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蜜糖,他的——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
定价:25.00元
作者:泡爸,泡妈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153134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天下没有难管的孩子”,沟通有问题,往往错不在家长,也不在孩子,而是理念和方法用错了对象。
-你有没有为管孩子该严还是该宽犹豫过?
这本书将告诉你,不同的孩子,宽严尺度必须不同。有的孩子要强调纪律规范,有的孩子则需要宽松的环境;有的孩子你得对他狠一些,有的孩子则要温情相待。
-你是否曾以为,孩子的教育,要缺什么补什么?
这本书将告诉你,缺啥补啥是陈旧并制造麻烦的教育。
-你是否曾经为孩子某个改不掉的缺点着急上火?
这本书要告诉你,很多缺点,其实不是缺点。
-你的意见和建议,孩子爱听吗?如果不爱听,你知道怎么解决吗?
这本书将帮你解除亲子沟通的根本障碍。
-你有没有在孩子的培养方向上有过疑惑?
这本书会让你清楚地弄明白,你的孩子应该走向何处,哪个领域是他的优势所在。
-你有没有被一些教育理念书、成功故事型亲子教育书整得热血沸腾、踌躇满志,却*终发现根本没法套用在自家孩子身上?
这本书,会告诉你为什么。
这本书,要让你豁然开朗,消除那些常见的教育困惑。
本书适合关心亲子教育方法的读者,尤其适合7岁以上年龄段孩子的父母,这个年龄段孩子显现出了更多的个性,这本书给父母在教育理念上提了个醒。
内容提要
《你的蜜糖,他的——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作者借鉴美国奈德·赫曼博士的全脑概念讲述了亲子教育的理念,强调人的大脑有多种思维偏好,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引发父母更多的思考,给那些读了很多亲子教育书却仍然手足无措的家长更多理性的方法指导。《你的蜜糖,他的——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从接受孩子的不同,认识孩子的思维偏好,如何做孩子的导师,清除错位的沟通等4个方面,帮助家长理性看待家庭教育。 《你的蜜糖,他的——认识禀赋天性的差异,做聪明的家长》更适合七岁以上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阅读。
目录
家长有不同,孩子也有不同
亲子教育的风格
犯错的可能性
泡泡缺一些规矩意识
家长的喜好
每个孩子都不
孩子身上有规律
针对性胜过理念
读懂孩子,认识他的思维偏好
全脑概念
四个孩子的优势长项
有所长,必有所短
全脑概念的教育价值
郎朗可以复制
李开复不可盲从
宽容的意义
不同偏好的更多表现
准确判定思维偏好
看透人生,做孩子的导师
教育绝不是缺啥补啥
单象限过度的孩子伤不起
四个象限的优势领域
报什么样的兴趣班
选什么样的职业
交什么样的朋友
清除错位的沟通
思维偏好的沟通差异
不懂关心的孩子
刻板挑剔的孩子
缺乏勇气的孩子
没有耐心的孩子
走出自我,适应孩子
作者介绍
泡爸曾先后从事媒体记者、市场推广工作,后长期经营公关公。出于给女儿讲知识的需要,无意间开始写作。已出版图书十余本,如《大人小孩都能懂的时间简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历史》、《让孩子着迷的中国地理》、《让孩子着迷的物简史》、《听故事,学唐诗》等。写这本书,很过瘾,也很“烧”人。总结规律,于我向来是一件乐事。当有了孩子,当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与家长。我开始不自觉地,希望找到一些亲子教育的规律。恰逢其时,我接触到成熟的“全脑优势”理论,从思维偏好出发认识亲子教育,一下子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茅塞顿开的感觉很好,但创作此书的过程却极其煎熬。沉浸在规律的思考之中,脑子完全停不下来。无数次躺下又起来,只为更准确的表达,或更精准的字词。本书的前1字,曾改写十多遍。于读者,《你的蜜糖,他的》是亲子教育书;于我自己,这还是一本人生书。写完它之后,我开始努力避免以道德看人。更多的时候,在我眼里,人分两种,其一,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其二,与自己较劲的人。或者说,值得欣赏的人,以及需要同情的人。@泡爸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实用性强到令人发指,它远超出了普通的育儿指导手册。其中关于“如何与天性冲突的伴侣合作育儿”的章节,简直是为所有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情商修炼指南”。作者没有回避家庭内部因育儿理念不同而产生的摩擦,而是将这种摩擦归因于父母双方自身禀赋天性的差异,这立刻消除了指责和内耗。我立刻回想起我和先生在孩子教育上的几次争论,我倾向于强调规则和秩序,而他更看重探索和自由。通过书中的分析,我明白我们不是在“对立”,而是在用不同的天性维度来平衡孩子的成长环境。这本书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沟通模板”,指导我们如何把“你的方法不行”变成“我们如何结合彼此的优势来支持孩子”。这种化解家庭矛盾的智慧,使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亲子关系上,它更是夫妻关系的润滑剂,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有一种深沉的诗意与严谨的逻辑完美结合的韵味。