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動作心理學 劉川

微動作心理學 劉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劉川 著
圖書標籤:
  • 心理學
  • 行為心理學
  • 微錶情
  • 肢體語言
  • 溝通技巧
  • 人際關係
  • 情緒識彆
  • 說服力
  • 影響力
  • 劉川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讀者科技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ISBN:9787505738836
商品編碼:29691398902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2-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微動作心理學

定價:36.00元

作者:劉川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573883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任何人都無法保守內心的秘密,因為他的身體會“說話”,再深的僞裝也敵不過人的本能!每個人在遇到外在刺激的一瞬間做齣的小動作都是無法掩飾的、不受控製的。從這點來說,微動作是瞭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有利的綫索。隻要你能學會“讀懂”與“控製”,你就能瞭解真實的自己、看穿他人的內心,掌控局麵,掌控人生!本書帶你走進微動作的世界,見微知著,洞悉他人行為背後的心理密碼,變身超級“識人專傢”。

目錄


章 察顔觀貌——臉是思維的畫闆

看頭發就能初步瞭解一個人 / 2

頭部特性可看齣人物個性 / 5

眉毛能給我們的信息 / 8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 10

鼻子也能齣賣人 / 14

耳朵上麵藏著玄機 / 17

從嘴型可看齣人的性格類型 / 20

體型與性格的關係 / 23

看手相並非都是江湖伎倆 / 26

錶情容易齣賣人 / 30

微笑不隻是開心那麼簡單 / 34

第二章 聞言聽音——話裏話外隱藏真性情

說話特點錶露人物性情 / 38

語速音調反映人物心理 / 40

一眼看齣話語中的貓膩 / 43

在閑談中解讀人物心態 / 46

口頭禪中可見內心世界 / 49

幽默也有很多種解讀 / 51

解讀總愛發牢騷的人 / 54

禮貌用語不是越多越好 / 56

第三章 品衣論裝——衣著裝飾裝源齣本心

服裝喜好齣賣人物性格 / 60

穿衣風格體現人物心理 / 62

從帽子分析人物特點 / 66

透過眼鏡看人物個性 / 69

從手錶可見人物內涵 / 72

提包選擇錶露人物特點 / 74

鞋子也可以齣賣它的主人 / 78

戒指中藏有怎樣的真相? / 80

第四章 觀姿閱行——人的行為不善說謊

一言一行背後都有故事 / 84

手勢中包含大量信息 / 86

腰部動作齣賣人物內心 / 88

從坐姿看一個人的心理活動 / 90

從站姿中解讀人物個性 / 93

你知道人有“腳語”一說嗎? / 96

微小動作卻隱藏大玄機 / 99

辨彆假動作,看齣真意圖 / 103

透過吵架來看人 / 105

第五章 識趣見心——喜好是人的一麵鏡子

不同喜好反映不同性格 / 110

透過音樂看人的個性 / 113

通過閱讀分析人的內心 / 117

名片會泄露齣什麼信息? / 120

電話本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 122

通過寵物看它的主人 / 127

透過玉石收藏看人物特性 / 128

從益智遊戲分析人物個性 / 130

喝茶場所透露人物品性 / 133

第六章 窺斑知貌——留意細節更能把握真相

生活雜事能看清一個人 / 136

從開車習慣看人物性格 / 137

從乘車習慣分析人物特性 / 140

從電話式樣解讀人物內心 / 143

從接電話方式看人物特性 / 145

通過辦公桌瞭解一個人 / 147

從塗寫中分析人物想法 / 149

從習慣解讀人物心態 / 153

從通訊錄分析人物性格 / 156

透過飲食習慣瞭解一個人 / 158

第七章 女人心思——三兩下看懂女人心

口紅透露女人潛在性格 / 162

首飾選擇齣於個性 / 164

藉助妝容瞭解女人 / 166

透過香水解讀女人 / 168

女人動情的行為錶現 / 172

讀懂女人的無聲語言 / 175

打動不同類型女性的方式 / 178

女人有外心的蛛絲馬跡 / 182

第八章 男人心事——分分鍾揭開男人底牌

酒後行為齣賣男人心 / 186

從親吻部位瞭解男人 / 188

藉助領帶閱讀男人 / 191

透過事業瞭解男人性格 / 194

透過消費習慣衡量男人的愛 / 197

男人說“不想結婚”意味什麼? / 200

為何他從不主動打電話 / 203

“我很忙”該怎樣來解讀 / 207

怎樣分辨他是否愛上瞭你 / 210

男人有外遇的微妙徵兆 / 214

第九章 社交眾相——慧眼看破眾人社交心理

在禮尚往來中審視人物個性 / 218

從談心事中觀察人物內心 / 220

一瞬間看透不可深交之人 / 223

一秒鍾看破對方的謊言 / 226

時間辨齣弦外之音 / 231

在短時間裏將對手讀懂 / 234

透過酒後行為剖析對方性格 / 238

一握手就對對方有所瞭解 / 241

作者介紹


劉川:管理谘詢師,圖書撰稿人,潛伏職場多年,長期鑽研關係學和心理學。齣版瞭《彆在該理性的時候太感性》《管理就是管欲望,帶團隊就是帶信心》《這樣戰勝你自己》等作品。

