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老人家和小人家-写给和老人一起养育孩子的父母 | 作者 | 吴斌荣 吴斌荣 绘 |
| 定价 | 27.00元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42864871 | 出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软精装 |
| 内容简介 | |
| 这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一本关于为人父母者自我成长的书,写给那些将要或正和老人家生活在一起的年轻家长。作者以自己真实的故事,通过日常的、琐碎的生活细节,给年轻父母特别是三代同堂的家庭提供一个参照,帮助年轻父母处理好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养育知识、家庭关系上的种种问题。 本书包括“写在前面”“正文部分”和“写在后”三大部分。“写在前面”叙述了写作本书的缘由。“正文部分”是本书的精髓,包括三个部分:缘起、相处、精进。主要讲述了作者与家中老人共同生活十六年来发生的故事,比如一位小人家诞生、两位老人家入驻、微妙的称呼、日久可生情、静默的力量、提供优质陪伴、努力到达通透等,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中对教育、对生命、对生活的观察和尝试,以及据此提炼出来的关于生活、关于个人成长、关于子女教育的领悟。“写在后”是作者对在写作本书过程中自己的心路历程、写作过程的总结。 |
| 作者简介 | |
| 吴斌荣,曾任上海宋庆龄幼儿园教师,儿童时代社副社长。现为自由撰稿人,独立编辑,儿童问题研究者,儿童教育实践者,作家,“边过日子边教育”教育理念倡导者。著有《儿童空间——童年无法重来》《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做更好的父亲》《慢吞吞急诊室》。 |
| 目录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编辑推荐 | |
| 年轻夫妇有了孩子后,由于现实原因,往往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担起了部分或抚养孩子的责任。年轻父母和长辈之间在育儿理念、育儿知识及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困惑、矛盾或冲突。如何协调好三代人在共同生活中的关系,如何缓解和化解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矛盾,是作者写本书的初衷。 随着“边过日子边教育”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赞赏,作者结合自己和家中老人共同生活的经历、冲突和感悟,给广大家长带来这本实用的、来源于生活的书,分享她的故事、经验和思想,希望年轻父母从这本书里寻找到各自需要的力量。 本书为软精装,书中还配有作者自己创作的插画,配上幽默风趣的文字,使阅读变得更加愉悦。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从书名中“写给和老人一起养育孩子的父母”这个明确的定位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瞄准了当下许多家庭的核心痛点。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面临着双职工的压力,不得不高度依赖祖辈的支持,但也因此带来了教育理念上的冲突。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老一辈的经验之谈”与“新一代的科学育儿观”之间的矛盾。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话术”,帮助我们这些年轻人,在感谢长辈付出的同时,又能坚定地守护住我们为孩子设定的底线。如果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育儿主张,那它就非常成功了。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如何设计家庭“共同育儿契约”的讨论,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到被尊重和被需要。
评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出品,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教育类书籍的质量,往往与出版方的背景息息相关。我希望它在提供情感支持的同时,也能兼顾科学性和适龄性。例如,在如何向祖辈解释现代的心理学概念、如何温和地引导他们接受新的育儿观念等方面,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非常具体、且具有操作性的对话技巧。一个好的家庭关系,需要清晰的沟通桥梁,而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搭建这座桥梁的蓝图。我希望它不是简单地赞美隔代亲,而是深入剖析这种亲密关系中可能存在的张力,并给出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那种能让人读完后,立刻想回家实践一番的冲动,才是一本书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从我第一眼的印象来看,散发着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气息,这与它所探讨的主题——家庭内部的复杂和解——非常契合。我设想,这本书的内容一定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不会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指导。它可能包含着许多关于“放下”与“接纳”的智慧。例如,如何接纳父母会犯错,如何接纳自己的育儿方式并非唯一正确,以及如何接纳孩子在多方关爱下形成的不同性格侧面。一本真正深入人心的育儿书,最终指向的都是父母的自我成长。我期待它能引导我审视自己在家庭结构中的位置,帮助我从一个“被动接受指令”的角色,转变为一个积极的、有智慧的家庭教育主导者。这种内在的转变,远比学会几个育儿技巧要重要得多。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和绘者的名字,吴斌荣,给我一种非常可靠的感觉,似乎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家庭教育背景和人文关怀。我总觉得,真正好的育儿书,一定是那些能深入理解不同年龄段个体心理的书。我猜想,这本书在探讨“老人家”和“小人家”的关系时,一定触及了许多我们平时不好意思开口的敏感话题,比如关于隔代教育的分歧、关于尊重与边界的建立等等。我更倾向于那种娓娓道来、富有故事性的论述方式,而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如果这本书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出不同家庭是如何化解矛盾、实现共赢的,那它的价值就无可估量了。那种“原来别人家也是这样啊”的会心一笑,往往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育儿的复杂性中蕴含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那种带着温暖的色调和亲切的插画风格,让我瞬间觉得这可能是一本能触动心灵的读物。我最近正好在思考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平衡几代人的期望,所以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书籍的整体感觉上判断,它应该不仅仅是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智慧的交流手册。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们这些夹在中间的父母,既能尊重长辈的经验,又能融入现代的育儿理念。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找到一个更和谐的平衡点,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让孩子在充满爱与理解的环境中成长。光是看着这本书摆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心里踏实了不少,仿佛已经预见到了未来家庭会议的温馨场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