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跟孩子定规矩,孩子不会抵触
定价:24.90元
作者:(美)乔治·M·卡帕卡;读客文化 出品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550274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只需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把房间收拾好”。◆和孩子说话时,不要用问句,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否则孩子会从字面意思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并用一个“不”字一口拒绝你。◆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越冷静,孩子就越服帖、越乐意遵守规矩。◆只要掌握跟孩子定规矩的法则,孩子就完全照着你说的去做!◆懂得听从他人的正确指导,是塑造孩子性格的重要基础,也是使孩子迈上成功之路的关键!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内容提要
规矩要简单、明确、具体,孩子才乐意照着做!
说好了不买小东西,一进商店他就攥着糖果、玩具不松手;讲好了只玩10分钟就回家,到时间后他偏闹着再玩一会儿;定好了写作业的时间,可他总要拖到临睡时才哭着说作业还没做……跟孩子定的规矩,总被孩子轻易推翻!
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对规矩有抵触情绪!聪明妈妈懂得用正确的方法跟孩子定规矩,让孩子快快乐乐照着做:
1.给孩子定的规矩要简单、具体,只需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把房间收拾好”。
2.和孩子说话时,不要用问句,而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否则孩子会从字面意思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并用一个“不”字一口拒绝你。
3.在孩子面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你越冷静,孩子就越服帖、越乐意遵守规矩。
……
只要掌握跟孩子定规矩的法则,孩子就完全照着你说的去做!懂得听从他人的正确指导,是塑造性格的重要基础,也是迈上成功之路的关键!
目录
前 言说了五六遍,孩子就是听不进去
章 跟孩子定规矩时,孩子为什么这么抵触?
第2章 了解情绪反应的过程,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抵触行为
第3章 定规矩法则1:面对面说话,小家伙才听你的
第4章 定规矩法则2:给予恰当后果,孩子就会乖乖听话
第5章 定规矩法则3:小家伙越闹越凶?就让他独自冷静几分钟
第6章 定规矩法则4:列个任务单,轻松培养孩子的自觉力
第7章 定规矩法则5:7个学习小妙招,小家伙做作业又快又好
第8章 定规矩法则6:给任务单添点新花样,才经得住孩子的软磨硬泡
第9章 定规矩法则7:孩子外出时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
0章 定规矩法则8:孩子喜欢在你忙时捣乱,就拿打电话做实验
1章 定规矩法则9:先提醒后执行,叫孩子放下玩具很省心
2章 全家齐心协力教孩子,定规矩变得很容易
作者介绍
乔治·M.卡帕卡(George M. Kapalka,PH.D.):
国际育儿专家,执业临床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会会员,美国新泽西州布里克市“行为矫正中心”主任,蒙茅斯大学心理咨询专业副教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清晰,逻辑链条环环相扣,从理解孩子的发展心理,到具体场景下的应对技巧,都有详尽的阐述。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把“定规矩”视为一次性的事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关系维护”过程。书里举了很多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比如关于屏幕时间的限制、关于家务分配的协商,都写得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我以前在执行规则时总是摇摆不定,一旦孩子哭闹或者撒泼,我立马就心软了。这本书坚定了我必须前后一致的重要性,但同时又强调了“一致性”不等于“僵化”,而是要保持核心原则的稳定,在表达方式上保持弹性。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对自己处理冲突的能力有了更强的信心。
评分对于那些渴望摆脱“吼叫式育儿”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异于一座知识的灯塔。它不是给你一堆口号,而是系统性地拆解了“为什么孩子会抵触规矩”这一核心问题,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分析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这使得我们更容易放下对孩子的苛责,转而去理解背后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我尝试书里提出的“暂停和命名情绪”的方法,在孩子情绪爆发时,先不急着讲道理,而是先接纳他的“为什么生气”,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对抗的火药味。这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规则建立模式,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和谐,孩子不再感觉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被管制,而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学习边界。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很多我们自认为天经地义的“规矩”,其实只是我们成人的意志投射。作者非常敏锐地捕捉到了“规则”与“权威”之间的微妙界限。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严厉”或者“要温柔”,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框架,让你能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灵活地调整策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选择权”的部分,它教会我如何把主动权巧妙地交给孩子,比如在两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既维护了父母的底线,又满足了孩子对自主性的渴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坐在你身边,跟你娓娓道来她的心得体会,让你觉得育儿的焦虑一下子减轻了许多,原来我们不是做得最差的那个。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实操性强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可以直接套用的“脚本”和“对话模板”。比如,当孩子忘记做某件事时,过去我可能会说“你又忘了,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现在,我学会了用书里的句式:“我看到你好像忘记收拾玩具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先收拾积木还是先收绘本?”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将“指责”转化成了“合作解决问题”,孩子的配合度自然就上来了。它真正教会我的,是如何在不牺牲亲子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推行家庭规则,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远胜过任何高压手段。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及时雨,里面的方法论深入浅出,不是那种空洞的说教。我尤其欣赏它强调的“共情式沟通”,很多时候我们跟孩子对着干,其实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需求。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时,我以前总是一味地强迫或者讲道理,结果就是更大的反抗。看了这本书,我开始尝试去描述孩子的情绪,而不是直接评判行为,效果立竿见影。我记得书里提到一个“三明治反馈法”,刚开始觉得有点刻意,但实践了几次后发现,在表扬和鼓励中穿插建设性的建议,孩子真的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套体系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建立规则意识,而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遵守。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对一个长期在育儿路上摸索的家长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