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0-6岁亲子游戏
定价:25.80元
作者:沈媛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8180039
字数:190000
页码:1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游戏是一座搭建亲子感情的桥梁,游戏是父母送给孩子童年好的礼物,一位具有10余年幼儿科学家经验的好老师好妈妈您和孩子走进游戏的国度。让每个游戏都成为增进感情的法宝,让每个游戏都能带给孩子无限的乐趣,让每个游戏都能使孩子学到无穷的知识。
目录
作者介绍
沈嫒,中华家庭教育顾问。
现任淄博张店金宅幼儿园教研组长。
2001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
2003年取得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2006年,取得蒙氏教育资格证,亲子园教师资格证
2002年至今,执教于淄博张店金宅幼儿园,现任金宅幼儿园教研组长。
2008年至今,任山东学前教育论坛版主、山东学前教育博主、山东学前教育网编辑。 沈嫒,中华家庭教育顾问。
现任淄博张店金宅幼儿园教研组长。
2001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
2003年取得全国幼儿园教师资格证
2006年,取得蒙氏教育资格证,亲子园教师资格证
2002年至今,执教于淄博张店金宅幼儿园,现任金宅幼儿园教研组长。
2008年至今,任山东学前教育论坛版主、山东学前教育博主、山东学前教育网编辑。
在山东学前教育网发表论文、随笔200余篇,其中家庭教育相关文章30余篇。在《幼教园地》(《山东教育》幼儿版)发表论文、随笔、儿童文学15篇;在《中国民办教育》发表随笔3篇;在中青社《玩美幼教》发表诗歌、儿童文学10篇,在深圳《妈妈娃娃》杂志中发表童话1篇,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发表家教文章1篇,另有1篇散文被《朗文英语》收录。先后由武汉出版社和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和《潜能生的》。
文摘
序言
这本号称“亲子互动宝典”的读物,我拿到手的时候,还挺期待的,毕竟孩子刚满两岁,正是对啥都好奇的时候。然而,读完第一章,我就有点懵了。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阐述“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理念,什么“预备好的环境”、“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之类的专业术语堆砌在一起,对我这样一个只想找点具体游戏点子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学术论文预习材料。我理解理论很重要,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实在有些让人望而却步。比如,讲到“感官训练”时,它用了一整页纸来分析不同形状积木对儿童大脑皮层的刺激路径,看得我直冒冷汗,生怕自己没按书上说的做,孩子的大脑发育就要落后于人了。书中提出的很多“活动”,需要家长具备极高的耐心和极度精准的执行力,比如要求家长用特定光线的房间,播放特定频率的音乐,引导孩子触摸不同纹理的布料,持续半小时以上。说实话,我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累得像条狗,哪有那个精力去打造这样一个“实验室”?我更需要的是那种“抓起手边的袜子和勺子就能玩起来”的实用点子,而不是这种需要购置专业教具、布置特定场景才能启动的“大型项目”。整本书的基调,更像是一本面向专业幼教工作者的教材,而非面向普通家庭的实用指南,阅读体验充满了压迫感和挫败感,感觉自己随时随地都在“教育失格”。
评分翻阅这本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种“过度理论化”带来的沟通障碍。它更像是一个学者在向同行阐述其研究成果,而不是一个过来人与新手父母的真诚交流。语言风格非常正式、刻板,充满了学术腔调和严谨的逻辑推理,缺乏那种亲切、幽默、能让人会心一笑的“人情味”。比如,当描述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Tantrum)时,书中用了整整三页的篇幅来分析“情绪调节机制中的杏仁核反应与前额叶皮层的抑制作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请保持冷静,使用非评判性的语言进行‘情感反射’”。我当时看着两岁正在地上打滚的孩子,内心早就抓狂了,根本无暇去进行如此高深的心理学分析!我真正需要的是一句简单粗暴、立竿见影的“如果孩子打滚,你可以这样做:1. 确保安全;2. 给他一个拥抱,说‘我知道你很生气’;3. 等他平静下来后再谈。”这本书却像是在教你如何修理一台喷气式发动机,而不是如何给汽车换个轮胎。这种不接地气的、冰冷的说教方式,让我在面对孩子日常的“小灾难”时,完全找不到安慰或实际的指导,阅读体验极其枯燥乏味。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令人头疼的地方是它的“时间跨度处理得过于粗糙”。虽然书名是“0-6岁”,但内容分配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几乎把三分之二的篇幅都集中在了0到3岁这个阶段,而4到6岁的游戏和教育理念则被潦草地塞在了最后几章,内容单薄得像是附录。这对我家那个即将迈入幼儿园大门的大女儿来说,几乎没有参考价值。对于大龄儿童,他们需要的更多是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社交技巧,而这本书对这些领域的探讨非常肤浅。比如,对于四岁孩子如何进行“角色扮演”来学习合作,书中只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扮演超市收银员和顾客”,然后就戛然而止了。这与前面对婴儿精细动作训练的繁复描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觉作者对大龄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似乎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关注。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伴随孩子整个学龄前阶段、内容结构均衡的书籍,但这本书的厚此薄彼,让我不得不承认,它只是一本更侧重于“婴幼儿看护”而非“儿童早期教育”的工具书,对于我们家的大宝来说,这本书的“有效使用期限”比我想象的要短得多。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实在称得上是“复古的灾难”。首先,色彩运用极其单调,大部分内页都是大块的黑白文字,偶尔穿插的图片,画风也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简笔画水平,线条粗犷,人物表情僵硬得像是木偶,色彩搭配也总让人感觉怪怪的,比如用深棕色和土黄色来表现温馨的家庭场景,实在是有点违和感。更要命的是,图片的清晰度和分辨率非常差,很多细节根本看不清楚。比如书中介绍一个“模仿动物走路”的游戏,配图里的小朋友穿着一套颜色晦暗的衣服,动作幅度也看不出来,我只能靠着旁边那段极其抽象的文字描述来想象那个画面,效果可想而知。而且,书中的文字是那种小号宋体字,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段落之间几乎没有足够的留白,读起来眼睛非常吃力。我试着在晚上给孩子念,结果光线稍暗,那些字就糊在一起,我经常得拿着放大镜才能分辨出一些复杂的词汇。一本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书籍,竟然能把视觉体验做到如此糟糕的程度,真是令人费解。它给我的感觉不是一本充满童趣的育儿书,更像是一本被遗忘在图书馆角落里、泛黄的旧版专业词典。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文化壁垒”和“地域隔离感”。内容似乎是完全基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家庭环境来构建的。书中提到的很多“自然探索”活动,比如“在自家的后院里寻找蜗牛的足迹”、“周末去农场采摘应季水果并制作果酱”,对于居住在钢筋水泥丛林里,连片像样的绿地都难寻的城市居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 sehat。我们这里别说自家的后院了,连个能让孩子自由奔跑的公共草坪都得坐一个小时的车才能找到。书里频繁提到诸如“参加社区的雨天派对”、“在壁炉旁进行睡前阅读”之类的场景,这些都让我感觉自己和书中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即便是书中介绍的室内游戏,也常常需要一些特定的、在本地市场上很难买到的进口玩具或材料,比如某种特定产地的粘土、某种稀有的木制拼图。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如何“本土化”这些活动,比如用泥巴代替进口粘土,用家里的锅碗瓢盆代替专业的厨房玩具,但即便如此,游戏体验和书中所描述的“理想状态”还是相差甚远。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到一种强烈的疏离感,仿佛在阅读一本为别人家庭量身定制的旅游指南,而我手里的行程单却完全不适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