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吴斌荣绘

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吴斌荣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斌荣绘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家庭教育
  • 生活教育
  • 教育方法
  • 育儿经验
  • 儿童教育
  • 吴斌荣
  • 绘本
  • 细节教育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61245
商品编码:2975726089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5-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定价:33.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0.6元,折扣67

作者:吴斌荣绘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5428612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请跟随吴斌荣编绘的这本《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开始一段朴素的生活旅程,体验一次有趣的教育历程,透过她的细腻和敏锐,获得实用的教育方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这本书似清爽的风,舒缓父母内心的焦虑,让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一个恰当的去处。
  教育融于生活,如行云流水即兴而流畅,如春风化雨无痕而浑然天成。

  教育是生活中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每一次正确的选择,是对孩子的了解,是对未来的打算,是生活赋予父母的深厚功力。

同类图书推荐:

target='_blank' href='#'>做更好的父亲

target='_blank' href='#'>儿童空间——童年无法重来

目录


翻开生活这本教科书
家庭生活头等重要
1 接送途中学问多
2 下班回家巧提问
3 迷上偶像成好事
4 不露声色性教育
5 浓郁书香来不易
6 电视手机互联网
7 兴趣爱好玩出来
8 分享彼此添体验
9 家有老人要当宝
10 家庭会议轻松开
11 立下家规学做人
12 不要轻视家务活
13 理解生命爱家庭
学校生活不容小觑
14 理解包容敬老师
15 双向沟通重细节
16 面对告状要冷静
17 作业签字促进步
18 奖状证书非
19 测验考试也快乐
20 选没选上都进步
21 团结友爱不过时
22 额外作业要适度
23 作文日记是助手
24 别被分数来困扰
社会生活充分挖掘
25 公民道德讲教养
26 艰苦朴素不能丢
27 邻里相处在社区
28 “三教九流”全接触
29 表格地图说明书
30 受得教训
31 物质攀比需引导
32 行为需警惕
33 结交各式好朋友
34 问题矛盾能应对
35 学做计划巧安排
36 灾难过后有希望
37 人生规划有理想
期待生命之花绽放
1 和孩子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
2 努力做孩子引以为荣的父母
3 保持宁静、清醒和坚定
4 没有问题儿童,只有儿童问题
5 让教育通过生活成为常态
后记
再版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 简介: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育儿的指南,更是一扇通往“生活即教育”智慧的窗户。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37个隐藏在日常点滴中的教育契机,由吴斌荣先生的画作巧妙点缀,让冰冷的理论在温暖的画面中鲜活起来。作者深谙,真正的教育并非课堂上的死记硬背,也不是刻意为之的“说教”,而是渗透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呼吸、每一次触摸、每一次互动之中。 本书的主旨在于唤醒父母们对生活细节中蕴含教育力量的认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将教育视为一项独立的任务,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课外辅导、技能培训上,却忽略了最宝贵的教育土壤——家庭生活本身。作者通过37个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平凡的日常转化为滋养孩子心灵、塑造其品格、启迪其智慧的绝佳机会。 这些生活细节,可能是在餐桌上的谈话,可能是整理房间的合作,可能是外出游玩的观察,也可能是面对挫折时的陪伴。它们看似微不足道,却在潜移默化中雕刻着孩子的价值观、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他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人相处。 具体内容探讨: 本书将教育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是对其中一些可能包含的教育细节的深入剖析,旨在展现其精髓和价值: 1. 餐桌上的沟通艺术: 餐桌,是家庭成员最常汇聚的场所之一。这里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地方,更是信息交流、情感传递的绝佳平台。作者可能会探讨,如何利用餐桌时间,引导孩子分享一天的见闻,鼓励他们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父母可以适时地将一些生活道理、道德准则融入对话,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例如,当孩子描述在学校遇到的不公时,父母可以引导他思考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地替他评判或解决。又或者,在分享美食时,可以谈论食物的来源,体会农民的辛劳,培养感恩之心。 2. 整理与归纳的责任感培养: “我的东西,我自己收拾。”这句话简单却意义深远。作者可能会强调,让孩子参与整理自己的房间、学习用品,甚至是家里的公共区域,是一种重要的责任感培养。这不仅仅是让房间变得整洁,更是教会孩子尊重物品,认识到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位置,需要被妥善保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习到规划、分类、取舍,这些都是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当孩子能够自己找到需要的物品,并且知道如何将用完的东西归位时,他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转化为自主性和条理性。 3. 合作与分享的团队精神: 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孩子学习团队精神的起点。书中可能会描绘,父母如何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家务劳动,例如洗碗、叠衣服、浇花等。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协作的力量,了解到每个人都在为家庭贡献一份力量。同时,鼓励孩子分享玩具、零食,甚至是自己的时间,也是培养其慷慨和包容精神的有效途径。当孩子学会了与他人分享,他也就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融入集体,如何在群体中与人建立联系。 4. 观察与探索的科学精神: 生活处处是科学的课堂。作者可能会鼓励父母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例如植物的生长、天气变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通过提问“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怎么做到的?”,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观察和探索,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孩子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寻求答案的能力。例如,在公园里看到一朵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它的颜色、形状、生长环境,甚至可以尝试观察它如何吸引蜜蜂。 5. 面对挫折的韧性与勇气: 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孩子必然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书中可能强调,父母不应该总是替孩子“铺平道路”,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失败,从中学习,重新站起来。当孩子考试失利、比赛输掉,或者在某个游戏里屡屡受挫时,父母的恰当安慰和引导至关重要。