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 9787564089382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名表 9787564089382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兴力 著
图书标签:
  • 钟表
  • 机械表
  • 手表
  • 名表
  • 钟表史
  • 表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钟表文化
  • 收藏
  • 工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花晨月夕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9382
商品编码:2988072011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4-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名表

定价:88.00元

作者:刘兴力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640893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瑞士两大表展**中文用书,**被瑞士手表品牌商选作员工培训的中文钟表书。
作者探访各大名表品牌及制表大师一手资料,专业有趣,品味尽显。
拍卖行**不告诉你的事
名表收藏购买的秘密——手表的品味与“钱”力到底如何判断?
购买不仅是消费,更可以是投资
学会自主判断手表价值,让每一次购买都物超所值。

内容提要


《名表:购买篇》这本书针对我国钟表爱好者和从业人员的需求编写。作者以品牌的视角,力求与读者一起分享高级钟表的品鉴方法,帮助读者认识和了解高级手表(其中一部分为品)的价值所在和高级手表的评价体系。除了深入浅出的专业知识,还增加了欣赏高级手表的关键部分——钟表文化,娓娓道来,图文并茂。为读者选购、欣赏、收藏手表搭建了一个桥梁。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兴力,曾经历过外交官、旅行家和零售商的生涯,任《奥迪杂志》主编、《时尚时间》主编、《青年周末》主编。曾任哈雷戴维森北京经销商总经理。
曾参观瑞士日内瓦地区、洳山谷地区、汝拉山区和伯尔尼地区代表性的钟表制造企业,采访过瑞士钟表业界重要企业家和制表大师,并参加若干次国际表展及品鉴活动。
个人作品:《名表手边书——高级手表品鉴参考》

