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杰出教子密码-如何培养不'坑爹'的孩子
定价:35.00元
作者:曹廷珲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135330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杰出教子密码》由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彭凯平作序并诚意推荐;巨人教育集团、新英才教育集团联袂推荐。《杰出教子密码》一书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为你全面解读如何培养不“坑爹”与不被“爹坑”的杰出孩子。
内容提要
如何培养出杰出的孩子?父母和孩子如何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间的关系建立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杰出教子密码》的作者结合10多年的研究实践,在家庭教育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各种关系模型,深刻分析了各种消极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作为一本积累了多位专家10多年家庭教育经验的家教图书,巧妙地结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科学而系统的方法,为有效指导家长如何培养杰出孩子,避免他们“坑爹”或被“爹坑”,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
目录
序言
篇 心智密码——我们为何被“坑爹”
章 “坑爹”之源
“坑爹”一词的来源
五花八门的“坑爹”现象
为什么是“坑爹”而不是“坑妈”?
历史久远的男权文化,根深蒂固的“坑爹”基因
第二章 他们为何要“坑爹”
无法回避的“俄狄浦斯情结”
“十个孩子,九个是来讨债的”
“坑爹”之前先有“坑儿”
永不消失的“逆反”与“造反”
父权如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第三章 如何培养不“坑爹”的孩子
父母之伤
“孩子”更危险
做点错事更健康
第二篇 行为密码——解读常见“坑爹”行为
章 说谎的潜意识解读
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每个说谎的孩子都想当好孩子
我们不得不说的谎言
第二章 攻击性的潜意识解读
果果的“王子病”
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把利剑
对父母不得不压抑的敌意
如何面对攻击性强的孩子
第三章 拖延的潜意识解读
拖延三问
拖延行为的解析与对策
第四章 青春期、性与叛逆
青春期是人生的分水岭
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生物本能
压抑,导致青春期演变成一场战争
性,幸福的开始,或是恶梦的开篇
对话青春期
第五章 心智行为及内在关系
心智行为解读
附:心智行为序列表
练习与感悟
第三篇 关系密码——杰出教子之家庭关系篇
章 不溺爱,我们怎么办?
溺爱滋生的温床——独生子女与隔代教育
一碗米养恩人,一袋子米养仇人
两代独生子的罕见生存状态
第二章 杰出教子之父亲篇
男性到父亲的蜕变与升华
男人与女人的社会与家庭角色
父子关系模型与解析:山与峰的英雄相惜
父女关系模型与解析:弓与箭的前世今生
第三章 杰出教子之母亲篇
“母性情结”
母子关系模型与解析:海与鹏的因爱放手
母女关系模型与解析:日月各有一片天空
第四章 理顺纠结的家庭关系——单亲家庭的爱
家是三角形
让爱和解
给单亲父母的建议
给再婚重组家庭的建议
第五章 理顺纠结的家庭关系——隔代教育的利弊
隔代教育面面观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给隔代教养家庭的建议
第六章 理顺纠结的家庭关系——多子女家庭的平衡
家有多子女
给多子女家庭的建议
亲子关系密语
练习与感悟
第四篇 方法密码——杰出教子之教子工具篇
章 表扬与鼓励——赏识教育,学会正确表扬
表扬鼓励教育的误区
错误的表扬和鼓励
表扬原则——合情大于合理
适度原则——过犹不及
第二章 批评与惩戒——养不教,父之过
批评与惩戒的误区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国民心理分析
现代版的“狼爸”“虎妈”
批评与惩戒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内疚疗法
批评教育的公式
第三章 高效沟通——沟通是因为爱
家长的烦恼
沟通让爱流动
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沟通中的用心倾听
沟通情的运用
第四章 明示暗示——正向明示与有效暗示
明示篇
负向明示及可怕的未来
正向明示及快乐的未来
正向明示是“加油”,负向明示是“漏油”
的正向明示高手——皮尔·保罗
做一个能够给予正向明示的人
暗示篇:影响世界千百年的积极心理学故事
一个神奇的积极心理学实验
暗示的神奇作用
可怕的暗示
六种高效的积极心理暗示法
第五章 化解冲突——冲突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一次冲突,都是给成长献礼
冲突在提示一个家庭需要同时成长
冲突是一项战胜自己的游戏
“非赢即输”是一种看似正常的“不正常现象”
冲突的化解之道
化解冲突的三个“锦囊”
改变是一件快乐的事
信任决定一切
练习与感悟
第五篇 成长密码——杰出教子之父母成长篇
章 接纳不的自己
是个刽子手
不做套中人
与小人对话
做个好玩的父母
第二章 与父母和解
自欺欺人的美好假象
做一个真实的人
正确的父母
第三章 爱是永恒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爱之正负
练习与感悟
后记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曹廷珲:心智教育专家,巨人教育集团副总裁,生命树心智教育创始人,巨优杰出少年中心主任,在心智教育领域耕耘10多年,创造性地提出心智序列对行为的影响,帮助众多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帮助更多家庭走向教育的成功与幸福。
史果:心理治疗师。
索晓华:心理咨询师。
贾燕奋:家庭教育高级讲师。
郭一洁:家庭教育高级培训师。
文摘