这包括肯定他们的努力,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并再次尝试。这种经历,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心理韧性,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6. 情感表达与共情的培养: “我很难过”,“我很开心”。这些简单的词语,是孩子学习表达情感的开始。作者可能会指导父母,如何鼓励孩子用语言或行动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同时也要教会孩子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当孩子看到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表达情感时,他们会在观察中学习。而当孩子因自己的某些行为让别人感到不开心时,父母的引导也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行为的后果,并学会道歉和弥补。这种情感的交流和共情能力的培养,是孩子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7. 规则与边界的尊重: 家庭的规则,是孩子学习社会规范的最初体验。书中可能强调,父母需要清晰地向孩子传达家庭的规矩,例如睡觉时间、看电视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定等,并坚持执行。同时,也要让孩子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原因,例如充足的睡眠是为了身体健康,适度的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当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违反规则的后果时,他们会逐渐学会自律和尊重边界。 8. 节俭与珍惜的品德: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教会孩子节俭和珍惜变得尤为重要。书中可能会展示,父母如何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例如合理消费、物尽其用、不浪费食物等,来影响孩子。当孩子理解了物品来之不易,并且学会了适度消费,他们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资源,避免养成挥霍的习惯。例如,在购物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购物清单,并讨论哪些是必需品,哪些是可选项。 9. 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别人都说……”,这样的句式在孩子身上很常见。作者可能会提倡,鼓励孩子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当孩子听到不同的观点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去分析信息的来源,权衡不同意见的合理性,并最终形成自己的结论。这并非要求孩子变得叛逆,而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让他们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10. 尊重与包容的多样性: 世界是多元的,我们遇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背景。书中可能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引导孩子理解和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无论是他们的外貌、习惯,还是观点。这包括鼓励孩子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孩子玩耍,让他们在互动中体会到个体的差异,并学会欣赏和包容。 吴斌荣先生的画作的意义: 吴斌荣先生的画作,不仅仅是插图,更是对文字内容的视觉化升华。他的画作,往往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能够瞬间拉近读者与书本之间的距离。他用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色彩,捕捉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细微表情、每一个生动瞬间。这些画作,让抽象的教育理念变得具象化、可感化,仿佛让我们亲身经历了那些温馨的、充满智慧的教育场景。一幅幅画面,传递着父母与孩子之间深厚的情感,以及生活本身所蕴含的教育力量,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刻地体会到书中传达的育儿智慧。 总结: 《有一种教育叫做生活——父母教育孩子的37个生活细节》这本书,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刻板印象,回归教育的本质——生活。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父母认识到,教育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每一个平凡日子里。通过37个鲜活的生活细节,这本书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生活教育地图”,指引他们在日常的点滴中,播下智慧的种子,收获成长的果实,最终培养出健康、快乐、独立、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它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并在实践中体会的书,因为只有将书中的智慧融入真实的生活,才能真正领略到“生活即教育”的深刻内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提供了一种非常务实且充满温度的育儿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述中那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感,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心怀慈悲的长辈在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书中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摹细致入微,让我这个正在摸索中的家长,找到了许多可以立刻实践的“小工具”。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聚焦于柴米油盐中的每一个微小瞬间,比如餐桌上的礼仪、出门前的叮嘱,甚至是整理玩具的习惯养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是塑造孩子品格和习惯的基石。当我读到关于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爆发的章节时,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它没有指责家长处理不当,而是提供了一个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视角,让我学会了“看见”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比任何生硬的说教都有效得多。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役,而是一场需要耐心和智慧的日常修行,每一个选择,都深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静待花开。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巧妙,仿佛是一部精心剪辑的家庭生活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真实感和共鸣。我特别喜欢它那种跳跃式的叙事风格,没有被固定的章节框架所束缚,而是像信手拈来生活中的某个片断,然后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教育意义。这种散点透视法,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是关于早晨的匆忙还是夜晚的睡前故事。更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对于“放手”与“引导”之间的微妙平衡把握得炉火纯青。很多育儿书总是偏向一端,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于强调独立。然而,这本书中的案例展示了如何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到好处的支持,既不剥夺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又能在他们需要时提供坚实的后盾。它教会我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天性,去灵活应变,去定制属于我们家庭的教育节奏。这是一种关于“适应性教育”的深刻启示,远超出了书本上的简单描述。

