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慧父母自修书系:3岁前,好妈妈要懂的育儿心理
定价:25.00元
作者:木紫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512703766
字数:
页码:2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3岁前是宝宝发展的关键期,比如,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动作发展的关键期等。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期,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受到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父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心理偏差,比如,胆小、黏人、自私、懒惰等。妈妈如果无视这些心理偏差,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偏差可能就会成为宝宝性格的主要特征,不利于宝宝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智慧父母自修书系:3岁前,好妈妈要懂的育儿心理》着眼点在家长容易忽略、不够重视而对宝宝成长又很关键的心理方面,帮助家长了解0~3岁宝宝的心理特点,从而科学养育。
目录
章 人生从这里起航:安全感
0~1岁“口唇期”
正视“口唇期”宝宝的需要
发展宝宝的信任感
1岁宝宝分离焦虑
宝宝有分离焦虑很正常
妈妈智慧点、狠心点
宝宝吃手、啃脚丫子
不只是吃着玩那么简单
根据年龄应对
宝宝“恋物”
宝宝恋物的“度”
积极改变宝宝
是否需要“延迟满足”孩子
关于“延迟满足”
3岁前,及时满足宝宝的生理需求
宝宝有被遗弃感
与生俱来的被遗弃感
多给宝宝幸福感
依恋妈妈
宝宝依恋妈妈为哪般
满足依恋引导独立
宝宝讨厌爸爸
爸爸爱的方式不够好
尽职尽责养育宝宝
第二章 关键期,接纳宝宝的成长方式
宝宝扔东西
空间敏感期
支持宝宝的“空间”活动
宝宝抢着自己做
1~3岁,宝宝有了自主意识
支持孩子自主自立
宝宝爬来爬去
没爬过的宝宝动作不协调
怎么引导宝宝爬
宝宝的说话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
创造语言发展的机会
遭遇秩序敏感期
天生的秩序感
培养宝宝好习惯
宝宝自言自语
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然过程
尊重宝宝的自言自语
宝宝学别人说话
宝宝处于模仿敏感期
重复是宝宝学习的必要手段
“臭美”宝宝
审美敏感期
……
第三章 闹情绪为哪般
第四章 尊重宝宝的智力发展过程
第五章 从小细养出来的好性格
第六章 处理好“糟糕”行为
第七章 从宝宝的特点出发,调理宝宝生活
第八章 解开妈妈眼里的成长难题
作者介绍
木紫,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致力于家庭成功教育研究,孩子心理健康与有效学习的研究与写作,进行个案咨询服务。在家庭教育上,主张“以人为本”,进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孩子成才”。
已出版图书:《培养高分高能孩子的120种方法》、《家长也要听孩子的话》、《(三字经)里的家教智慧》、《女儿,你听我说--妈妈送给女儿的45个人生锦囊》、《女孩必读--放在枕边的保健手册》、《老师妈教子绝招》、《图说孕产期按摩》等。
文摘
娇娇出生3个月,妈妈就去工作了。娇娇由奶奶带,奶奶把她养得白白胖胖。娇娇很懂事,从不耍脾气,更不哭着喊着找妈妈。一家人甭提多开心了!
近,娇娇变了,一见到妈妈,就往妈妈身上爬,双手搂着妈脖子,小脸往妈妈脸上贴,生怕妈妈把她放下来,害得妈妈什么家务都做不了。折磨人的是每天早晨上班前,都得奶奶使劲儿把她从妈妈怀里抢过来,妈妈才走得了!
有一次,娇娇撕心裂肺地哭得跟小泪人似的!妈眼里涌满了泪水,使劲把女儿搂在怀里,娘俩一起哭。一家人都看不下去了,个个抹眼泪!觉得亏待了这么小的孩子!
娇娇惧怕分离的这种情况叫做分离焦虑,宝宝从1岁左右起,和妈妈分离时,会出现分离焦虑。之所以产生分离焦虑,是因为宝宝在逐渐长大,清楚地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但是还停留在“母婴共生”阶段,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分开了就见不到妈妈了,所以会撕心裂肺地哭闹。
宝宝有分离焦虑很正常
宝宝有分离焦虑一般出现在1岁之前,但在1岁以后3岁以前这段时间达到。大约8个月大时,宝宝会意识到他和别人是相互独立的。问他妈妈在哪里、爸爸在哪里,他会用手指出来!从生长发育上来讲,这是认知过程里一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但是,对宝宝自身来说,这种新认识会使他感到焦虑。
我们常常见到,妈妈在的时候,宝宝可以让别人抱,而且在别人怀里会玩得很好,可是妈妈一离开,宝宝就有反应了,双手连同身体都会够向妈方向。这是因为,宝宝知道你会离开他,但还不明白你总会回来,担心你抛弃了他,所以大哭大喊。
……
序言
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触是作者对“观察”这个育儿行为的强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那些细微的信号,总想着用“标准答案”来解决问题。而这本书,却花费了大量篇幅教导父母如何真正地“慢下来”,去捕捉宝宝在哭泣、微笑或者抗拒时的真实意图。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观察框架,比如如何区分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表达差异,这对我处理宝宝半夜哭闹或者拒绝进食的情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开始尝试运用书里提到的“非评判性描述”来与孩子对话,效果立竿见影,亲子间的沟通似乎一下子顺畅了许多,那份焦虑感也随之大大减弱。这本书真正教会我的,不是如何“控制”孩子,而是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们。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结构安排得非常科学合理,它没有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紧密围绕着0到3岁这个关键时期,将看似复杂的育儿心理学知识,拆解成了几个清晰的主题模块。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性,比如从宝宝的依恋建立讲到情绪管理,再到早期的认知发展,每一步的过渡都非常自然。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导,而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伙伴,耐心地为你剖析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每一个章节的论述都有理论支撑,但文字表达却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和生活气息,很少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便是初为人父人母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并立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亲切感和幽默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沉闷。作者在阐述严肃的心理学概念时,穿插了一些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和案例,让人忍俊不禁,又深有感触。比如,书中对于“‘不’的艺术”的讨论,作者用一个家里常见的场景来举例,详细分析了孩子为什么会固执地说“不”,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回应才能既维护了权威又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育儿的挫败感。它不像一些育儿书那样总是贩卖焦虑,反而是像一个温柔的导师,鼓励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接纳孩子成长的节奏。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紧张兮兮地追求“完美育儿”,而是更注重过程中的情感连接和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柔和的莫兰迪色系,搭配着手绘风格的插画,一下子就抓住我的注意力了。拿到手里感觉分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摸起来光滑细腻,内页的排版清晰流畅,字号大小适中,阅读起来毫无压力。我很喜欢那种打开书就能闻到淡淡油墨香的感觉,这似乎也是衡量一本好书的标准之一。 整体来看,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装帧的精致程度已经超出了我对一本育儿类书籍的预期。特别是书脊的处理,平整且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页。这种用心做书的态度,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和尊重。作为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家长来说,这样的实体书体验感比电子书要好得多,更容易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评分深入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它不仅仅关注的是孩子在特定年龄段的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探讨父母自身的成长。书中多次提及父母的“内在小孩”如何影响到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这一点着实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自己在处理冲突时是理性的,但读完后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的过度反应,其实源于我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某种情感需求被孩子无意中触发了。作者提供了许多自我反思的练习和小工具,引导我们去梳理和疗愈自己的情绪模式。这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单纯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觉察和家庭关系构建的工具书。它帮助我意识到,成为一个好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更了解自己的成年人,这份收获是无可替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