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特色餐饮)2008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定价:268.00元
作者:深圳市创场文化传播有限有公司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5609484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1.98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166烧烤体味店
尖沙咀茶餐厅
Y吧
河南府苑时尚餐厅
经典牛排世家
九孚海鲜大酒店
九龙会餐厅
“开心堂”燕品店
孔府家宴
捞悦火锅
品尚轩时尚餐厅
上沙茶餐厅
山水雅致餐厅
深圳本元原创王子厨房
顺风123中餐厅三峡广场店
顺风123中餐厅西城天街店
四季和风日本料理餐厅
四季牛坊火锅连锁店
铜箩湾美食坊
望楼大酒楼
武汉绿茵阁西餐厅
西安真爱“长安一号”
湘膳
新乡深海世界海鲜火锅
样样红酒楼
游夫家韩国石锅拌饭(六里桥店)
大渔保利店
雨花公明餐饮店
金悦华府粤菜酒店
半岛酒店主宴厅
共语咖啡
经典时尚涮肉坊(军艺店)
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中餐厅
晚枫亭日本料理
鄞州公园咖啡厅
梅岭二号餐厅
深圳深港花源酒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集邮”的心态,想看看当年中国室内设计界到底有哪些里程碑式的作品诞生。 拿到手后,惊喜地发现它的内容广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它没有局限于我们常见的高端会所或样板间,而是深入到了医院、学校甚至文化场馆等功能性空间的设计实践中。 这种全景式的覆盖,让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医疗空间的设计部分,它探讨了如何通过色彩和布局来减轻病患的焦虑感,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让我感受到了设计的温度。 这种将“美学”与“功能性”完美结合的案例,才是真正衡量一个设计师功力的标准。 我还特别喜欢它对新材料应用的专题报道,一些新型环保板材和智能家居系统的集成展示,让我看到了未来居住环境的雏形。 这本书仿佛是一个时间胶囊,定格了那一年的设计高度,是了解行业发展轨迹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评分这本关于室内设计的年鉴,实在让人眼前一亮! 那些案例图,简直就是视觉的饕餮盛宴。 尤其是关于商业空间的展示部分,看得我手痒痒,恨不得立刻把我那个小小的咖啡馆彻底翻新一番。 细节之处见真章,从灯光的运用到材质的选择,每一步都透露着设计师的匠心独运。 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关于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探讨,在这个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如何将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这本书给出了不少启发性的思路。 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光是欣赏这些精妙的设计,就已经觉得受益匪浅,对于提升自己的审美眼光大有裨益。 那些关于公共空间设计的案例,那种宏大叙事感和对人流疏导的巧妙考量,让人深思:一个好的空间设计,不仅仅是好看,更是对使用者的尊重和关怀。 我甚至打印了几页下来,准备贴在我的工作台边,时不时拿出来品味一番,就当是给自己上的一堂免费的、高水准的设计公开课。 这种汇集了年度顶尖成果的精装本,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不用说它所蕴含的行业前沿信息了。
评分翻开这本年鉴,我立刻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和严谨的专业态度。 它的排版和装帧设计本身就体现了设计领域的专业水准,干净利落,重点突出,完全没有一般画册那种浮夸的感觉。 尤其是那些文字部分,对设计理念的阐述深入浅出,对于理解某些特定风格的演变脉络非常有帮助。 我发现它不仅仅罗列了作品,更重要的是解读了作品背后的设计哲学,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我前段时间正在研究极简主义在居住空间中的落地应用,这本书里好几篇深度分析的文章,简直就是我的“及时雨”。 作者们对材料性能的分析,对空间尺度的把握,那种近乎于建筑物理学的严谨态度,让我对“设计”二字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 那些图纸和剖面图的清晰度极高,即便是初级设计师也能从中吸取到大量规范化的制图经验。 总之,这是一本扎实的、有深度、值得反复研读的行业工具书,而不是只能看个热闹的“摆设”。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展现出的“本土创新”的力量。 很多案例的设计语言,明显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语境下的重生和转译,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西方风格。 比如,对传统园林“框景”概念在现代商业入口处的巧妙运用,那种“一借景,便入画”的意境,让人拍案叫绝。 它提供了一种思路:如何在国际化的设计潮流中,坚守并弘扬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 对于那些致力于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商业品牌空间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大量的本土灵感和理论支撑。 它让我意识到,优秀的设计绝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扎根于我们所生活的地域文化之中的。 这种“根植于本土的创新”的展现力度和深度,让我对中国设计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与设计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真的让我这个注重质感的读者感到非常满意。 纸张的厚度和光泽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那些高清的实景照片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现场的色彩和质感。 尤其是那些需要精细表现纹理和光影效果的特写镜头,几乎可以透过纸面感受到材质的冰冷或温润。 作为一个对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人,我深知印刷质量直接决定了设计作品的观感上限。 那些复杂的几何线条和细微的阴影过渡,在这本书上都得到了忠实的再现,没有出现偏色或者模糊的情况,这体现了出版社在工艺上的不惜成本。 闲暇时,我喜欢随意翻阅,不仅仅是看设计本身,也是在享受这种高品质的阅读体验,每一次翻动指尖与纸张的摩擦声,都像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颂。 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典藏的实体书,而不是那种看完就想扔掉的快消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