评分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是那种深植于内心的“平静感”。在当今信息爆炸、育儿焦虑泛滥的时代,这本书像一股清泉,涤荡了许多不必要的纷扰和比较心。它不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觉察”和“接纳”的解决方案。作者似乎深谙现代父母在效率与陪伴之间挣扎的困境,因此,她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力求在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它没有要求父母成为超人,而是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自己,因为孩子首先是通过模仿我们自然流露的状态来学习的。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通过书中生动的细节得以完美诠释。它让我明白,最好的教育,往往不是我们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而是我们如何存在于孩子的日常之中。这种存在感的重塑,意义深远。

评分

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艺术令人印象深刻。它避免了那种干巴巴的、工具书式的腔调,而是运用了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触来描绘那些最平凡的亲子互动。即便是探讨一些看似枯燥的规矩建立,文字中也流淌着对童年时光的珍惜与尊重。我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深沉的热爱和敬畏,那不是一种职业上的要求,而是一种生命的自觉。特别是那些关于“仪式感”的构建,书中的描述让“日常”焕发出了一种神圣的光芒。比如,一个简单的睡前道晚安,被赋予了稳定情绪和确认连接的巨大能量。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提炼和升华,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不再将它们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清单,而是视为我们共同编织的、独一无二的生命记忆。这种对“过程美学”的强调,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隐性教育。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似乎更多地站在了孩子的“体验”角度去构建教育场景。它没有预设一个完美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成年人标准,而是深刻理解孩子成长的内在逻辑和动力学。例如,在处理孩子对“不公平”的抱怨时,书中的处理方式不是强行灌输“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冷酷现实,而是先接纳其感受,再引导他们理解不同情境下的合理性差异。这种尊重孩子感受的姿态,极大地降低了亲子间的对抗性。此外,书中对于“错误”的定义也颠覆了我原有的认知。错误不再是需要被惩罚的污点,而是学习曲线上的重要节点。这种积极的认知重塑,对于提升孩子面对挫折时的韧性至关重要。它培养的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一个能够自我驱动、具备内在道德指南的独立个体,这是更高层次的教育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