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2岁决定孩子一生(3大理论8大绝招,教好关键期的孩子)
定价:29.00元
作者:牛晓彦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640577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实用的关键期教育理论
**一线教育专家、育儿10年教育精华
3大理论8大绝招,教好关键期的孩子
内容提要
12岁时孩子智力发育基本成熟,性格基本定型,人生观和世界观经受考验的关键时期,也是青春期、叛逆期。12岁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期。
本书以务实严谨的态度,为家长朋友提供更科学更可靠更实用更先进的教育方法,让您把握住12岁孩子的关键期。
目录
章:12岁决定孩子一生的科学依据
化叛逆为动力的佳时机
12岁是性教育的重要阶段
习惯定型,必须在12岁前
12岁,孩子树立理想正当时
趣味测试:你的12岁孩子,心理健康吗
第二章:父母巧指导,培育未来的社会精英
请打开孩子心灵的大门
善于观察,读懂自己的孩子
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
因材施教,按天性来培养孩子
牢记鼓励孩子的话,并适时使用
趣味测试:父母课堂,您是一名的家长吗
第三章:12岁“健康孩子”,长大强健不求医
按时作息,早睡早起身体棒
纠正孩子不良的饮食习惯
让孩子摒弃“小邋遢”时代
擦亮孩子的“心灵之窗”
让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第四章:12岁“演讲孩子”,长大妙语能连珠
父母的“倾听”至关重要
培养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
和善的言语才能成就大事
让文雅的谈吐为孩子加分
第五章:12岁“乖巧孩子”,长大远离叛逆期
让孩子远离说谎的技巧
巧妙化解孩子的蛮不讲理
让孩子轻松戒掉网瘾
怎样应对好辩、爱顶嘴的孩子
教孩子学会消化厌学情绪
目录
第六章:12岁“文明孩子”,长大文雅又大方
让孩子养成制订计划的好习惯
增强孩子的执行力,做事不拖沓
责任,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课
孩子勤劳自律,将来才能自给自足
引导孩子改变“随心所欲”的恶习
培养文明孩子,远离那些不良嗜好
第七章:12岁“童贞孩子”,长大不再性好奇
尊重孩子的秘密与隐私
正确引导孩子与异往
少女初潮:帮孩子做好准备
女孩,青春期不要太愚蠢
帮助孩子走出早恋的困惑
第八章:12岁“性格孩子”,长大高尚有涵养
请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
为孩子塑造一个坚强的个性
拔掉孩子虚荣的心灵杂草
培养爱心,教孩子如何去爱
让孩子多去发现事情的积极面
告诉孩子可自信,但不可自大
第九章:12岁“情商孩子”,长大平步就青云
让孩子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
纠正孩子交往中的忌妒心
心胸豁达的孩子人见人爱
给愤怒的孩子一把EQ钥匙
教孩子如何在团队中成为
第十章:12岁“创意孩子”,长大开辟非凡路
让孩子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
请不要阻止孩子的“白日梦”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对孩子思维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冒险可以,但必须先注意安全
第十一章:12岁“天才孩子”,长大成绩常优异
不要把成绩太当“成绩”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促使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
教孩子学会制订学习计划
让读“没用”的书有用起来
第十二章:12岁“财商孩子”,长大“钱”途必无量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理财,应该从节俭开始
让孩子将记账当做习惯
培养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要引导孩子合理地消费
作者介绍
牛晓彦,就职于清华大学,喜欢读书写作,爱钻研,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颇有心得。曾出版过《北大女孩给青少年的15个忠告》、《清华男孩青少年的15个忠告》等家教图书。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最先抓住我的不是那些听起来很学术的理论,而是作者那种近乎“反常识”的洞察力。我一直坚信“苦难教育”对于培养坚韧品质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必须经历挫折才能真正强大起来。然而,书中对“保护性干预”和“适度挑战”之间的微妙平衡点进行了极其细致的剖析,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以为是的“放手”和“磨练”,是不是有时反而成了阻碍孩子建立自信的隐形高墙。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接地气,没有使用那些遥不可及的精英家庭案例,而是大量涉及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冲突场景。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面对失败时的第一反应,作者提出的应对策略,比起传统的“打起精神来”要复杂和有效得多,它更侧重于修复孩子内在的“自我效能感”。这种处理方式,让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套心理学的工具箱,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进行奖惩。这种深度挖掘内在逻辑的方法,让我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外在约束,而逐渐内化为一种自我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观点真是太让人耳目一新了!我原本以为孩子的成长轨迹更多是受天赋和环境的随机影响,但读完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在某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父母的引导和选择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关于“关键期”的理论阐述,清晰地勾勒出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认知跳跃和情感需求变化。书中没有那些空泛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观察-判断-行动”的框架。我特别欣赏作者强调的,教育不是一个线性的累积过程,而更像是一系列需要精确把握的“启动点”。这种将复杂的育儿过程系统化、模型化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我的焦虑感。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处理方式,比如在孩子刚开始表现出对某个领域的强烈兴趣时,我是匆忙地塞给他各种学习资料,还是应该先给他足够自由去探索和试错。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发是,有效育儿的核心在于“时机”的拿捏,而非“投入时长”的堆砌。那种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个精密仪器的操作手册,让我明白了在正确的时机施加微小的、精准的推力,其效果远超在错误时间段的蛮力灌输。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正处于孩子“高速成长期”的父母们。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冷静、克制,有一种知识分子的严谨感,但绝不枯燥。它没有使用那种过度煽情的笔触来博取读者的同情或共鸣,而是用一种近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来剖析家庭教育中的系统性问题。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义。许多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把“考高分”或“上名校”当作终极目标。但这本书引导我们跳出来看,这些都是阶段性的结果,而非教育本身的目的。它强调的是培养孩子在未来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拥有“自我学习”和“适应性创新”的能力。这种高屋建瓴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在辅导作业时过于关注“结果正确性”的倾向。书中的讨论让我明白,教会孩子如何提问,比教会他们如何回答问题重要得多。这种对核心素养的聚焦,使得全书的立意非常高远,给人一种“读完后格局都被打开了”的感觉。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自我教育理念的深刻对话。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其实是我们自己童年未完成的愿望投射,或者是不自觉地重复了我们自己父母对我们的教导模式。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温和但坚定的方式,引导读者审视自身的情感模式和认知偏差。它没有指责父母的过失,而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重塑框架”。特别是关于“情绪共鸣”和“规则建立”如何协同作用的部分,让我茅塞顿开。过去我总觉得这两者是对立的——要么共情导致规则失效,要么强调规则让孩子感到被否定。但书中的“三明治式反馈法”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流程,既能尊重孩子的情绪,又能坚定地维护家庭的边界。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如何将“爱”与“界限”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既安全又充满弹性的保护网。这种对复杂亲子互动的精妙拆解,使得原本让人感到头痛的日常管教,变成了一种有章可循的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将所有理论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景模拟”来串联起各个知识点。我感觉自己不是在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而是在参与一场深度培训课程。特别是关于如何评估和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那几个章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评估工具和个性化激励方案。这些方案避开了“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的陷阱,转而侧重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基于“能力感”和“自主性”的成就系统。对于那些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上进”、“没目标”的家长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因为它提供的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具体的路径图。它教会我们,培养一个有担当、有目标的孩子,不是靠“催促”,而是靠巧妙地设计环境,让他们能够“看见”自己的潜力,并心甘情愿地去挖掘。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挑战,而是更有准备地去引导他们迈向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