文摘


序言



《微動作心理學:洞察潛意識的秘密溝通》 序言 我們的內心世界,如同一片深邃而神秘的海洋,情緒、想法、意圖如同潮汐暗湧,時而平靜,時而洶湧。我們渴望理解他人,更渴望被他人理解。然而,語言的錶達常常是有限的,甚至可能帶有欺騙性。真正的交流,往往發生在語言的縫隙中,發生在那細微的、不經意的身體語言裏——這就是微動作。 《微動作心理學:洞察潛意識的秘密溝通》是一部深度探索人類非語言溝通奧秘的著作。它並非從宏觀的肢體語言著手,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那些幾乎難以察覺、轉瞬即逝的微小動作。這些“微動作”,如眼球的快速轉動、瞳孔的微小擴張、鼻翼的輕微翕動、嘴唇不自覺的牽動、眉毛的瞬間揚起或下垂、麵部肌肉的細微抽搐、手部微小的調整、身體重心的一刹那轉移,甚至是呼吸頻率的細微變化,都可能泄露我們最真實的情感和意圖。 本書旨在為讀者揭示這些潛意識信號的密碼,幫助我們更敏銳地捕捉信息,更準確地解讀他人的內心狀態,從而在人際交往、商業談判、心理谘詢、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下,獲得更深的理解和更有效的影響力。 第一章:微動作的科學基石——潛意識與生理反應 在現代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語境下,我們理解微動作的産生,離不開對潛意識運作機製和人體生理反應的認知。潛意識,作為我們意識層麵之下龐大的信息處理係統,默默地處理著海量的信息,並以各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情感。當某種情緒、想法或意圖産生時,即使我們尚未在意識層麵完全識彆,潛意識已經通過神經係統嚮身體發齣信號,導緻一係列細微的生理變化。 這些生理變化,往往是身體對外界刺激或內心活動的本能反應。例如,恐懼或興奮會導緻腎上腺素分泌,進而引發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呼吸變淺等一係列生理跡象。羞愧或尷尬可能導緻麵部血管擴張,引起麵部潮紅,同時伴隨輕微的目光迴避。緊張和焦慮則可能導緻肌肉不自覺地收縮,産生細微的顫抖或僵硬。 微動作正是這些生理反應在錶麵的投射。它們之所以“微”,是因為它們發生得如此迅速,如此不易察覺,常常在我們尚未意識到或來不及加以控製的瞬間就已發生。研究錶明,許多微動作的齣現,甚至早於我們意識層麵的反應。這意味著,通過觀察和解讀這些微動作,我們有可能在語言交流發生之前,就已經洞察到對方的真實感受。 本書將深入剖析微動作與神經遞質、自主神經係統、情緒中樞(如杏仁核)等生理機製的關聯,為理解這些細微信號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我們將探討不同情緒狀態下,身體會産生哪些普遍性的微觀生理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如何體現在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微動作上。 第二章:眼睛的語言——瞳孔、眼球運動與思維軌跡 眼睛,常被稱為“心靈的窗戶”。而微動作心理學,將這扇窗戶的每一個細微的開啓與關閉,每一次光綫的明暗變化,每一次視綫的短暫遊移,都視為重要的信息載體。 瞳孔的秘密: 瞳孔的大小變化,是情緒和認知負荷的直接反映。當一個人感到興趣、愉悅、興奮或受到刺激時,瞳孔會自然擴張;反之,當他們感到厭惡、不悅、疲倦或處於高度專注狀態時,瞳孔則會收縮。更重要的是,瞳孔的反應是潛意識的,難以僞裝。在談判、約會、教學等場景中,觀察瞳孔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對方的真實興趣程度和情感反應。 眼球運動的軌跡: 我們的視綫並非隨意漂移,而是遵循著內在的思維軌跡。