它不像一些育儿书那样用大量的感叹号和口号来制造紧迫感,而是用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来探讨“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书中引用的一些自然界的例子,比如不同植物在不同土壤中展现出的生命力,巧妙地类比了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发展轨迹,让人读起来心胸开阔,不再囿于眼前的得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结尾部分关于“放手”的论述,那不是一种无奈的放弃,而是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后,对孩子未来自主性的最大化授权。它教会我,父母的最高使命不是塑形,而是提供最适宜的土壤和最坚实的根基,然后欣赏这棵树将如何自由地向天空伸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疲于奔命的“管家”,而是一位满怀期待的“园丁”,静待花开。
评分我注意到,作者在全书行文中,始终保持了一种极度尊重个体的立场。她反复强调,不存在“完美的”或“错误的”天性,只有不被理解和不被接纳的差异。这种包容的基调,让我这个在育儿路上时常感到自己“不够好”的家长,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慰藉。书中对那些“高敏感”或“高反应性”孩子的描述,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有些简单的指令对他们而言却是巨大的压力源。作者建议的应对策略,如“预警时间”、“情绪缓冲带”等,都是基于对孩子神经系统特点的深刻理解而设计的,而非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别那么想太多”。这种基于科学的温柔策略,让我愿意放下自己固有的期待,去真正“看见”我的孩子正在经历的世界,一个比我们成年人世界要复杂和强烈得多的世界。阅读体验是舒缓而充满力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那种暖色调的插画,让人一看就觉得温馨又充满希望。我本来对“禀赋天性”这种略显学术的词汇有些望而却步,但作者用极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儿童发展心理学概念,拆解成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比如,书中提到有些孩子天生就对声音极其敏感,而另一些则对色彩的感知度更高,这立刻让我联想到了我自己的邻居家两个孩子,一个总是安静地在角落里摆弄乐高积木,而另一个则像个小旋风,对任何鲜艳的东西都充满好奇。这种基于观察和案例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更重要的是,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灌输,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我的孩子会是这样?”这个核心问题的解答。阅读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育儿专家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对话,她不仅仅告诉我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她让我理解了我的孩子“为什么会那样做”。这种从根源上理解孩子的变化,比单纯学习技巧要有效得多,它改变了我看待孩子行为的底层逻辑,让我从焦虑的家长转变为更具洞察力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没有采用传统的章节划分,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系列“情景剧场”,每一个剧场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亲子冲突点:是关于专注力不持久的问题,还是关于社交退缩的困扰。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非常擅长使用对比手法。她会并列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性模式,然后引导读者思考,我们往往用“标准模具”去套用所有孩子,最终导致了对“非主流”天性的压抑或误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内向能量”和“外向能量”的描述,那完全颠覆了我过去认为外向就是好的、内向就是需要被“纠正”的刻板印象。它详细阐述了内向孩子如何通过独处来“充电”和思考,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在需要社交的场合中发挥出自己特有的深度洞察力。读到这部分时,我感觉自己像是醍醐灌顶,过去那些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热闹的聚会而产生的挫败感,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释然和全新的策略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