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地域 定弦和演奏形式
01—02 凤翔歌
03 演奏特点和艺术风格
04 源自山东琴书音乐的筝曲
05—06 天下同
07—08 大八板
09 由碰八板演变而来的筝曲
10—11 汉宫秋月
第二片
01—02 莺啭黄鹂
03—04 鸿雁夜啼
套连奏曲
05—06 高山流水
07—08 四段锦
第三片
古韵新曲
01—02 渔舟唱晚
03—04 庆丰年
05—06 丰收锣鼓
《古筝传统流派演奏技法5:山东筝演奏技法》古筝是一件民间乐器,民俗之乐,他的民间性决定了他会根据流行地域的不同,融合各地区的民歌、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地方乐种等民间音乐,形成以不同音韵特点和独特演奏技法为特点的地方流派。水的运动叫流,水的分流称派。有着几千年历史,同源共祖的古筝,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有如水流分布各地,形成了各个流派,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从整体音乐风格来看,一方面各地域筝曲在旋律、音阶、调式方面各有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筝曲的地域性差异与音乐环境的不同,使各地域的筝曲带有显著的地方性特征。
主讲:郭雪君,古筝教育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筝专业副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古筝的演奏和教学工作,培养了大量的古筝专业人才。学生多人、多次在大赛中获奖。著有《古筝考级教材》、《青少年学古筝》等专著。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集、激光唱片有《高山流水》、《寒鸦戏水》、《杨柳春风》等。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学术专著,但在阅读“音乐学概论”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作者的笔触非常灵活且富有洞察力。它不像其他概论那样,只是机械地罗列音乐史上的主要流派和作曲家,而是探讨了音乐现象背后的社会、哲学和美学根源。例如,作者对“旋律的结构性美感”的分析,结合了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视角,让我对旋律的构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好听不好听”的概念。这种跨学科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音乐的认知边界。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丰富,从西方古典音乐到民族音乐都有所涉猎,这种包容性和开放性,让我这个既喜欢古典又热爱民乐的学习者受益匪浅。它成功地将宏大的音乐史脉络与微观的音乐元素分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音乐认知体系。
评分这套资料的实用性和完整性是它最大的亮点。三张VCD,一张侧重基础技法和山东风格示范,另外两张则专注于配套曲目的精讲,这样的配置非常高效。我尤其喜欢VCD中收录的那些高清演奏画面,光影的运用和乐器细节的捕捉都非常到位,让人仿佛置身于录音棚或音乐厅之中。配套的曲谱质量也极其可靠,排版清晰、易于阅读,即便是复杂的装饰音和指法变化,也能一目了然。我过去常常为了找一套既有深入理论讲解,又有高质量实践指导的资料而东奔西跑,现在看来,这套书曲集基本上涵盖了我目前学习和提升所需的所有核心要素。它不仅是演奏者的工具书,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或者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体系的人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参考资料,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古筝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提升演奏水平的资料,市面上那些零散的教材和曲集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当得知这套资源包含VCD和配套曲谱时,我简直欣喜若狂。影像资料的直观性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对于像古筝这样讲究手型、指法和气息控制的乐器来说。郭雪君老师在演奏示范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上”、“下”、“摇”、“撮”的力度变化,到“滑”、“揉”、“吟”的细腻处理,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特意将VCD中的片段与配套的五线谱和简谱进行对照学习,发现书中的标记非常精确,几乎可以还原现场教学的场景。更棒的是,配套的曲集选择得非常巧妙,涵盖了不同风格和难度的作品,既有展现山东筝派独特韵味的经典曲目,也有一些有助于技法全面发展的练习曲。这种视听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方式,让我感觉自己的练习不再是盲目的摸索,而是有了清晰的方向和可见的进步。
评分我对山东筝派那种厚重、大气、充满叙事感的演奏风格情有独钟,但一直苦于找不到真正权威和深入的教材来系统学习其核心技法。这本书的“山东筝演奏技法”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宝藏。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指法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山东筝派在音色处理、节奏处理以及情感表达上的独特哲学。书中详细解析了“上”、“按”、“颤”等关键技法的历史渊源和地域差异,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让我明白,我们所弹奏的每一个音符,背后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通过对VCD中演奏片段的反复观摩和模仿,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演奏中注入那种特有的“金石之声”和“娓娓道来”的叙事感。曲谱的编排也体现了对山东筝派传承的尊重,许多老一辈音乐家偏爱的曲目被收录其中,这对于保护和发扬这一优秀传统是非常有意义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吸引力,那种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感,让人忍不住想翻开它了解一番。我一直对音乐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一些教材过于枯燥晦涩,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带领读者探索音乐世界的奥秘。特别是那些关于和声学和曲式分析的部分,作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迅速抓住重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我特别欣赏其中穿插的许多历史典故和名家轶事,这些内容让原本抽象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那些伟大的音乐家们在耳边低语,分享他们的创作心得。阅读的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揣摩那些图示和表格,它们清晰地勾勒出复杂的概念脉络,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引导我们去感受音乐背后的情感与人文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