根據著名的“眼動掃視理論”(Eye-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 EMDR的理論基礎),當一個人迴憶信息、構建情景、進行計算或進行內化思考時,眼球會呈現特定的運動模式。例如,迴憶圖像可能引發水平方嚮的眼球運動,而構建語言則可能導緻垂直方嚮的移動。迴憶事實與編造故事,也可能導緻眼球運動方嚮的細微差異。本書將詳細解讀不同眼球運動方嚮、速度和模式所代錶的認知過程。 瞬目的頻率與時長: 眨眼,這個看似簡單的生理反射,其頻率和時長也蘊含著豐富的信息。緊張、疲勞、欺騙或信息過載都可能導緻眨眼頻率的改變。例如,在說謊時,人們可能因為擔心被識破而屏住呼吸,導緻眨眼次數增加;而當信息量巨大,需要處理時,瞬目也可能變得更加頻繁。 Conversely, a prolonged gaze, or a lack of blinking, can indicate intense focus, deception, or even aggression. 第三章:麵部的細微錶情——“微錶情”的識彆與解讀 雖然“微錶情”(Microexpressions)一詞本身已為大眾所熟知,但本書將從微動作心理學的角度,對其進行更係統、更深入的解析。微錶情是指在0.1秒至0.4秒之間,瞬間掠過麵部的、真實的情感錶達,它們往往在個體試圖隱藏真實情緒時齣現,且難以被刻意控製。 七種基本情緒的微錶情: 快樂、悲傷、憤怒、恐懼、驚訝、厭惡、輕衊。這些基本情緒在麵部會引發特定的肌肉運動,從而形成微錶情。本書將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圖示,幫助讀者識彆每種情緒在眼部、眉部、唇部、鼻翼等區域産生的典型微錶情。 僞裝與真實: 人們常常試圖通過“假笑”或壓抑憤怒來掩飾真實情緒。然而,微錶情往往會“泄露天機”。例如,一個假笑的快樂,其笑容可能隻觸及嘴唇,而真正的快樂會牽動眼周的“魚尾紋”肌肉。識彆微錶情的關鍵在於捕捉那些與言語不符的、短暫的麵部信號。 情緒的層次與變化: 情緒並非靜態,而是在不斷變化和流動的。微錶情的識彆,不僅在於捕捉單個錶情,更在於理解情緒的過渡、疊加和轉化。例如,一個瞬間的恐懼,可能緊隨其後的是憤怒的微錶情,這可能意味著一個人從被動受到威脅轉變為主動反擊。 第四章:身體姿態的潛語言——重心、傾斜與微調 身體姿態,不僅僅是我們站立或坐著的方式,更是我們內心狀態的無聲陳述。在微動作心理學中,我們關注的不再是明顯的肢體語言,而是那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細微的身體姿態調整。 重心的轉移: 一個人在交談中,身體重心的微小移動,可能反映瞭他們的興趣、警覺性或意圖。例如,身體不自覺地嚮前傾斜,可能錶明對方對談話內容感興趣或有所期待;而嚮後傾斜,則可能暗示著疏離、防禦或懷疑。 身體的傾斜與朝嚮: 身體微微嚮某個方嚮傾斜,或頭部與身體呈現細微的角度偏差,都可能傳遞齣信息。與談話對象正麵相對,代錶著投入和關注;而身體不自覺地轉嚮齣口,則可能意味著渴望結束談話。 微小的調整: 坐姿的微調、站姿的重心轉移、手部無意識的支撐動作,甚至是腳尖指嚮的方嚮,都可能在無意識中暴露內心的想法。例如,坐姿的突然僵硬,可能與緊張或不適有關;手部無意識地抓住扶手,則可能暗示著焦慮或不安全感。 第五章:聲音與呼吸的低語——音調、節奏與氣息的變化 除瞭視覺信號,聲音和呼吸也是微動作心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聲音的細微變化,如音調的波動、語速的快慢、節奏的停頓,以及呼吸的深淺、頻率,都能在不經意間透露齣說話者的情感狀態和認知過程。 音調的起伏: 說話者在錶達某種觀點或情感時,其音調的微小升高或降低,可能與自信、猶豫、興奮或沮喪有關。 語速與節奏: 語速的突然加快或減慢,以及說話節奏的停頓,往往與信息處理的難度、情緒的波動有關。例如,在迴憶某些事件時,語速可能會放慢,並伴隨不自覺的停頓。 呼吸的變化: 呼吸是生命最基礎的生理活動,但其細微的變化卻與情緒息息相關。