的文献目录和注释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在史料的交叉验证上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它似乎并未满足于引用主流的官方史书,而是深入挖掘了地方志、私人笔记甚至民间歌谣中关于航海活动的记载。这种“自下而上”和“多源互证”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古代海军实力的认知。例如,书中关于宋代“沙船”排水量和载重能力的估算,对比了不同史料给出的数据差异,并给出了一个基于现代工程学原理的合理推测区间,这种科学审慎的态度在历史研究中是十分宝贵的。对于专业的历史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部极佳的参考工具书,因为它不仅提供了结论,更展示了得出这些结论的严密逻辑链条。我确信,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引发学界对中国古代海洋史研究的新一轮热潮。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版式安排也值得一提,它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高度尊重。图表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古代船只的复原图还是战术部署的示意图,都处理得十分精美且易于理解。阅读体验的舒适度,在厚重的历史著作中尤为重要。它没有将过于复杂的理论生硬地堆砌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流畅的过渡和分段清晰的结构,引导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作者构建的历史世界。我个人尤其欣赏其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延伸阅读建议”,这些建议精准地指向了相关领域内其他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体现了作者开放且包容的学术态度。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学术价值又有极佳可读性的杰作,是理解古代中国海洋力量不可或缺的一把钥匙。
评分这部关于古代海军史的著作,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作者显然在史料的发掘和梳理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将那些淹没在浩瀚历史长河中的船舶技术、海战策略乃至水手的生活点滴都一一勾勒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海军发展脉络的细致比对。比如,书中对宋元时期中国海船的结构特点与同时期地中海帆船的差异,进行了翔实的图文并茂的分析,那种对技术细节的执着,足以让任何一个船舶工程爱好者为之倾倒。更令人称道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船坚利炮”的层面,还深入探讨了支撑海军运作的后勤保障体系——从造船所需的木材来源,到远洋航行中的淡水储存技术,乃至不同朝代对海禁政策的松弛与紧张对海军战略的影响。这种全景式的、系统性的构建,使得我们对古代海洋力量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完整史诗。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古代中国在海洋文明中的地位与贡献,那些看似偏门的制度设计,背后都蕴含着深远的战略考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亲身参与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海上生活。
评分坦白讲,市面上关于古代军事史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停留在对朝代更迭和权力斗争的关注上,对具体技术层面的阐述往往一笔带过。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恰恰在于它对“技术考古”的深度挖掘。它花了大篇幅去解析古代的罗盘校准方法、风向预测体系乃至古代的航海图绘制工艺。我发现,古代水手在没有现代导航设备的条件下,能够完成远洋航行,其依赖的知识体系是多么精妙而复杂。作者详尽地解释了“看星斗辨方向”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不同海域水文特征对航线规划的影响。这些技术细节的还原,不仅仅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更深刻揭示了古代中国在应用科学和实践经验上的高度成熟。它成功地将原本被视为旁门左道的航海术提升到了与礼乐制度、农耕技术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让我对先人的智慧有了更深层次的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