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骂孩子的艺术(一本教你平衡亲子教育方法的指南书)
定价:28.00元
作者:林航,李丽
出版社:南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501021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更多亲子教育,名人家教,新书、热书、畅销书,点击进入:畅销推荐:影响全球数亿孩子成长的教育: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典珍藏本)
内容提要
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中,一种深刻而重要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在各路专家的呼声中,中国父母们先是收起了棍棒和巴掌,接着又退出了孩子的私人领地,现在,甚至连责骂和呵斥都不敢了。然而,家长们很快就再次迷惑:我们已经尽量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没有像预想中那样变得更加独立、坚强、自信、宽容,反而更加依赖、软弱、自卑、粗暴呢?
是某些地方出了问题。仔细回顾走过的育儿之路,我们就会发现,对孩子理解、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不能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责骂和处罚。责骂和处罚、表扬和奖赏,永远是家庭教育的两极,既不能走向某一*,也缺一不可。因此,本书将带领你重拾责骂的教育方式,让失衡的家庭教育重归平衡。
目录
序言 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上编 为人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章 父母不受欢迎,责骂容易受到抵触
爱追根究底的父母
缺点明显的父母
对孩子期望过高的父母
思想刻板的父母
性格软弱的父母
猜疑过度的父母
自以为是的父母
第二章 孩子真的出问题了吗?
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
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理
纠正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
改责备为提供选择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对孩子爱提问题不要嫌麻烦
不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
中编 作为父母,在关键时刻不要“嘴软”
第三章 责骂孩子,父母要积极借助外力
夫妻合唱一台戏
借助激赏活动让孩子自信起来
通过电视节目让孩子受到触动
巧用隔代长辈做润滑剂
和老师配合,杜绝孩子的“双面人”行为
利用社会反面形象让孩子自律
正确看待孩子追星
第四章 奖惩并用的艺术
奖惩不可混淆
奖惩要兑现
让孩子有成功的期待,是佳的鼓励
面带微笑看待孩子的失败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先不要愤怒
让孩子适当发泄
父母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第五章 及时纠正孩子不好的苗头
对孩子的任性不可放纵
对孩子的说谎促其警醒
对孩子的自私洞察原因
对孩子的懒惰根治其里
对孩子的浪费行为及时阻止
对孩子的失礼谆谆善导
对孩子的骄傲不可助长
第六章 通过责骂提高孩子的智商、情商和德商
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孩子正确处理与别人的矛盾
让孩子正视自己的过错
让孩子学会理解身边人
必要的品格教育不可少
第七章 如何让责骂产生效果
责骂要有理由
有理不在声高
不要让责骂成为习惯
责骂孩子需要控制情绪
就事论事,责骂不可牵扯其他问题
责骂后继续关心鼓励孩子
责骂失当,父母要勇于认错
下编 父母千万不能这样责骂孩子
第八章 父母的尖酸刻薄让孩子自暴自弃
轻易否定孩子的优点
打击孩子的自信
拿高标准来压孩子
说讽刺性的话语
拿孩子的缺点说事
把孩子当成夫妻吵架的出气筒
将孩子未知的将来跟现在牵扯在一起
第九章 父母的粗暴无理让孩子性格大变
威胁孩子
哄孩子
用脏话责骂孩子
向孩子灌输消极思想
用功利主义要求孩子
对孩子放任不管
表现出家长作风
附录
父母不能对孩子说的48句话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其实是带着几分怀疑的,毕竟“骂孩子的艺术”这个标题听起来就有点……嗯,剑走偏锋。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如何完全杜绝批评、只用爱和赞美来教育孩子的“心灵鸡汤”。然而,它呈现给我的内容却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成熟得多。它没有回避“冲突”和“负面情绪”在亲子关系中的必然性,反而将其视为成长的契机。书中对于“有效批评”的阐述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不是教你怎么更巧妙地指责孩子,而是教你如何将批评转化为建设性的反馈,如何让孩子在接受错误的同时,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爱。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情绪标签化”的那一章,它指导我如何帮助孩子准确识别和命名自己的强烈情绪,从而避免情绪的无序爆发。这种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实用的工具箱式的建议,让我在日常与青春期的女儿的交流中,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火药味。这本书更像是一部亲子互动的“操作手册”,里面详尽地描述了各种“故障排除”的步骤,非常实用,让人茅塞顿开。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对那些过于感性的育儿哲学不太感冒。我更需要的是有逻辑、有数据支持的指导。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并非只是停留在“要理解孩子”这种空泛的口号上,而是深入探讨了行为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和依恋理论。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结构清晰,每一步的论证都有理有据,这让我一个“理工科思维”的家长读起来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书中对于“规则的建立与执行”那一章节,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评估体系,来帮助家长判断自己的管教方式是否有效。它没有用道德制高点来审判家长,而是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让我们自己去对照和修正。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管教不力”,并非是爱得不够,而是策略和方法上存在漏洞。这本书就像一个精密的仪器,帮我校准了教育的“频率”,让我的教育投入能够产生最大的正面效益。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摸爬滚打,充满了焦虑和自我怀疑。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浩如烟海,但大多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读起来云里雾里;要么就是一味强调“正面管教”或“权威式教育”,让我难以找到那个平衡点。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没有给我任何僵化的教条,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又非常理解人性的朋友在和我聊天。它深入剖析了孩子不同年龄段心理发展的特点,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孩子在某些时刻会表现出令人抓狂的行为。比如,当我为孩子总是“不听话”而抓狂时,书中会引导我去探究行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冲突上。它提供的具体情境分析非常贴合我们家庭的实际情况,让我能够立刻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那些曾经让我束手无策的场景,似乎都找到了新的处理角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教育”这件事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控制”或“被控制”,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引导”和“连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赋能家长,让我从一个被动应对的“救火队员”转变成一个主动规划的“教育设计师”。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是彻底颠覆了我对“界限感”的理解。我一直以为,爱孩子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接纳,因此在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害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退缩,导致自己的权威性被架空。这本书却清晰地指出,真正的爱,是包含着坚定界限的。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严格管教”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坚定而有爱地设立并维护规则”的书。书中对“一致性”的强调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且给出了如何在夫妻双方意见不合时,依然保持教育步调一致的实用策略。我过去经常因为和先生在教育问题上产生分歧,而让孩子钻了空子,现在我们都有了一套共同的语言和行动指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指导我和孩子的关系,更是优化了我们夫妻在育儿这个“合作项目”中的沟通效率和执行力,这简直是家庭和谐的“隐藏福利”。
评分我周围的父母圈子里,大家都在焦虑如何“不吼叫”地带孩子,似乎“不吼叫”成了衡量好父母的唯一标准。这本书的视角却更加广阔和深远。它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当下的环境风平浪静,而是培养一个具有内在驱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年人。它深入讨论了“自主性培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如何将“控制权”逐步交还给孩子的具体方法。与其纠结于孩子那一次“糟糕的表现”,不如花力气去训练他们的“自我修正能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而是因为书中提出的观点太具有启发性,让我必须花时间去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是提供了一种强大的“长期主义”视角,让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育儿路上的风风雨雨,因为它让我们确信,我们正在为孩子未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和平而妥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