緊張、恐懼或興奮時,呼吸會變得急促而淺;平靜或放鬆時,呼吸則會變得深沉而均勻。觀察對方的呼吸模式,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其情緒狀態。 第六章:微動作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人際交往、談判與洞察 掌握微動作心理學,不僅是理解人性的深度探索,更是在實際生活中獲得切實優勢的工具。 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在日常交往中,通過觀察他人的微動作,我們可以更精準地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避免誤解,建立更深厚的信任。無論是與朋友、傢人還是同事,更深入的理解都能帶來更和諧的關係。 優化商業談判: 在談判桌上,對方的微動作可能比他們的語言更能暴露其底綫、顧慮或真實意圖。識彆對方的微錶情、眼動模式和身體姿態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調整策略,爭取更有利的條件。 洞察他人的心理狀態: 在心理谘詢、教育、麵試等領域,微動作分析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們能夠幫助專業人士更快速、更準確地診斷問題,理解患者的內心世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自我覺察與管理: 瞭解自己的微動作,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和思維模式,從而進行更有效的自我管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某些微動作可能泄露瞭真實想法時,便可以有意識地調整,以達到更好的錶達效果。 結語 《微動作心理學:洞察潛意識的秘密溝通》並非一本教人如何“讀心術”的秘籍,而是一門關於“傾聽”的藝術。它邀請我們打開感官,學會觀察那些被忽略的細節,理解那些未被言說的信號。在這個信息爆炸、人際關係日益復雜的時代,掌握微動作心理學,就像獲得瞭一副能夠穿透錶象、直抵人心的眼鏡,讓我們在每一次交流中,都能更少誤解,更多理解,最終實現更真實、更有效的溝通。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吸引人,是一種沉靜而富有思考性的藍色調,配以燙金的字體,顯得既專業又內斂。還沒翻開書頁,就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平時對心理學領域非常感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日常生活細節的書籍。我總覺得,我們很多時候的反應,包括我們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的,其實都蘊含著深刻的心理活動。這本書的名字“微動作心理學”恰好點齣瞭這一點,它暗示著那些我們不經意間的小動作、小錶情,背後可能隱藏著巨大的信息量。我喜歡這種從細微之處切入,進而洞察深層心理的解讀方式。在我看來,這不像那些動輒探討宏大理論的書,而是更加貼近生活,能夠讓我們在與人交往、甚至自我反思時,獲得更敏銳的觀察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發現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真實意圖和情感。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通過觀察“微動作”來解讀“心理”,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沉澱和學習。我預感,這本書會成為我案頭必備的常讀之作。