序言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那一定是“豁然开朗”。它最大的贡献在于,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成功“成人”的蓝图,而培养孩子,就是朝着这个蓝图一步步靠近的过程。它避免了过度理想化,而是非常务实地分析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调的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强大的“抗逆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关于如何设置“恰当的难度挑战”这一部分对我触动极大。我们常常因为爱孩子就降低难度,结果孩子习惯了舒适区,一旦遇到真实世界的困难就会不知所措。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像园丁一样,提供合适的土壤、阳光和水分,但不去干预植物自然生长的轨迹,只确保它能健康地发展出自己的韧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未来十年的亲子关系都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不再像过去那样,走一步看一步,充满焦虑。它提供的是一种长远的战略眼光,让我们在日常的琐碎中,始终锚定在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上。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书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毕竟育儿秘籍看多了,真正能落地的太少。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接地气”,一点都不说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又很幽默的长辈在和你促膝长谈。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对“独立性培养”的阐述。书中非常强调“放手但不放任”的平衡艺术。我过去总怕孩子吃亏,事事代劳,结果孩子到了小学阶段,连自己的书包都不会整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责任递进模型”,它告诉你什么时候该介入,什么时候必须忍住不帮忙。我记得里面举了一个关于“做家务”的小例子,分析得极其透彻,指出我们很多时候剥夺了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追求效率和完美。这本书让我彻底反思了自己过去那种“完美主义式”的育儿观。读完后,我不再强求孩子每次都做到完美,而是鼓励他们去体验过程中的不完美和挫折感。这种心态的转变,对我的精神压力都大大减轻了。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包办父母”正在缓慢转型为一个“赋能型家长”。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是任何昂贵的早教班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是一本读起来让人感觉“被理解”的书。很多育儿书只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但很少有书能如此细腻地描绘出父母在执行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作者对家长心理的洞察力非常精准。比如,当孩子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叛逆期”迹象时,父母内心那种混合着挫败感、恐惧和无力的情绪,这本书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共鸣。它不会简单粗暴地告诉你“坚持住”,而是会分析这种情绪产生的根源,并给出情绪调节的方法,确保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照顾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尤其欣赏它提出的“家庭价值观共建”的概念。它不是灌输一套固定的教条,而是引导整个家庭成员一起探讨和确定我们最看重什么——是诚信、是勇气、还是责任感?这种自上而下、共同探索的模式,让教育变成了一个家庭的共同项目,而不是父母单方面的任务。这种参与感和使命感,让育儿这件事变得不再是压力,而是一种充满意义的探索旅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爬滚打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指南针”。我本来以为市面上的育儿书都是老生常谈,无非就是多陪陪孩子、多和他们沟通,但这本书给出的方法论却非常具有操作性。它没有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构建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比如,书中提到了一个“情绪锚定”的概念,我之前一直搞不懂孩子为什么会突然爆发,读了之后才明白,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他们情绪没有得到有效承载的体现。作者用生动的案例解析了如何在孩子情绪风暴来临时,我们能保持定力,既不被裹挟,又能真正地看到孩子需求背后的信号。这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管教孩子,更是教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焦虑和反应。我尝试着在家里应用了其中的几个小技巧,比如在和孩子讨论问题前,先花五分钟进行“积极倾听”,效果立竿见影。孩子明显感觉被尊重,愿意敞开心扉交流的频率都增加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更智慧、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面对孩子的成长中的每一个“小麻烦”,把每一次冲突都变成一次深刻的连接机会。看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爱”的理解都提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那种控制和溺爱的混合体,而是真正带着尊重和期待的陪伴。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敢于直面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隐形痛点”。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亲子沟通中的语言陷阱”那一章。我们总以为自己说的话很温和,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往往是充满批判性的。作者用大量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那些看似无害的口头禅,比如“你怎么又这样了?”或者“我都是为你好”,对孩子自尊心的隐形伤害有多大。它提供了一整套“正向重构”的表达方式,让我学会如何把“指责”转化为“请求”,把“抱怨”转化为“感受陈述”。这种沟通技巧的训练,不仅改善了我和孩子的关系,甚至连我和我伴侣之间的沟通效率都有所提高,因为核心原理都是相通的——清晰、真诚、不带预设地表达需求。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并未把所有责任都推给父母,它还探讨了现代社会对孩子成长的环境影响,比如电子产品的使用边界和同伴压力下的应对策略,这些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在面对的挑战,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防火墙”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