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儿歌(趣味古筝演奏技法与训练)》作者杨 红精选了120首极具代表性的筝曲,并以图文方式辅以 详尽的教学指导,旨在帮助学习者明确学筝意识、规 范训练方法、厘清指法脉络,并规划学习进度;能够 使习琴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演奏技巧规律,又能有条 理、系统地完成手指的正规训练与大量曲目的积累。
在训练左右手实现同样的灵巧度,各个手指同样 的敏捷灵活、独立性与力度,以及手腕的柔韧性与协 调性,手臂的自然臂重感与起落感等专业要求方面, 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部分 右手弹奏技法基础阶段
1.小兔乖乖
2.丢手绢
3.打电话
4.这是什么
5.种瓜
6.开火车
7.拉勾勾
8.月儿弯弯
9.大嘴巴
10.玛丽有只小羊羔
11.大风车
12.四季锻炼歌
第二部分 左手润饰技法与右手拨弹结合训练阶段
13.红蜻蜒
14.苹果丰收
15.孝心到永远
16.小毛驴
17.茉莉花
18.嘎达梅林
19.欢乐颂
20.十个小矮人
21.粗心的小画家
22.新年好
23.兰花草
24.小红帽
25.牧童
26.我们大家跳起来
27.春雨
28.快乐父子俩
29.大家一起跳起来
30.多快乐
31.丰收之歌
32.大鹿
33.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34.小鸟飞来了
35.依拉拉
36.法国号
37.小朋友,爱祖国
38.我们是草原小牧民
39.哈哈羊宝贝
40.只要妈妈露笑脸
41.摇篮曲
42.拔根芦柴花
43.玩具进行曲
44.划船
45.小星星
46.驾着马车上市场
47.数蛤蟆
48.送别
49.你我同心
50.赶圩归来啊哩哩
51.一根竹竿容易弯
52.小酒窝
53.卖汤圆
54.春节序曲
55.山里的孩子山里的花
56.采茶舞曲
57.龙船调
58.茉莉花变奏曲
59.金孔雀轻轻跳
60.达坂城的姑娘
61.双飞蝴蝶
62.娱乐升平
第三部分 快四点及泛音训练阶段
63.笑一个吧
64.一只乌仔
65.鄂伦春小唱
66.-{匕京的金山上
67.娃哈哈
68.我是小鼓手
69.粉刷匠
70.青春舞曲
71.掀起你的盖头来
72.太阳出来满天红
73.酒狂
74.流水
75.滑稽小鸟
第四部分 双手弹奏训练阶段
76.拔萝卜
77.人们叫我唐老鸭
78.阿细跳月
79.我是山里的小歌手
80.花蛤蟆
81.小司机
82.快乐的啰嗦
83.太阳出来喜洋洋
84.采茶扑蝶
85.赛马
86.卖报歌
87.花好月圆
88.小苹果
第五部分 摇指训练阶段
89.红河谷
90.我们的田野
91.五彩桥
92.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93.小螺号
94.天乌乌
95.放马山歌
96.阿拉木汗
97.摇摇船
98.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99.落水天
100.哩哩哩
101.打起手鼓唱起歌
102.水娃娃
103.铃铛舞
104.小白船
105.阿里郎
106.彩云追月
107.小白菜
第六部分 分指训练阶段
108.滚雪球
109.平衡木
110.小鼓响咚咚
111.步步高
112.喜洋洋
113.女战士刀舞
114.阿佤人民唱新歌
115.北京有个金太阳
116.采花
117.铃儿响叮当
118.小燕子
119.康定情歌
120.友谊地久天长
常用演奏符号一览表
这本乐谱集简直是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宝藏!我从零开始学古筝,市面上的教材要么太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曲目太简单提不起兴趣。这本书的编排简直是‘润物细无声’。它没有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指法,而是非常巧妙地将基础的按、滑、揉等技法融入到耳熟能详的童谣旋律中。比如那首《小星星》,书中不仅提供了清晰的五线谱和简谱对照,还特别标注了哪个音需要用哪个手指,以及力度的轻重。更让我惊喜的是,每首曲子后面都有一个“趣味小贴士”,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地方使用某种技巧能让旋律更生动,这比单纯的机械模仿有效得多。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训练’,而是在‘玩音乐’。尤其是那些专门为古筝改编的儿歌,听起来特别清脆悦耳,完全没有古筝给人的那种高深莫测感。我女儿现在也常常跑过来听我弹,甚至跟着哼唱起来,这极大地增强了我练习的动力。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内页印刷清晰,没有反光,长时间看眼睛也不会累,这对于需要反复对照指法的学习者来说太重要了。