評分

作為一個對人性有著永無止境探求欲望的人,我一直相信,最真實的自我往往隱藏在不經意的細節之中。我最近留意到一本名為《微動作心理學》的書,作者是劉川。這個書名瞬間就點燃瞭我內心的求知欲。我一直對那些潛意識層麵的心理活動非常感興趣,而“微動作”似乎正是連接意識與潛意識的一個關鍵點。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那些我們自己都可能忽略的細微生理反應,比如瞳孔的放大縮小、心跳的細微波動、肌肉的輕微緊張或放鬆,甚至是呼吸頻率的變化。這些極其短暫、難以察覺的反應,往往是內心真實情緒最直接的體現。我渴望從中學習到如何捕捉和解讀這些“信號”,從而在人際交往中,能夠更敏銳地察覺他人的真實情緒,做齣更恰當的反應。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好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身體發齣的各種“微信號”,從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評分

市麵上關於心理學的書籍琳琅滿目,但能真正觸及我內心深處,並且讓我覺得“哇,原來是這樣!”的書卻不多。當我在書店看到《微動作心理學》時,它的標題就牢牢抓住瞭我。我總覺得,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種“身體的語言”,它比我們說齣口的話語更加誠實,也更加難以僞裝。而“微動作”這個概念,更是將這種身體語言推嚮瞭極緻的精細化。我好奇的是,這本書會從哪些具體的方麵來解析這些微動作?是眼神的微小變化?是嘴唇不經意的抽動?是身體重心的微妙轉移?還是我們不自覺的抓耳撓腮、觸碰鼻尖?我猜想,作者劉川一定在這方麵有著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一些“動作”與“心理”的對應關係,更能提供一套科學的分析框架,讓我們理解這些微動作産生的心理根源,以及它們在不同情境下的解讀差異。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彆人的真實想法,避免誤解和衝突,那無疑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

評分

我對心理學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偏愛那些能將復雜理論轉化為日常可操作的觀察和理解的書籍。當我在書架上看到《微動作心理學》,並瞭解到作者是劉川時,我便被深深吸引瞭。我總覺得,一個人說話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其背後隱藏的非語言信號,往往更能揭示其真實意圖和情感。而“微動作”這個詞,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細微之處。我猜想,這本書會帶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讓我學會去留意那些稍縱即逝的錶情變化、眼神的流轉、身體的小動作,甚至是指尖的輕微動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教會我如何識彆和解讀這些“微動作”所傳達的心理信息,從而在工作、人際交往乃至自我認知方麵,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進步。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提升情商、洞察人心的“秘密武器”,讓我能夠更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

我是一位對人類行為模式頗感好奇的讀者,總是在尋找能夠解釋我所觀察到的現象的書籍。從朋友那裏聽說瞭《微動作心理學》,並且知道瞭作者是劉川,立刻引起瞭我的注意。我曾閱讀過一些關於非語言溝通的書籍,但往往它們側重於宏觀的肢體語言,比如站姿、手勢等。而“微動作”這個詞,讓我覺得它更加細膩,更加難以捕捉,但也因此更加真實和具有洞察力。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探討一些極為細微的麵部錶情變化、眼神的閃爍、呼吸的節奏,甚至是手指輕微的顫動,這些在日常交流中稍不留意就會被忽略的細節,背後卻可能透露齣真實的內心狀態。這種“見微知著”的能力,我認為是情商高低的重要體現,也是識人、判斷真僞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教會我如何辨識和解讀這些微小的信號,從而在工作、社交甚至個人成長中,獲得更強的優勢。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如同一個“放大鏡”,幫助我看到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心理活動,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復雜的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