文摘






序言



腕间乾坤:精密机械与时代印记的交织史诗 一、 机械的微观宇宙:时计制造的艺术与科学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机械腕表的复杂内核与精妙构造,揭示其超越时间指示功能的深层价值。我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在于如何“记录”时间,更在于如何以极致的精度和美学形式“呈现”时间。 1. 擒纵机构的哲学:时间的“锚点” 擒纵系统是机械钟表的“心脏”,它负责控制发条释放能量的速率,是实现计时的核心机制。我们将详细剖析经典的主流擒纵系统,从基础的杠杆擒纵(Lever Escapement)的力学原理,到芝麻链(Fusee Chain)在解决扭矩不均问题上的精巧设计。更进一步,本书将专门辟章讨论现代制表业的创新成果,例如硅质擒纵轮的引入,它们如何利用材料科学的进步,实现更少的润滑需求和更稳定的振荡精度。我们会结合三维爆炸图和运动学分析,阐释擒纵轮与擒纵叉之间每一次微妙的“咬合”与“释放”,如何共同构筑起稳定的节拍。 2. 动力源的持久之谜:发条与上链艺术 一块机械表能够持续走动的能量来源,主要依赖于发条盒及其内部的游丝。本书将深入探讨不同材质发条(如Nivarox合金)的性能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动力储存的时长与稳定性。在自动上链机制方面,我们将详细拆解双向上链系统(如宝时捷的魔术交替摆陀)与单向上链系统的结构区别,并分析不同品牌的调校哲学如何影响佩戴者的使用体验。对于手动上链机芯,我们将探讨“上链手感”这一主观体验背后的机械优化,包括棘轮与爪的打磨工艺。 3. 复杂功能的工程挑战:从万年到飞返 钟表制造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复杂功能(Complications)的实现上。本书不会止步于介绍月相或日期显示,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机械逻辑。例如,万年历(Perpetual Calendar)的“月份盘”与“闰年轮”之间的精密联动,如何巧妙地规避了月份长度不一的难题。对于计时码表中的“飞返”(Flyback)功能,我们将详细分析其特殊柱轮(Column Wheel)设计,以及如何实现瞬间复位,这其中蕴含的微米级公差控制,是工程学上的一个奇迹。此外,陀飞轮(Tourbillon)的结构及其对地心引力的对抗原理,也将进行严谨的力学建模分析。 二、 材质与工艺的进化史:从黄铜到高科技陶瓷 腕表的外观与触感,是其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梳理了制表材料的演变历程,探讨了每一种材质选择背后所代表的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 1. 表壳与表带的材料革命 我们将聚焦于不锈钢(尤其是316L与904L的性能差异)、贵金属(如铂金与K金的密度与硬度考量),以及现代制表业青睐的钛合金。钛合金的应用,不仅仅是追求轻量化,更关乎其低致敏性与抗腐蚀性。在更前沿的领域,本书将详述陶瓷(如高科技烧结氧化锆)和碳纤维(如锻造碳或C-TWMC)在耐刮擦性、色彩稳定性和设计自由度上的优势,并对比其在不同品牌中的应用倾向。 2. 机芯打磨的艺术:装饰性与功能性的统一 机芯的“面子工程”——打磨(Finishing)——是区分普通机械表与高级钟表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日内瓦纹(Côtes de Genève)、鱼鳞纹(Perlage)的制作工具与手工技艺,并解析“黑化处理”(Anglage与Black Polishing)的工艺难度,尤其是镜面抛光技术中对光线反射角度的极致追求。这些看似无用的装饰,实则是制表师对材料去除和表面处理精度的终极考验。 三、 工业时代的浪潮:制表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 机械表的普及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本书将回顾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制表业如何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化、模块化生产迈进。 1. 批量生产与可互换性 爱伦·哈里森(F.A. H. Harrison)的标准化零件理念如何深刻影响了现代机芯的设计?我们将探讨批量化生产对零件公差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研发高精度模具和自动化装配线,确保成千上万枚机芯的性能一致性。这一部分,我们也会审视那些成功实现工业化,并最终成为行业巨擘的钟表制造商的成功路径。 2. 质量控制与防水技术的诞生 防水性能是现代腕表的生命线。本书将追溯早期的垫圈材料演变,从软木到橡胶,再到现代的氟橡胶(FKM)。我们将详细解释压力测试(ATM/Bar)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旋入式底盖、锁紧表冠等结构设计,实现超越日常佩戴需求的水下防护能力。 四、 腕表与佩戴者的关系:时间观念的载体 最终,本书将回归到腕表作为个人物品的社会学与文化意义。 腕表早已超越了计时工具的范畴,它成为了个人品味、职业身份乃至情感传承的符号。我们探讨“传家表”的价值所在——不仅是物质上的价值,更是机械装置中蕴含的家族记忆的载体。通过对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腕表设计语言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一块精密的机械装置是如何在指间,讲述着佩戴者与时代共振的故事。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坚实的机械学和工艺学基础,让每一位钟表爱好者都能从容地欣赏和解读腕间这方寸天地中所承载的浩瀚工程学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价值感,远超出了其标示的价格。我特别欣赏它在“文化价值”和“收藏指南”之间的拿捏分寸。它不像是市面上那些纯粹的“炒作指南”,只告诉你现在什么最贵,而是花了大篇幅去介绍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制表哲学是如何形成的。读完一小部分,我立刻对某些表厂的历史演变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白了某些设计元素为何会成为经典,而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它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力会更长久,它不仅能作为一本参考书,更能引导读者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鉴赏标准,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质感让人感觉物有所值。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处理,配合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低调又不失奢华,非常符合“名表”这个主题所应有的品味。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厚实且细腻,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惫。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的图片印刷质量达到了惊人的水准,那些复杂机械结构的细节,那些表盘上的微小纹理,都清晰锐利得如同亲眼所见。光影的捕捉非常到位,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金属的冰冷和抛光的温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文字部分,但仅凭这精美的视觉呈现,就足以让人明白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书籍,放在书架上也是一件极佳的陈设。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被其“典藏”属性所吸引,毕竟它出自一所知名学府的出版社,总归有点“学术背书”的意味在里面。翻阅过程中,我发现它在叙事风格上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乏味的教科书腔调,反而带着一种近乎于讲故事的口吻来介绍那些制表大师和他们的“杰作”。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专业知识的门槛,让一个对精密机械不太感冒的人也能沉浸其中。例如,描述某款古董表背后的传奇故事时,那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硬核”技术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对“精准”和“永恒”不懈追求的史诗。

评分

我通常对这种类型的“鉴赏类”书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内容是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然而,这本书的排版逻辑似乎很不一般。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品牌和型号,而是似乎在构建一个时间测量艺术的历史脉络。每一章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从早期的机械原理到现代制表工艺的革新,衔接得天衣无缝。我随意翻到其中一页,看到关于某个复杂功能机芯的剖析图,那图示的精细程度简直令人咋舌,连游丝的摆动轨迹都描绘得一丝不苟。这说明作者或者编撰团队在资料收集和专业性上绝对是下足了功夫,绝非简单的“百度百科”式的拼凑。这种严谨的态度,让一个对手表略知一二的爱好者都会感到由衷的敬佩。

评分

作为一个喜欢动手实践的人,我对书籍中技术细节的深度非常看重。这本书在某些技术难点的解释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我注意到,它在描述擒纵机构的效率优化时,引用了一些非常具体的工程学参数和对比数据,而不是空泛地说“这个比那个好”。这种详实的对比,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机械表运作原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特别喜欢它对不同材质在耐磨性和抗磁性方面的讨论,这部分内容显然是经过了大量的实验验证和文献对比。它做到了在保持阅读愉悦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干货知识,成功地平衡了“科普”与“专业”之间的界限,这一点非常难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