评分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古筝基础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种“儿歌”性质的书籍对我帮助不大,没想到它在‘趣味’和‘技法融合’上做到了一个令人称赞的平衡点。我主要想提升的是演奏的流畅性和音乐表现力,很多高难度曲目练久了会陷入技巧堆砌的误区,缺乏灵气。这本书里有一组专门针对‘快速换把位’的练习曲,它们被包装成了类似‘捉迷藏’的小故事,用非常跳跃的旋律来迫使手指快速移动。我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原本有些僵硬的换把位变得自然多了,不再需要刻意去‘寻找’琴弦。书中对于‘装饰音’的处理也很有独到之处,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死板标记,它用了类似‘俏皮’、‘回眸’这样的描述词来指导演奏者应该如何处理滑音和颤音的情绪,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音乐思维。我开始尝试将这些‘趣味’的理解运用到我正在练习的传统曲目中,效果立竿见影,演奏听起来一下子‘活’了起来,不再是平铺直叙的机械演奏。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是进阶者寻找‘音乐灵感’的绝佳辅助材料。
评分我是一位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平时需要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实践课,选择合适的教材一直是个难题。这本《快乐儿歌》在教学法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并非简单地将儿歌“降阶”到古筝上,而是真正研究了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手指发育规律。例如,在教导‘轮指’这种高难度技巧时,书中设计了一个‘小蜜蜂采蜜’的练习,通过模拟蜜蜂振翅的动作,将原本抽象的轮指动作具象化了,孩子们一下子就抓住了要领。更让我赞赏的是它的‘互动性’设计。书中附带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可以链接到配套的伴奏音轨,而且伴奏的节奏和速度可以调节,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合奏’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我试着让几个五岁的孩子跟着伴奏弹奏,他们表现出的专注力和完成度远超以往使用其他教材的课堂。这本书成功地搭建起一座桥梁,让枯燥的基本功训练变得充满期待,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古筝启蒙教学,我强烈推荐使用。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买这本书是冲着“趣味古筝演奏技法”这个标题去的,我本以为它会是那种花里胡哨、花架子多于实用的书。然而,翻开内页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的结构极其严谨,它并不是只教弹奏,更深层次是在训练演奏者的‘听觉辨识’能力。书中有一部分是专门训练‘左右手配合’的练习曲目,这些曲目被设计成一问一答的形式,比如右手弹奏一段旋律后,左手需要立即用一个特定的琶音或和弦来回应。这种模仿和对话式的训练,让我在不经意间强化了左右手的独立性和协调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弹错音,不是手指不灵活,而是大脑对声音的反馈机制不够快。这本书通过这种有趣味性的曲目设计,有效激活了这种反馈回路。而且,它对‘音色控制’也有独到之处的讲解,比如如何通过指甲的接触面来产生‘圆润’或‘颗粒感’的音色,这些都是书本上很高级的技巧,却被用最简单的语言呈现了出来。这让我对古筝的理解从‘指法执行’上升到了‘音色塑造’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简直是‘匠人精神’在乐谱出版领域的体现。我个人比较注重演奏的‘传统美学’,担心这类‘趣味’教材会过于西化或失真。然而,这本书在保持儿歌旋律的活泼性的同时,非常尊重古筝自身的发声特点。例如,书中对一些传统技法如‘撮’、‘轮’的运用,并非是简单地套用,而是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一音多变’的审美观。在讲解一些传统五声音阶的儿歌时,它会特意指出,在古筝上演奏时,如何通过轻微的揉弦来模拟中国传统乐器中特有的‘滑腔’效果,使旋律听起来更具‘古韵’。此外,这本书的注释非常到位,对于一些不太熟悉传统乐理的人来说,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宫商角徵羽’在现代音符中的对应关系,这让学习者在掌握新曲子的同时,也能自然而然地建立起传统的乐理框架。我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弹奏,更像是上了一堂关于古筝‘神韵’的入门课,非常推荐给所有想在学习中保持对传统文化敬畏心的学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